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 宮廷造銅鎏金釋迦摩尼坐像
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像2.3644億港元成交、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1.4124億港元易主、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億港元成為首件過億的亞洲當代藝術品,加上118.28克拉D色無瑕白鉆拍出2.3868億港元天價。
拍賣市場全面回暖
10月6日,經過兩天激戰(zhàn),中國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賣會成交突破5億,以5.1億元港幣圓滿收槌。相比今年春拍的2.9億港元的總成交有了大幅的上升。保利香港的秋拍成交價更是達到了9.8億元,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至于老牌的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更是在今年的秋拍中彰顯了行業(yè)的“龍頭”地位,不僅總成交達到了41.96億港元,創(chuàng)國際拍賣行在亞洲歷來最高總成交紀錄,更為重要的是件成交突破1億港元的拍品,讓市場找回了信心。“大中華區(qū)藝術品市場經過較為淡靜的幾個季度后,現(xiàn)在已經回暖,交投非?;钴S。”蘇富比亞洲區(qū)副主席仇國仕表示。
中國嘉德(香港)總裁胡妍妍對此指出:“香港當代藝術市場較為穩(wěn)固,因為這里有很多第一代藏家,且經常有當代藝術展,藝術普及教育早。”此次嘉德香港推出“大觀——香港之夜”專場,以“宮廷藝術”為主線,匯集最為重量級的作品共17件,群星熠熠,最終,該專場成交額達1.4億港幣,成交比率達82%。
保利香港首次推出的“中國藝術重要專場”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最終成交額約2.4億港元,成交率達90.2%,董邦達的《西湖十景冊》更以約300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成為全場最高成交價的拍品。“春拍已看到復蘇,到了秋拍調整基本結束,這跟經濟大環(huán)境有關。” 胡妍妍說。
至于香港蘇富比秋拍中的亮點更是比比皆是,不僅出現(xiàn)了四件超過1億港元的拍品,而且有關專場的成交記錄也是非常奪目,其中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的成交達7.44億港元,創(chuàng)亞洲任何珠寶拍賣最高總成交。強力推出的“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中,刷新12項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加上之后的常設專場拍賣,共有16位藝術家創(chuàng)下了自己的拍賣紀錄,總成交額高達7.5億港元,是歷史上的新高。保利香港執(zhí)行董事張益表示:“市場在擴大,新買家登記增多,不僅有中國客人,也包括東南亞和歐美客人。”
天價拍品引人注目
在今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刷新了亞洲當代藝術品紀錄。而在同期中國嘉德香港舉行的“大觀——香港之夜”專場成交價為1.4億元港元。作為中國嘉德高端精品的夜場品牌,最終的成交價卻不如一幅當代藝術作品,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眾多業(yè)內人士的思考,著名收藏家馬德光甚至用了“悲哀”和“悲劇”來表示自己的無奈。當一幅當代繪畫的成交額遠遠高出一幅更稀有、更古老的藝術品,人們驚訝的表情就意味著,所有理性的標準都顯得那么無力。
至于購買下這些天價拍品的藏家,基本上也是近年來叱咤風云的人物。據(jù)介紹,以2.3644億港元買下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像的,是廣東藏家鄭華星。在業(yè)內,鄭華星有“封面情結”,在他所珍藏的兩百多尊佛像中,夠得上封面規(guī)格的達三四十件。今年10月份,首都博物館也將舉行佛教藝術品展,他的藏品又將是參展的重頭,而此次請回這座創(chuàng)下天價的佛像之后,使得其收藏更加成為行業(yè)內的翹楚。
海上收藏“大鱷”劉益謙繼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高價買下蘇軾的墨寶之后,在香港秋拍中也屢屢出手,其中在中國嘉德香港的秋拍中,南宋寧宗皇后楊妹子《楷書清涼境界七絕》以2357.5萬港元高價成為了龍美術館中的又一件藏品。劉益謙也參與了另外一件宋理宗《楷書淺沙流水聯(lián)句》冊頁的競拍。張為邦的《下元靈佑圖》也是中國嘉德香港的重要拍品,最終的成交價為3335萬港元成交,買家是知名策展人蔣再鳴。
綜觀今年香港秋拍中的一些天價,我們發(fā)現(xiàn)天價拍品與整個板塊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不大,其中還有可能存在著的“吸金”的效應。這也使得一些拍品,即使是名家珍藏,最終的成交情況也不是很理想。
在中國嘉德香港的秋拍中,推出了一件清乾隆·痕都斯坦式白玉葉耳罐,估價480萬至580萬港元,但最終沒有成交。從拍賣圖錄的介紹中,可知其曾經是舒思深夫婦的舊藏,并曾經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的“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御制藝術精品”專場中出現(xiàn),當時的成交價達到了422萬港元。從此次的估價來看,還是應該在情理之中的,但最終沒有成交,這無疑顯示出目前市場對于頻繁出現(xiàn)的拍品還是非常“感冒”的。
即使一些看似高價成交的拍品,也是基本上在合理的區(qū)間內,譬如張大千的一幅《紈扇仕女》在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中的成交價為230萬港元,而上一次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是在1994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成交價為17.6萬元。近現(xiàn)代書畫整體比起2011年的巔峰期還是低了不少。在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中,一件明洪武青花纏枝菊紋執(zhí)壺早在199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就曾拍出770萬港元天價,為徐展堂競得,而此次僅以1500萬港元的底價落槌。
雖然包括曾梵志在內的眾多藝術家的作品創(chuàng)出了天價,但是王沂東的《天上人間之二》、展望《假山石系列 No.76》等以往的熱門拍品還是紛紛流拍,這種現(xiàn)象也是值得關注的,實際上反映了資本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認定標準,這與香港拍賣市場的標準幾乎相同——“大(作品尺幅)、精(作品質量)、尖(作品意義)”可以說是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
市場分化日趨明顯
綜觀今年香港秋拍中的一些天價,我們發(fā)現(xiàn)天價拍品與整個板塊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不大,其中還有可能存在著的“吸金”的效應。這也使得一些拍品,即使是名家珍藏,最終的成交情況也不是很理想。在中國嘉德香港的秋拍中,推出了一件清乾隆·痕都斯坦式白玉葉耳罐,估價480萬至580萬港元,但最終沒有成交。從拍賣圖錄的介紹中,可知其曾經是舒思 深夫婦的舊藏,并曾經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的“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御制藝術精品”專場中出現(xiàn),當時的成交價達到了422萬港元。從此次的估價來看,還是應該在情理之中的,但最終沒有成交,這無疑顯示出目前市場對于頻繁出現(xiàn)的拍品還是非常“感冒”的。 即使一些看似高價成交的拍品,也是基本上在合理的區(qū)間內,譬如張大千的一幅《紈扇仕女》在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中的成交價為230萬港元,而上一次出現(xiàn)在拍賣 市場,是在1994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成交價為17.6萬元。近現(xiàn)代書畫整體比起2011年的巔峰期還是低了不少。在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中,一件明洪武青花纏枝菊紋執(zhí)壺早在199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就曾拍出770萬港元天價,為徐展堂競得,而此次僅以1500萬港元的底價落槌。
雖然包括曾梵志在內的眾多藝術家的作品創(chuàng)出了天價,但是王沂東的《天上人間之二》、展望《假山石系列 No.76》等以往的熱門拍品還是紛紛流拍,這種現(xiàn)象也是值得關注的,實際上反映了資本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認定標準,這與香港拍賣市場的標準幾乎相同 ——“大(作品尺幅)、精(作品質量)、尖(作品意義)”可以說是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