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繁錦

孟繁錦楹聯
“掩戶留春笑我癡”。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孟繁錦先生的這幅書法作品,不僅是他樸素辦公室的裝點物,也是他當下工作、生活第二春的寫照。
在中國楹聯學會副秘書長肖良平眼里,74歲的孟繁錦,現在比在空軍政治部文化部長任上還忙。2004年擔任中國楹聯學會會長以來,每天七點多就到辦公室,“每年在外地的時間達百天,今年前七個月在外地的時間已超過五十天。”
記者首次接觸中國楹聯學會,也是首次接觸到的一個早上七點多就上班的社團組織。還未到約好的時間,工作人員已在等候。如此社團罕見。
楹聯往事
2005年央視春晚,人們驚喜地看到,對聯成了重頭戲。18幅春聯分“盛景爭春”“世間同春”“聯袂賀春”“歡歌迎春”“盛世大聯歡”五組,起、承、轉、合,引領著晚會:首聯“三海九門,京華迎奧運;一江兩岸,世博靚申城”開篇,在尾聯“上下五千年,繁榮盛世慶今日;縱橫九萬里,錦繡中華興未來”主題中結束。借助春晚,中國楹聯的藝術魅力瞬間傳遍環宇。
孟繁錦先生回憶,當年春晚主題是“盛世大聯歡”,各電視臺選送36位主持人,采用楹聯與節目結合形式。為此,導演組通過孟繁錦老部下、劇作家閻肅聯系中國楹聯學會,但六位楹聯高手創作的春聯因過于高雅而遭棄用;中國楹聯學會遂再動員會員創作,“面對大眾,通俗易懂”的楹聯亮相春晚大舞臺。
有專家評價,當年春晚有兩個亮點,即舞蹈“千手觀音”和春聯,而“千手觀音”曾表演過,惟春聯是新鮮出爐。各大報刊評價甚高,《人民日報》稱,“《獻春聯》不僅呈現出大團結、大聯歡的勝景,而且強化了春節氣氛,提升了整臺晚會的文化品位。”
中國楹聯學會申報的“楹聯習俗”2005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后,每年春節前后,楹聯文化備受關注。春節前的“書春”是楹聯組織的年度大事,中國楹聯學會形象地稱之為“十萬聯軍寫紅大江南北”。
中國楹聯學會確定今年為“聯墨展示年”,以“提高楹聯界對楹聯與書法關系的深層次認識,不斷充實、發展楹聯書法隊伍,發揮楹聯學會和聯墨中心的作用,多辦展覽,提升中國聯墨的整體水平”。年初與中國美術館合辦的“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癸巳新春楹聯書法大展”,由中國楹聯學會提供聯文,中國美術館邀請百位書法家書寫,春聯排在展覽的第一部分,展現新舊節序的年俗情結,烘托癸巳年熱情祥和氣氛;其次是“體現自然風華與人文景觀相接之盛,采樓、閣、亭、臺、寺、觀等環境中的聯文,以筆感得其境”;第三部分體現在“以事、以物、以景等抒發情懷心志,感嘆風物歲時,引書院、書室、堂、廳、署等氛圍中以自題、雜感等多種方式銘己心之言辭,托書以煥寄世之情。”期間,中國楹聯學會專家現場為觀眾講解楹聯藝術,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今年5月下旬,中國楹聯學會聯手地方楹聯組織在山西太原舉辦了“東西南北八省區楹聯書藝展”,展出聯墨俱佳的作品150余幅。
重要活動也是推介聯墨藝術的契機,值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中國楹聯學會受邀參與多項相關活動。
中國聯墨藝術還走出國門。今年3月,中國楹聯學會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納蘭德拉市政府協商,將在澳大利亞中國展覽館舉辦“中國聯墨展”,即將成行。
當代楹聯文化發展迅猛
孟繁錦先生告訴記者,“在傳統文化復興的背景下,楹聯文化發展迅猛。中國楹聯學會1984年成立時,會員僅40余人,至2004年第五屆代表大會的20年間,發展會員2000余人。2004年至今,會員過萬人,增速是此前的八倍,團體會員150余家。另外,27個省市成立了省級楹聯組織,部分鄉村也有楹聯組織。全國楹聯組織會員約80余萬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楹聯藝術的大發展。”
“古代楹聯創作沒有通行的規則,傳世楹聯中的錯聯、病聯并不罕見。楹聯失律,不僅令內行人笑話,還有誤導之嫌。” 孟繁錦說。有鑒于此,中國楹聯學會集中聯界專家,梳理了千年來散見于典籍中的聯律論述,2008年10月1日正式發布《聯律通則》,規范楹聯創作和鑒賞。
點綴生活,啟迪知慧,楹聯在現實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孟繁錦指出弘揚楹聯藝術,更應該呼喚楹聯精品,呼喚聯墨藝術精品,樹立精品意識。中國楹聯學會2004年提出楹聯藝術創作要“聯墨雙修”。“書法是楹聯的重要載體,楹聯的文學創作好,還要優秀的書法來表現。毛筆是古代書寫工具,聯墨不分家。當代書寫工具改變了,聯墨分成兩家。一些書法家感嘆不會撰聯,而一些會撰聯的人書法又欠佳。實踐證明,倡導‘聯墨雙修’是正確的。”孟繁錦介紹,中國楹聯學會設書法藝術委員會,專門研究楹聯的書法藝術,1030人的會員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占三分之一,不乏書法大家。
中國楹聯學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合作,為期一年的“中國楹聯書法藝術高級研究課程研修班”今年9月開班,特聘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等機構的學者授課,“弘揚書法文化、打造楹聯書家、服務廣大會員”,以楹聯書法創作為教學主體,從楹聯寫作方法到楹聯書法創作方面力爭培養優秀人才。楹聯創作培訓課程進名校,這是首次。
以傳承楹聯文化為目的的“全國青少年對聯夏令營”,由中國楹聯學會與相關部門合辦,今年的第七屆是與中共遼寧省遼陽市宏偉區委宣傳部合作,以“才子故里,翰墨情緣”為主題。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50多名營員、老師和家長參加了夏令營活動。
聯墨藝術婚禮走進百姓家。目前,中國楹聯學會為十余對新婚夫婦策劃了聯墨藝術婚禮,形式新穎,反響不錯。新婚夫婦收到數十位藝術家的聯墨藝術作品,極具收藏意義。
楹聯藝術日益受到地方政府重視。鸛雀樓重建后,中國楹聯學會和山西永濟市政府于2005年6月至9月開展海內外大征聯,收到15314副,最終由397副中精選了18副佳聯以作鸛雀樓裝飾,深化了鸛雀樓的內涵。湖北恩施州為創建“全國詩詞、楹聯之州”,經過數年的努力,到2012年已“八縣聯花璨村野,一州韻語醉春風”,“全州220多個單位、62個鄉鎮、170個村懸掛固定式楹聯達21000多副,全州220多個單位、40余個村懸掛詩詞匾牌16000多塊。”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旅游景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詩詞楹聯文化已不可或缺。
也因此,創建“中國楹聯文化城市(縣、鄉)”,成了中國楹聯學會每年的重點工作。迄今,70個城市成為“中國楹聯文化城市”,50多家中小學成為楹聯教育基地。以一個民間文化社團的微弱之力,中國楹聯學會為新時期城鎮文化建設、新農村建設開創了一條可行之路。
聯墨精品價格上漲
藝術品市場的火熱,傳遞和強化了收藏理念,如今書法家下鄉給農戶寫的春聯,都會被收藏起來。
在中國楹聯學會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楹聯論壇”上,有會員撰文指出,楹聯藝術會是中國下一個文學高峰。是否如此,有待時間檢驗。不可否認的是,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楹聯藝術越來越普及,且發展迅速。
遺憾的是,聯墨藝術品市場尚不成熟,多數人優先考慮書法藝術價值,僅關注書法名家的作品,未考慮楹聯創作的文學藝術價值。聯墨藝術品的價值尚未真正體現出來。
令人可喜的是,當前聯墨藝術精品的價格已經上漲的跡象,特別是重視傳統楹聯文化的地區,名家作品已過萬元,有的機構、企業更為所需的聯墨精品開出了數萬元,甚至十數萬元的高價,這對促進聯墨藝術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