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保利春拍8310號拍品德化窯印花雙龍耳三足爐

紐約佳士得1514號拍品“鳳形執壺”

紐約佳士得網拍16號拍品臥蓮觀音,鈐印”博及漁人“方章,風格明顯屬于清晚期以后的
劉幼錚
近年來中國德化白瓷在國際范圍內的社會關注度日益增強,從而帶動了國際市場的升溫。各地商業機構更加重視對德化白瓷的征集和營銷,經營記錄顯示國際經營者數量增加、地域分布更廣且交易數量增大;參與交易的人群擴大,收藏者的興趣更濃,交易競爭程度趨旺,交易價格明顯提升;市場競爭熱點的趨向日漸明晰,以德化白瓷藝術精髓為收藏主流的傳統國際市場繼續穩健發展,特別是以香港市場為代表的對佛教造像頂禮而表現出對晚期著名工匠精品的熱愛和追崇,由于大陸藏家的強力參加而呈現出前所未及的蔚然大觀!
在有據可查的市場信息基礎上的統計中,2013年上半年中國德化白瓷共有281件上拍,其中189件成交,總成交額是1523.0242萬元人民幣。涉及5個國家的47個拍賣公司。巡檢上半年德化白瓷的交易情況,有幾個要點值得關注和分析。
市場熱點聚焦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佛教題材的立像
在統計的成交價前五十位拍品中,佛教題材的有29件,占件數的58%,成交金額占81.16%之多。這類器物的共同特征是:器形較高較大,多立像,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佛立像,最適宜收藏者供奉;一般在背部有制作工匠的鈐印。德化窯產品上署名的工匠并不多,這段時期中藝術造詣最高的且多見的有:蘇學金(清末)和許友義(民初)。這二人的作品是德化白瓷在這個時期中的巔峰,且有印章證明作者,故倍受當下國內市場的追捧,價格在近幾年內翻了一倍以上。據了解,這類作品的買家不出華人左右,顯示出固有的文化情結。
蘇學金。在英國學者約翰·蓋爾John Ayers的長篇論文《論德化白瓷的影響》中,把蘇學金和“博及漁人”方章連在一起。所以,凡是鈐印“博及漁人”方章的佛造像,都被認為是蘇學金制造。筆者在《中國德化白瓷研究》中則提出了“溥及漁人”印章的時間跨度很長、生產年代和作者需要細分的觀點。今春紐約佳士得網拍的臥蓮觀音,鈐印“博及漁人”方章,風格明顯屬于清晚期之后。地方朋友說是蘇學金自己創作的,手工制成,而非合模,因而就是孤品了。他還認為同一場的如意觀音立像,高達47.6厘米,背鈐“德化”葫蘆形章和“博及漁人”方章,也是蘇學金的精品,只是手指等多處殘損,但拍賣價格并未受很大影響。
許友義。許友義的創作時代已進入民國,年代和作者等情況比較清晰。他很多作品都鈐印“許云麟制”四字篆書方章。他的作品很早就流傳到世界各地。筆者于十年前在蘇黎世見到一件他的作品,是一尊高達半米多的觀音立像,重量大,一人不敢抱起。當時這位蘇黎世收藏者就要價約合60萬人民幣。許的作品在他的姓名印章之上往往還鈐印一枚“德化”葫蘆形印章,這是他的定式。例如,今春香港蘇富比上拍一件文殊普賢菩薩坐像一對,成交價高達340萬港幣,拔得本年度上半年成交價頭籌;在六月紐約佳士得網拍中,一魚籃觀音立像,堪稱許云麟的上乘之作,高45.6厘米經歷了十五手競價。
市場熱點聚焦二:鈐印有制瓷者印章或有刻劃文字的立件作品
在成交價前五十位拍品中,鈐印作品有17件,占到34%。千年以來,德化白瓷產品數量巨大,傳世至今的多是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兼備的。而在此中,凡鈐印作者印章的,即或是作者刻畫文字的,一般都是作者自己的得意之作,絕大多數是藝術價值相對較高的;其次,鈐有作者印章且和作品時代要素契合的,便可作為作者歸屬和所處時代的見證,增加了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這些有名有姓的制瓷藝人,是時代的代表,是偉大的藝術家。
這半年市場上見到鈐印印章款識的有,“何朝宗”葫蘆形章、“何朝宗印”方章、“眉心榮記”方章、“宣德”二字篆書款方章、“大明萬歷年制”長方章、“堇封”方章、“康熙年制”方章、”“博及漁人”方章、“博及漁人”方章、“德化”葫蘆形章、“許云麟”方章、“許云麟制”、“許裕源制”方章、四字雙行篆書款等。這半年中拍品附有的印章年代,鮮有被確認是明代的,絕大多數是入清以后各時期的,此點需多加注意。
市場熱點聚焦三:具有優秀的收藏傳承展覽出版記錄或證據的作品
在上半年統計的300余件拍品中,最引人注意的當屬北京保利春拍德化窯印花雙龍耳三足爐,其出身和傳承記錄實在令人艷羨:首先,它附有日本山中商會在83年前,即日本昭和五年開具的發票,這在傳世收藏品中很是罕見,僅僅是這張發票就可以當作文物了;其次是這件拍品參加過1922年日本舉辦的“中國陶瓷兩千年精華中國名陶展”的全國巡展;三是出身于日本林原美術館收藏。這樣的背景資料,是高檔收藏品最合身的行頭。
另外,倫敦邦漢斯送子觀音坐像也是值得一提的拍品。該公司提供了傳承依據是這樣的:“購于倫敦古董商John Sparks,1944年3月15日前來自一場英國基金援助法國的拍賣;1944年3月15日購于倫敦古董商John Sparks (發票日期為1944年4月6日);英國私人收藏”。
以上兩件“出身好”的拍品,明顯受到買家的重視,都被拍到很高的價位成交。
在這半年中,比較突出的事件:紐約佳士得在6月份舉辦了首場亞洲藝術品的網上拍賣。57件拍品組成的“中國德化白瓷專場”,顯示出佳士得公司對德化白瓷市場的期許。事實證明這次網上拍賣取得了滿意的結果:拍品檔次不高且又是首次試水網上拍賣,成交率87.72%,溢價率140.08%,報價次數最高的達44手,成交總金額30.9437萬美元。在此期間,筆者也首次參加了競拍,居然一無所獲,深感競爭的激烈和市場的熱度。網拍這條路,將會給大量的中低檔拍品提供理想的交易渠道,成為一個新的相對獨立的市場。未來如果這條路走得通暢,那么這類中低檔商品的價格日后就將得到撬動。此點應該提起業者和收藏界的警覺和預判才是。
市場“瑕疵”值得國人明察
總覽上半年世界各地上拍德化白瓷的情況,幾個問題值得關注。器物的鑒定方面,特別是斷代方面的失誤,不在個例。包括佳士得、邦漢斯在內,都存在斷代失誤或不準確的情況。拍賣公司對拍品的斷代和對作者的確認,是最關鍵的工作程序,特別是重要拍品的判斷上,應再嚴謹一些。例如,邦漢斯的一件拍品,在圖錄中器物身上很明顯的一方印章沒有在圖錄中作文字說明和提示,只是簡單明示此件器物是何朝宗作品。這件拍品是不是何朝宗本人的作品,值得懷疑,至少值得推敲;香港佳士得上拍的魚籃觀音立像,高61厘米,鈐印有“博及漁人”方章,圖錄中把年代定為18世紀,值得商榷;紐約佳士得“鳳形執壺”(中國對此類器形有專稱:天雞尊、壺),年代定為“清18-19世紀”。唐納利相同的一件,壺身鈐有他編號為F1aa的印章,是“何朝春”篆書方章。筆者書里進一步考證,德化的這種作品,是明晚期道教興盛時宗教在文化生活中的表現;又如廈門翰風上拍的一件許云麟作品,圖錄上定為清末。許云麟生于一八八七年,卒于一九四零年。大清朝最后一年時的許友義才二十三歲!拍賣公司非要這樣精準地把創作時間擠進清代?其實效果反而不好。
其余的“瑕疵”還有:命名的不正確或者不準確、特別是中文名稱;年代表示過于模糊,如:清代;年代標示不統一,如,同一場拍賣會的拍品,有的按照朝代標示,有的按照世紀標示等等。
所有這些問題,有的會影響拍賣公司的形象,有的則會引發商業糾紛,傷害買受人、委托人和拍賣公司的利益。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下大力氣加深研究,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細心運作誠心負責,是維護商業形象的保障。但愿看到改進和進步。
從今年開始,筆者和助手著手建立中國德化白瓷交易的國際監測統計、數據模型分析和器物真實性的學術評定等。這是一項較為繁復的系統工程建設和學術領域的提升,在國際范圍內是個創新的工作。其實這是筆者在六年前完成《中國德化白瓷研究》專著中搭建起了鑒定模型之后的邏輯延續和該領域的姊妹篇。筆者力圖秉持務實求真的理念,立足綜合當今世界相鄰學科水準,從一粒細沙到恒河沙數,心無旁騖埋頭苦干,把中國文物學從經驗學提升到完整獨立的現代學科層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