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幅老照片9日在沈陽展出,其中100余幅為首次公開面世。這些老照片用圖像形式還原沈陽百年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史。
展覽分為晚清盛京遺影、沈陽近代城市發展及優秀建筑、百年皇姑史跡、奉天滿鐵附屬地舊影、日寇鐵蹄下的沈陽城、勿忘國恥以史為鑒、東北近代名人錄、一九四八沈陽記憶、百年求學記憶、東北(沈陽)近代民族風情掠影、新中國成立初期影像見證沈陽家鄉巨變等部分,涵蓋了清朝末期至20世紀80年代沈陽的影像。
照片由不同國度、不同年代、不同職業工作者拍攝。每張照片都具有時代的烙印,是沈陽歷史的縮影。
老照片濃縮了不同年代的時代特征,500余幅老照片靜靜訴說著城市的變遷。沈陽小西邊門附近,由兩匹馬拉著車在鐵道上走的“馬拉鐵道車”。這是沈陽最早的公共交通。1908-1924年期間,這種交通工具在中國僅沈陽有,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少見的。30年代初期,中街鼓樓路口出現了沈陽最早的交通信號燈,信號只有紅綠兩種,為手動控制。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沈陽交通的發展。
1904日俄戰爭爆發,沙俄侵略者在沈陽故宮大正殿前合影、30年代太原街夜景、遼沈戰役期間,蔣介石唯一一次與夫人宋美齡共同來沈陽視察等百幅照片均為首次公開。
除照片外,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統治東北時期,唯一一張由中國人繪制的彩色版沈陽城全圖、30年代奉天游覽案內圖等珍貴地圖、宣傳資料也在展館中展出。
100多年前美國拍攝的3D立體照片,以及觀看立體照片的設備“西洋鏡”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把玩體驗。透過“西洋鏡”,沈陽最早的商業街——老中街躍然呈現在眼前。
民間收藏家詹洪閣稱,他用20多年時間,走遍全國各地收集了這些照片。詹洪閣表示,老照片是凝固的歷史,見證了城市建筑的變遷,具有不可替代性。“收藏老照片是一項搶救性工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