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主題很有意思,”不要和我說話”,為什么這樣命名?
人類區別于動物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人有思想,并且極其豐富,而這一切又都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人思想離不開語言,行動離不開語言,盡管我們在用感官感知世界,但我們的感官卻無時無刻不受思想意識的支配,而這個處于支配地位的思想意識卻是由語言來傳承,由語言來組織的。 所以仔細想想,語言已不再是我們通常所以為的那樣——工具,而是變成了一張無所不在的網,把我們困在了中央,我們隨著它的節拍起舞,附和著它的方式思考,不自覺中我們變成了木偶,牽著我們的線的那一端是語言。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爆炸,鋪天蓋地的信息讓我們舒適地徜徉在它所匯集成的海洋中,我們也同時常常迷失了方向。我說這些只是想說:常常我們以為我們在感知,實際上我們獲得的并不是我們切身感受的,而是語言為我們調制好的一份現成的感受;常常我們以為我們在思考,為自己偶有所得而切切歡喜,殊不知那結果其實很久以前就被我們置身其中的信息海洋偷偷地放在我們腦袋里了。藝術所期盼的切身感受在哪里?我們的自主思考創新又在哪里?“不要和我說話”只是為了奉獻出藝術家略帶個性化的東西的一種抗爭,盡管很難。
2.程小蓓曾說,您是在畫布上做減法的藝術家, 減到最后剩下的只是活著最無為的某一瞬,您同意這種說法嗎?如何理解自己的畫面?
我覺得程曉蓓的這個比喻很生動。就像我前面說的,我追求的是切身的,唯我獨有的體驗。但人是社會的產品,我們在各種現成的觀念的寖潤下學習、生活、工作,觀念像模子一樣,我們無時無刻都烙著它們的印跡。 盡管有時看上去也挺精美,但始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常感覺自己辛苦得來的不過是精美的復制品。這是我無法忍受的! 要掙脫已有的觀念的束縛,獲得一種純凈的唯我的感受,我只有做減法。減去飄浮的觀念,減去虛飾,減去造作,減去浮夸…… 只希望留下個性化的、原初的、令我心動的一瞥。只有到這時我才會考慮藝術形式的精煉。總之形式是第二位的,原初的感受才是第一位的。
3.您的作品讓人感覺您是位不按常理出牌的藝術家,創作風格主要受什么影響?
早期研究過很多自己喜歡的藝術家,最后發現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跟著自己的心走,不嬌飾,不隨波逐流.從各種東西里發現和感悟.
4.從什么時候開始決定做一個職業畫家的?有沒有碰上過非常困難的時期?最開心的時候又是什么時候?
從中央美院畢業后.從決定把畫畫當職業,又堅持自己藝術主張的那一刻起,就是非常困難的開始.最開心的時候是糾結之后的勝利.
5.近年中國的當代藝術界,很多業內人士喜歡把女性藝術與時尚相聯系,您如何看待這種趨勢?您覺得自己的作品是時尚的嗎?
時尚這個詞本身就很末流,它具有普遍性,當一種東西或者一種風格成為潮流的時候,它已經普及化了.我認為人人都有思想,都有觀念,都可以玩玩時尚,但不認同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可以搞藝術,藝術在我看來更加高級一點,或者說它是潮流的發起人而不是追隨者.我的作品土得掉渣,它和潮流基本沒有什么關系.可是在不要和我說話的后面,是一顆GUN燙的心.你可以摸得到.
6.以后的創作會延續這種路線嗎?
當然會走上一段,風格的形成是漫長的生活總結,以后會有什么變化很難說,人會變,人生會變.未來無法預測.
7.平常也會經常去藝術區轉轉嗎?喜歡看哪種類型的作品?
我的工作室離798不遠,有喜歡的展覽會去看的.其實什么類型無所謂,只要是好的作品都會看.我的內心對各種藝術流派都很包容. 哪種類型都有大師,都有好東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