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保利香港2013秋季拍賣會將于10月5日至7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本次拍賣包括現當代藝術、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水墨、古董及其珠寶等門類,焦點拍品于9月7日至8日在北京新保利大廈舉行預展。雅昌藝術網“對話秋拍”特別邀請保利香港執行董事張益修先生解讀本次拍賣的專場布局及其市場變化。

記者:張先生您好,這次是保利香港成立一周年拍賣,那么與前兩次有哪些不同?
張益修:香港市場和國內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在征集方面,香港面對的市場更多元,在北京雖然有比較多的客戶資源,但是保利香港在征集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國際客人,包括歐美、東南亞以及美國地區藏家對我們的支持。
記者:保利香港與北京保利做聯合征集,有什么樣的優勢?
張益修:北京保利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是數一數二的大公司,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品牌效應,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廣闊的資源,這是與其它公司很大不同的地方,保利香港有自己發展的方向,也有面對國際市場的走勢,而北京保利有客源和品牌的優勢,確實為香港保利帶來更多的資源。
記者:兩個公司在征集過程中不會有什么競爭嗎?
張益修:其實不會,反而能相輔相成,比如同一件拍品可能在香港賣的比國內好,或者不能出海關的作品只能放在北京拍,必然也能拍出好成績。
記者:春拍結束后,業內都在討論市場在逐漸回暖,這次在征集過程中是否有明顯的改變和感受?
張益修:這一季我們明顯感受到市場在擴大,還有收藏家對藝術品喜愛度的增長,比如在征集方面,我們這次有征集到特殊的作品,趙無極、劉野的作品都屬于博物館級的,也有非常好的齊白石的作品,這些都是客人看到市場好轉之后才肯將作品釋放的體現。再比如,春拍開始的古代書畫木門,這次在數量上和估價上都有增長,另外新開設的當代水墨部分也會是今秋的亮點。
記者:這次當代水墨部分似乎是估價最高的,也是寄予很大的希望,是因為目前市場對當代水墨的關注度嗎?
張益修:當代水墨的發展已經將近二十年,只是拍賣公司一直沒有把它梳理書來,保利香港面對國際,我們一直希望能夠推廣中國的藝術家,所以成立當代水墨部,我們也希望將它推給更多行業內外的收藏家了解并接受當代水墨,或者是對中國藝術更深的認識。
記者:當代水墨部分的作品也都是從海外征集的嗎?
張益修:當代水墨是我們比較側重的部分,首先我們希望對中國藝術家在海外的推廣盡一份責任,希望更多的人認知中國當代水墨,所以在征集上會更加多元,很多實驗性藝術家早期在紐約、倫敦舉辦過很多展覽,海外能夠找到大量當代水墨的作品,而很多國內的客人也有早期當代水墨作品的收藏,這也成為我們征集的對象。
記者:今年大家對當代水墨的關注和討論都很熱烈,您怎么看到當代水墨的市場狀況?
張益修:其實我倒是蠻樂觀,而且我也覺得說當代水墨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之前大家都還是把它放在近現代水墨里討論,現在只是梳理出來變成一個比較獨立、完整的部門,我相信品相類、藝術家會越來越豐富。

記者:今年春拍,當代藝術部分在香港的表現明顯好于內地,您覺得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年秋拍,保利香港的當代藝術部分是如何規劃的?
張益修:我一直認為香港的國際化是將中國當代藝術推向國際市場的跳板和接軌點,對亞洲市場的認識會從香港開始,這更加便利。而我們作為一個國內公司進入香港,一直比較側重中國藝術家的推廣,這次推出吳冠中專題,也是因為吳冠中是享譽國際的大師,在國際上有很好的藏家和藏品,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平臺讓大家更加了解吳冠中在藝術上的創作。此外,當代藝術部分比較側重歷史的梳理,從早期的趙無極、吳冠中、林風眠到常書鴻,一直到汪亞塵,這是開啟中國西洋史的大師們,我們會慢慢往下梳理,一直到當代藝術,與國際更能接軌的當代藝術家,比如劉野、李松松等這些已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藝術家。
記者:今年春拍,“新買家”是屢次被提到的詞匯和話題,保利進入香港也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新買家,這對這個群體,在秋拍的拍品布局上是否有特殊的考量和規劃?
張益修:我覺得藝術市場這幾年來受到市場更大的關注,其實新買家不斷地在產生,第一,藝術的影響力在我們生活當中都可以顯現出來,新買家可能對于很多經典的作品會追捧,但是有一部分對于更新的藝術家介入的門檻,比如說我們這次的新水墨專場,單價作品不會很高,可能會更受到新買家的關注。
記者:此次秋拍推出“重要藝術作品專場”,為什么不是單獨的一個門類或者是夜場呢?
張益修:2007年,北京保利做過一個夜場,而且非常成功,就是將每個部門的作品放在同一個場次上拍,而保利香港希望將中國的藝術講得更清楚,不管是從瓷器到書畫、到油畫本身都有貫通性,我們希望借由這樣的一個平臺讓世界了解中國現在的變化,我們做這樣的決定,就是將作為部門的東西放在一個平臺上來介紹,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創作。
該專場有六十件左右的拍品,所有的作品品類都是每個部門中挑出比較重要的拍品項目,比如有吳冠中專題,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的作品,還包括現當代、水墨以及兩件珠寶,都與中國有點兒關系,比方說是用百達制作的,是中國的掐絲做的。之所以做成專題是希望將中國藝術很完整地介紹給西方,或者是讓藝術界的人了解中國藝術的走勢和方向。
記者:最后一個問題,你怎么看待今年秋拍的走勢?
張益修:亞洲藝術品在全世界越來越受關注,對于秋拍或者春拍來說,基本上對我們影響都不大,我們認為今天的中國藝術品其實受到完全的肯定,我們可以看到外資公司不斷到中國設立辦事處、成立新的拍賣公司,基本上是看重中國藝術的價值,既然中國藝術品的價值是毫無疑問被接受的,也越來越被認定,我相信不管是春拍或者是秋拍對我們來講都沒有任何的壓力,我們也相信市場會越來越繁榮。
記者:謝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