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工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美術評論家)
我最深的印象是洪波作為一個文化使者的角色在繪畫的藝術實踐,這種繪畫創作行為本身具有什么樣的意義,這是我的思考。首先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中國畫在當代為什么還有存在的理由,因為你完全是一個傳統的筆墨,而且現在國內中國畫這一百多流派都面臨轉型問題,最迫切的就是如何面對現實,如何傳統程式當中走出來進行一種改造,為什么文革以后一下有一撥畫家重新又回到傳統筆墨程式當中呢,這三十多年它一直發展,理由是什么?如果回到藝術的問題上,我認為最大的理由就在于這種傳統筆墨存在不在于它和當下發生關系,它追尋的是一種古典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山水畫、在水墨畫當中更具有一種代表性。我覺得洪波先生堅守的就是這么一種古典精神。
古典意味著什么呢?就意味著一種理想與修為,一種理想的修為,當然里面最重要的我認為比如說是一種高雅趣味,對永恒價值的追求、永恒性,一種恒定性,而不是暫時、不是當下的轉瞬即逝的東西,這種東西對藝術本身的理解、對價值觀的理解以及對人本身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存在意義的理解也包括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這種東西比如人生觀以及聯系到自然、社會、人生,結合起來的時候會不斷把人的思緒引導到對象、客觀世界的內在的真實的探尋,正是在這種內在的真實的探尋當中他才能找到那種恒定性的東西,那種永恒的東西。我覺得在洪波先生的畫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追求,可以看到他對這樣的一種理解,這是很可貴的。他到國外去,把中國傳統藝術當中的古典精神帶出去。
洪波用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的筆墨去表現美國山水,甚至還出現了“排梳皴”上的變革。中國畫界傳統和現代的關系,就是筆墨的層次關系,而皴法是最典型的,它是有共性的,比如特定的山勢結構會出現特定的筆法和組合結構,不同的山勢可能有一種地域性,比如斧劈皴、披麻皴,和對象的關系聯系得非常緊密,而且對象的結構關系和區域性的文化關系也是結合較密切的。中國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如果走到國外去,面對著異域山水的時候,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我也細看了洪波先生的畫,我自己讀解,我以為他在這方面有一種思考,如果說從大的方面來說,他在不斷的擴大中國畫在筆墨語言上的問題,這是一個方向,不是說你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是不是一定要發展一種新的皴法去適應國外的山水,我覺得還有一種新的路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它不再局限于某種固定的對象的結構關系,可以離開對象,同時也可以在筆墨上解開某種固定的組合關系。真正回到最基本的圖繪元素上,比如點、畫、皴、擦,最基礎的圖繪,中國畫里不好用“造型”這個詞,應該是圖繪組成,從而使中國繪畫整個系統具有包容性尤其在當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畫走出去。
比如油畫在近代西方產生,如何向非西方的國家和地區傳播,實際也有自身語言的變革,這里有沒有一個筆法的關系,我覺得筆法關系是有的,你在這方面為什么我覺得你有一定思考,其實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說畫水、山,面對著這些自然元素的時候,你不是在尋求一種差異性,不會再糾結于地域性的東西,而回到一個更帶有普遍性的追求意義上的尋找特定的表達方式。因此我覺得這能夠真正推動中國畫的傳統筆墨,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如何擴容,去消解或者消除中國畫筆墨當中原有的局限性,使它更具有普世性的價值。在文化上我覺得這是可以不再去強調那樣一種差異性而更強調同質性。在這方面我為什么覺得你為什么有這個傾向,我們到外面去的時候經常關注到人文風景,更關注有地域性的風情,而你恰恰是避開了這些,而回到了自然山水當中。

《住山不記年》 2011年 尺寸:46*69cm

《松澗泉韻》 2011年 尺寸:46*69cm

《翠巖千尺倚溪斜》 2011年 尺寸:46*69cm

《霜積秋山萬樹紅》 2011年 尺寸:46*69cm
《山靜云初吐》 2011年 尺寸:35*138cm*4
“嶺上留云•洪波畫展”盛況
9月8日,“嶺上留云•洪波畫展”在北京保利藝術中心6層展廳隆重開幕。當天,孫克、邵大箴、薛永年、王鏞、陳醉、夏碩琦、劉龍庭、馬鴻增、朱虹子、裔萼... ...等眾多著名美術評論家、學者出席應邀出席展覽開幕式并參加了隨后的學術座談會。座談會上,會專家對洪波獨具個人風格的繪畫創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分析。對于洪波既有深厚傳統積淀又富于濃郁當代氣息的山水佳作,專家們給予了高度評價,盛贊其“簡筆淡墨,意境清新,靈動飄逸,與古為新”。同時,對于藝術家開闊的國際眼光及其在不同語言、不同族群、不同國家的全球背景下,對中西方當代文化交流做出的積極貢獻,對中國文化的推廣、傳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專家們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贊揚。
開幕當天,還有大量來自全球的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蒞臨展覽現場,現場氣氛極為熱烈,《陽山圖》、《溪渚翠夏》、《海浦揚帆》、《泰山朝旭》、《黃山排云亭》... ...等眾多作品被收藏。
主辦:
中國畫學會 保利藝術中心 中視集團
協辦:
保利貴賓部
美麗道國際藝術機構 述古堂美術館
美國東方文化聯誼會 美國群英會 美國藝研雅集 美國真如堂藝術機構
來源:美國真如堂藝術機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