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款浮雕纏枝花卉紋玉石觀音瓶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或擺件存放。古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并認為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因而玉石不僅作為玉鎖、玉板指、手鐲腳鐲、掛鏈、鼻煙壺,也作為擺飾、裝飾之用,為室內妝點一份光彩。
史學界普遍認為,清代前期玉器的制作代表了封建時代的高水平,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技藝達到了歷史的高峰,為我國封建社會的又一黃金時代。觀音瓶是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時期的典型瓶式,又稱“觀音尊”,口侈,頸部較短,豐肩;自肩以下弧線逐漸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修長,線條流暢;以官窯的樣式為多,大的可有二尺有余,小的僅有數寸。市場上好玉難覓,上等的和田白玉價格每克已過萬元。這件觀音瓶選料講究,玉質優等,做工精湛;色澤純正溫潤,少有瑕疵,設計規整,婉約柔美。乾隆這一時期的宮廷玉器,真正傳世的并不多,成為玉器史上一個里程碑。除了材美工巧,其可頌揚之處還在于創新。宮廷畫家參與了玉石作品的創作設計,時代所賦予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情趣起了積極作用,意義深遠,影響巨大。
近日上海君道藝術玉器展廳展覽了一款乾隆浮雕纏枝花卉玉石觀音瓶,高12cm,口徑5cm;寶相大度雍容,形態飽滿;瓶身浮雕纏枝花卉紋簡約寫意,整潔流暢的手法,把觀音瓶這樣一個傳統題材表現的淋漓盡致。該觀音瓶器型莊重秀美,口外撇呈喇叭狀,束頸,二層底足外撇,底部有“乾隆年制”楷書款。從這件觀音瓶瓷器的燒制水平上,可以看出使用者的不同,十分少見。
乾隆是歷史上僅有的一位皇帝身份的玉器創作家及考古鑒定專家,清初開始常在玉器上刻上皇帝的年款,乾隆時更是作為時尚,這是宮廷玉器的最大特征,在玉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該玉石觀音瓶靈巧與穩重相結合,以亭亭玉立之美進入人們的視野,包漿細膩,更顯玉之晶瑩剔透。有乾隆款的氣息,高貴大氣,傳世較其它顏色更少,具當代審美情趣。上海君道征集的這款觀音瓶油潤度極好,瑩潤亮澤,整體布局合理,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副令人心曠神怡的花卉圖案景象,清秀典雅,值得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