
呂紀(jì) 枯木棲禽圖 130×32cm 水墨紙本 立軸
呂紀(jì)(1477-?),字廷振,號樂愚,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弘治年間以畫被召入宮,值仁智殿,授錦衣衛(wèi)指揮使。擅花鳥、人物、山水,以花鳥著稱于世。其花鳥初師邊景昭,又學(xué)林良,并廣泛師法唐宋諸家。其花鳥畫風(fēng)呈兩種面貌,一作工筆重彩,精工富麗,多繪鳳鶴、孔雀、鴛鴦之類,輔以樹木坡石、灘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氣。另一類為水墨寫意畫,粗筆揮灑,簡練奔放,接近林良的風(fēng)格。其山水宗法馬遠(yuǎn)、夏圭,以大斧劈皴畫山石,蒼勁有力。人物亦法南宋院體,衣紋線條簡練頓挫。呂紀(jì)是明代與邊景昭、林良齊名的院體花鳥畫代表畫家。
畫心兩邊七段邊跋如下:
1、種竹何須種萬竿,一枝分影亦檀欒。秋宵更喜風(fēng)飄拂,聽取清聲入夢寒。康熙戊寅(1698年)萬壽祺題。鈐印:壽祺
萬壽祺(1603-1652),字年少,又字介若、內(nèi)景,入清衣僧服,改名慧壽,又名明志道人、壽道人、壽若、若若,世稱年少先生,江蘇徐州人。與陳子龍鄉(xiāng)試同年,與閻爾梅是同鄉(xiāng)。曾參加抗清活動,兵敗后隱居江淮一帶。萬壽祺為人風(fēng)流倜儻,工書畫,代表作有《秋江別思圖》、《松石圖》、《山水圖》等。精于六書,癖嗜印章,輯有《沙門慧壽印譜》一冊。
2、修竹三個五個,鳴禽一聲兩聲。更喜秋風(fēng)颯颯,陰深意遠(yuǎn)紅塵。烏程陳焯題于湘管齋。鈐印:陳焯
陳焯,字英之,一作映之,號無軒,浙江烏程(今湖州)人。貢生出身,官鎮(zhèn)海訓(xùn)導(dǎo)。工書法,擅長山水畫。著有《湘管齋寓賞編》、《湘管齋詩稿》、《清源雜志》等。陳氏為翁方綱友人,翁常以“無軒”呼之。
3、竹遇雨則垂之著地,若靡靡者之所為,顧大節(jié)挺挺斷不可屈,世之太剛而折者,尚其以竹為師。咸豐戊午(1858年)春三月醇士戴熙題。鈐印:戴熙書畫、醇士
戴熙(1801-1860),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莼溪),號榆庵、松屏,別號鹿?fàn)椌邮?一作樚牀)、井東居士。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克杭州時死于兵亂,謚號文節(jié)。四王以后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后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
4、我亦狂涂竹翻飛,水墨梢不能將石綠細(xì)寫鸚哥毛。己未(1859年)四月龔橙借青藤老人句為題。鈐印:龔
龔 橙(1817-1870),字公襄,后以字行,號孝琪、孝拱,號昌瓠、石匏,別號半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龔自珍長子。為人放浪不羈,然而性格孤僻,寡言少語,好為狎邪游,喜好收藏古籍,于藏書無所不窺,為學(xué)問浩博無涯,編有《孝拱手抄詞》,輯佚乃父遺篇。其著述雖多,但均不傳。
5、鸞尾舞清陰,槭槭森森,未秋先自有秋聲。何況秋風(fēng)涼又起,戞玉篩金。斷續(xù)倚窗琹,侶和微吟,故人門外恰相尋。別派洋州留畫本,泉冷山深。(心)調(diào)寄浪淘沙。祁門馬曰琯。鈐印:鷓鴣先生
馬曰琯(1687-1755),字秋玉,號嶰谷,安徽祁門人,后遷江蘇揚州。清代著名鹽商、藏書家,為清代前期揚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弟馬曰璐同以詩名,人稱“揚州二馬”。乾隆初舉鴻博,不就,好結(jié)客,所居園小玲瓏山館藏書甚富,四庫全書館設(shè)立,私人獻(xiàn)書七百余種,為全國之冠。
6、廷振以畫受知于孝宗,嘗引工執(zhí)藝以諫以褒其忠義。圖繪稱其山水、人物、花鳥俱增品神妙。此幅為冒氏舊藏本,迄今二百余年。雖紙色晦暗,而墨采如新,洵神物也。道光丁酉(1837年)三月,燕庭太瘦奉使來吳同觀于筠清館中。海豐吳式芬。鈐印:醇卿
吳式芬(1796-1856),字子苾,號誦孫,山東海豐(今無棣)縣人。金石學(xué)家和考古學(xué)家。清道光進士,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生平專攻訓(xùn)詁之學(xué),長于音韻,精于考訂,凡鼎彝、碑碣、漢磚、唐鏡之文,皆拓本收錄。懂古代繪畫和書法,善鼓琴,愛作詩,還是封泥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平生著有《金石匯目分編》、《陶嘉書屋鐘鼎彝器款識》、《雙虞壺齋日記八種》、《海豐吳氏雙虞壺齋印存》、《<寰宇訪碑錄>校本》、《昭代名人尺牘》、《唐宋元明人摘句》、《綴錦集》、《陶嘉書屋詩賦》等。
7、光緒丁亥(1887年)五月既望獲觀于杭州石壁精舍。愙齋吳大澂記。鈐印:吳大澂、愙齋
吳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晚年又號愙齋,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光緒十二年(1886年)擢廣東巡撫。光緒十三年,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光緒十八年授湖南巡撫。中日甲午戰(zhàn)爭起,他率湘軍出關(guān)收復(fù)海城,因兵敗革職。歷任編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職。一生喜愛金石,少從陳碩甫學(xué)篆書,中年后又參以古籀文,益精工,書法精于篆書。善畫山水、花卉,書畫皆得力于金石鑒賞修養(yǎng)。同治初客滬,入萍花社書畫會。精鑒別,喜收藏,尤能審釋古文奇字。著有《說文古籀補》、《古玉圖考》、《權(quán)衡度量考》、《愙齋集古錄》、《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文集》等。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