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幅水彩抽象畫》,康定斯基作
表現主義(Exprisseonism)一詞,是德國藝術評論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發表于1911年8月號《狂飚》雜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這個詞,與塞尚、凡高和馬蒂斯等人的藝術聯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術館舉行的“青騎士”畫展,再次被冠以這個名詞。從此,該詞便成為德國藝術中諸多偏于情感抒發的傾向的名稱。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于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于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二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 Brucke)、“青騎士派”(Der Blaue Reiter)。
橋社
橋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頓,1913年解體。其成員有基希納、黑克爾、施密特一羅特盧夫、布萊爾、佩希斯泰因和諾爾德等。“橋社”一詞是由施密特一羅特盧夫從尼采的名著《查拉斯圖拉斯如是說》中引用而來。作為一個旨在開辟藝術與生活新途徑的藝術社團的名稱,其含義是,“聯結一切革命和活躍的成分,通向未來。”1905年,橋社發表宣言稱:“凡覺得必須表現內心的信念,并是自發而真正誠意的表現者,都是我們中的一員。”1907年,橋社致函諾爾德說:“橋社宗旨之一一一如它的名稱所意指的——是容納現在孕育中的一切革命因素。”對橋社藝術家影響最大的,是挪威畫家蒙克那充滿強烈悲劇情感的畫作。橋社畫家對于社會問題極為關注,其作品強烈地反映了當代生活極端平淡及令人不安與絕望的一面,體現出“北方藝術的焦慮”。“該派畫家均具有病態的敏感與不安,被宗教的、性的、政治和精神的煩擾所折磨。”(雷蒙、柯尼亞等合著,徐慶平等譯:《現代繪畫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第46頁)。雖然橋派畫家曾受到法國野獸派畫家的影響,然而其作品風格卻顯然與野獸派畫風迥異。野獸派即使是最狂放的作品,也總是保持構圖的和諧、色彩的裝飾性與抒情性,而橋派畫家則早把這一切拋到九霄云外。在他們作品中,扭曲的造型與濃烈的色彩,體現了某種朦朧的創造沖動以及對既有繪畫秩序的反感。基希納曾在1913年寫道:“我們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間接地重現純粹的創造沖動。”因而,橋派繪畫往往呈現出一種粗獷及狂風驟雨般的氣勢,這是較古典的法國氣質所沒有的。
青騎士社
青騎士社,得名于康定斯基1903年所作的一幅畫的標題,1911年從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分離出來。其成員有俄國人康定斯基、雅夫倫斯基、德國人馬爾克、麥克、閔特爾以及瑞士人克利等。青騎士社畫家總的來說并不關注于對當代生活困境的表現,他們所關注的是表現自然現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藝術的形式問題。在宣告該派成立的畫展目錄上,寫著下面這句代表該派宗旨的簡單聲明:“我們要確認一種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再現的形式的多變中表明藝術家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法表現其內在的靈感。”奧古斯特·麥克也這樣寫道:“藝術的目的不是科學地仿造和檢查自然形態中的有機因素,而是通過恰如其分的象征創造一種縮略的形式。”(《世界藝術百科全書·I》,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73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