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因300多元畫款而寫的信 過了70多年后拍出30多萬元
名人手稿已成藝術市場黑馬,因其屬不可再生資源而珍貴
最近幾年,手稿漸成藝術市場的黑馬,時常引起輿論熱議。著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作品手稿一夜飆升至百萬元,比十年前身價漲了近5倍。去年底,北京匡時推出“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專場,146個標的全數成交,共拍得6709.2萬元;今年春,北京中貿圣佳拍賣公司宣布在6月21日拍賣一批“錢鐘書書信手稿”,遭到百歲老人楊絳先生的堅決抵制,最終,涉事公司終止拍賣錢鐘書書信。
名家名作,特別是民國時期的書稿為何有那么大的能量攪動市場?將來行情有何期待?
采寫:收藏周刊記者 韓幫文
現狀
魯迅胡適蔡元培梁啟超手稿成拍賣佳品
名人手稿,不但包括作家、學者們的著作原稿,比如書稿、詩稿等,還包括日記、信札、讀書筆記、便條等形式。簡言之,著述者以傳統書寫方式書寫而成的文字,就是手稿。
鑒于手稿較高的史料與文獻價值以及書寫本身的藝術價值,手稿的市場呈現高端態勢,藏家群體主要集中在學者名流和社會精英,為小眾收藏品。在拍賣市場上,手稿一直沒有成為獨立系統的門類,主要歸于古籍專場,也沒有像書畫市場那樣出現大幅飆升的情況。早在1994年國內藝術拍賣市場上就開始推出名人書札拍賣,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但近些年來,文化名人的手稿、書札在拍賣場頻頻以高價拍出,其中,以活躍于“五四”時期的民國文人手稿最受青睞,如魯迅、胡適、蔡元培、梁啟超、周作人等,他們的文稿尺牘,乃至只字片語的便條,如今都已成了許多藏家和愛好者競相追捧的佳品,其拍賣價這些年來也是水漲船高。
在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拍賣行都不約而同增設了“紀念專場”進行拍賣,民國名人手稿的拍賣與收藏迎來一個高潮,并延續至今。
在2010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周作人的文稿就以358.4萬元的天價成交,此稿內收周作人《北京的風俗詩》、《天橋志序》、《口占贈行嚴先生》、《燕京歲時記》、《結緣豆》、《自己的文章》、《舊日記抄》、《日本的落語》等;這場拍賣會上,有一封齊白石老人委托藏家替他賣畫的書信,這封委托信寫于1935年,是齊白石寫給收藏家葉恭綽的,信中囑托葉先生將賣畫所得“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的中國銀行賬戶。這封信最終也以33.6萬元拍出。一封因300多元畫款而寫的信,在過了70多年后竟然被拍出了30多萬元,在收藏界被傳為美談,名人書札、手稿行情可謂是后勁十足。
趨勢
學者與政治家手稿信札未來漲幅較大
2012年底,北京匡時推出“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專場,146個標的全數成交,共拍得6709.2萬元,又將名人手稿收藏火了一把。其中,梁啟超“反對袁世凱稱帝”信札,起拍價25萬元,最后以356.5萬元成交,超出起拍價10多倍。梁啟超1916年作《袁世凱之解剖》,以713萬元成交價成為該場標王。
名人手稿行情之所以如此紅火,是因為名人手稿,尤其是已故名人的手跡屬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是用鋼筆,甚至是用毛筆寫的,那么這位名人的手稿便可認定全世界僅此一本,絕不可能找到第二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即便是用圓珠筆寫的,并用了復寫紙,世上所存也絕不會超過三四件,仍然彌足珍貴。
除了名人手稿的稀缺性與觀賞性外,其獨特的歷史文獻性也不容忽視。人們往往能從這些名人手跡的一個細節、一段往事中發現歷史留下的某種軌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名人手稿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在民國時期,海外的各種思潮融入,造就了民國時代思想百花齊放,比如胡適、徐志摩,這些人都是從海外歸來,帶來了新的思潮,在中國文化界影響至深。”在中國嘉德古籍善本部總經理拓曉堂看來,民國名家手稿受到市場高度熱捧,在情理之中。他認為,學者與政治家的手稿信札,未來漲幅應該較大。
“當代作家與近現代作家不一樣,現在很多作家用電腦寫稿,沒有手稿,有些作家用鋼筆寫稿,鋼筆墨跡的留存年限短,且缺乏藝術美感。”拓曉堂表示,相對于傳統書法手稿,硬筆書法拍品的藝術價值會大打折扣。
“盡管古籍善本、手稿書札等在內的藝術品文化價值很高,但無論從成交額、參與人群等來看,還不能占到拍賣市場的十分之一,遠不及書畫拍賣。”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表示,從長遠來看,手稿類收藏的上行趨勢將加速。
廣東手稿拍賣尚不樂觀
拍賣業內人士稱,這與收藏理念保守和本土品牌弱勢有關
嶺南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名人也眾多,在近現代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本地名人手稿收藏和拍賣的情況如何呢?廣州銀通拍賣總經理陳俊明說:“并不樂觀。”早在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之前,他們曾組織過一批辛亥革命的元老和民國政要的書畫、手稿、信札等拍品,估價多在數千元到數萬元之間,但競買反應平淡。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陳少湘也專門收藏名人信札,他自言,要競買的話多選擇北京、上海和香港,那里的品質和數量方面相對會多一些。本地名人手稿收藏為何不如北方熱絡?陳俊明指出,這里面既有文化底蘊使然,也有過于理性保守的收藏理念,還有本土拍賣品牌影響力的弱勢使然。
但今年春,一場重要手稿拍賣在廣州進行,影響廣泛。6月13日下午,“陳垣先生的著作和稿本”于崇正拍場以630萬元人民幣落槌。這次他的手稿拍賣,是繼2012年“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之后,又一批文化巨匠珍貴稿本文獻著作面世。
據委托方要求,為保持文獻資料的完整性,“陳垣先生的著作和稿本”作為整體拍賣。其中除了大部分為陳垣先生學術生涯中重要的稿本著作外,還有不少是他批注以及抄寫的文稿手跡,合計數十萬字,為其最大宗手稿拍賣。“陳垣這場專題拍賣,有望拉動本地名人手稿收藏拍賣熱。”陳俊明說。



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建議——當代手稿收藏 以文人或作品重要性來判斷最保險
中山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擅長現當代文學研究,對于作家手稿亦有涉獵。同時,他與國內很多作家交情甚篤,曾零距離觀賞不少文學原稿。對于如何欣賞文學家的手稿,如何界定其文化價值與收藏價值,謝有順有著自己獨到的體會。
采寫:收藏周刊記者 韓幫文
手稿價值遠超同一作者的書法作品
收藏周刊:作家或者學者的手稿有哪些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謝有順:手稿有鮮明的個人印痕,既透露一個人的文化底蘊、書法風格,又可見證一部作品的原初形態。而且,手稿往往是作者最自然狀態時的呈現,是作者性情的真實寫照,所以,它的價值遠超同一個作者的書法作品。
收藏周刊:最近幾年手稿行情顯著,相比書畫陶瓷其他門類,手稿市場有哪些特點?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謝有順:好的手稿其實很難找,尤其是進入巿場流通的名家手稿就更少了,屬稀有的藝術品,而且之前它只是拍賣巿場中的小類,不成氣候,也就不被重視。但作家手稿是因文而傳的,文名越盛,他的手稿就會越珍貴。書畫家很多因無文名,慢慢就被淡忘了,文人的手稿卻會隨文而傳,會越來越受重視。
收藏周刊:現在市面上,民國時期的名家手稿最炙手可熱,魯迅、胡適、梁啟超等名家手稿成爭搶對象。在您看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謝有順:民國時期的名家手稿存量多,而且那些文人生活更為大眾所熟悉,流行是很自然的。手稿是要有信息量的,包括信札、手記,透露出來的信息量和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文人生活有關,這就使得手稿有了社會、思想與藝術等多重價值。
當代也有學識修養倶佳的大家
收藏周刊:相比民國,當代作家手稿不太流行,這是否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書寫本身,學識與修養等。
謝有順:藝術價值總是和時間相關,當代名家的手稿時間上離我們太近,所以容易被忽略。同時,從書寫意義上說,毛筆在當代已退出了多數人的日常生活,鋼筆字寫得再好,也無法和毛筆相比。當然,作家和學者的學識、修養不足,也是一個問題。但也因人而異,當代也還是有學識、修養倶佳的大家的。
收藏周刊:在您看來,哪些人是“學識、修養倶佳的大家”?哪些當代作家的手稿最具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謝有順:手稿有價值與否,和作家的名氣相關,也和作品本身的重要性相關。比如,今天莫言的長篇手稿肯定就極具價值了。他的代表作《豐乳肥臀》當年發表在《大家》雜志,手稿經雜志社好幾個編輯看過了,但我上個月還問過當年的幾個編輯,他們中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手稿去哪了。假如可以找到莫言這部最重要長篇小說的手稿,拍個千把萬元肯定沒問題吧!又比如,賈平凹的《廢都》,因為太有名,又有“此處刪去多少字”的懸念,肯定也極具研究價值。《廢都》手稿在賈平凹自己手中,十年前就有人出100萬元買,賈不肯,現在你加十倍價錢,他也還是不會出手的。
當代作家的手稿也是很難收藏到的
收藏周刊:收藏當代作家的手稿,是不是難度也特別大?
謝有順:收藏起來也是有難度的,價值也不容小視。多年前,我聽作家張煒講過,有老板愿出巨資收藏一批作家手稿,50萬元一部買一些名家的中篇手稿,結果問了好多作家,那老板最終一個也沒買到。作家們都寧愿捐給文學館也不賣,尤其是多數作家改用電腦寫作后,手稿本就很少。由此可見,當代作家的手稿也是很難收藏到的。
收藏周刊:您是否有收藏手稿的經歷?
謝有順:我沒有刻意去收藏作家手稿,碰到了有意思的手札,偶爾買一兩件而已。當代作家中,早期的來往,還有手寫的書信,內容頗有意思。也有幾個著名作家,每寫完一部長篇,都會復印一份給我先看,有時一部長篇厚達一兩千頁,加上前面有作家的親筆書信說明,有人說,它的研究價值也接近手稿了。
收藏周刊:對如何鑒藏手稿有哪些建議?
謝有順:我覺得,若是收藏民國之前的手稿,有兩點很重要:一是那個年代的文人生活你要有了解,才能判斷手稿內容的重要性;二是手稿的書寫本身要流露出那個年代的文化氣息。至于當代的手稿,就以當下文人或作品的重要性來判斷就最為保險了。
收藏建議
收藏名人手稿要注重“流傳有序”
知名畫家、學者許宏泉酷愛收藏手稿與信札。他表示,名人書札、手稿會越來越珍貴,升值空間也難以估計。在收藏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流傳有序”者為首選。所謂“流傳有序”,是指由收信者本人集起來的成本書信,或是由以前收藏家匯集起來的成本書信。這些書信成規模、有系統,價值很高。
二廣泛了解背景資料。對寫信者、收信者的個人信息,他們之間的關系,必須要有深入的了解。收藏者可以就某一領域建立資料庫,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知識面,另一方面,也可為自己進一步的收藏和辨偽打下基礎。
三注意常見的幾種造假方式。1、移花接木式,比如把余紹宋寫給葉恭綽的信,改成傅抱石寫給葉恭綽的信;2、改頭換面式,把原本沒有抬頭及落款的信,硬加上抬頭和落款,以抬高身價;3、完全造假式,即偽造一封原本不存在的信,這種造假,了解背景資料、知識面廣的藏家容易發現。
四注意書札的完整性。多頁的書札,最好不要缺頁;存有信封者,價值更高。
五注意書札內容。與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有關聯的書札,或名人之間探討學術問題的書札,更有資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六小賣場有大名頭。拍賣是交流名人書札、手稿的重要方式,大的拍賣會,即使假貨,價格也會定得很高;小的拍賣會,往往真假難辨,但只要你細心尋找、認真研究,往往能發現好東西。而且,小賣場的起拍價有時候會很低,會出乎你的意料。
七價格不會太有規律。寫信者越有名,其書信價值越高。物以稀為貴,當一位名人的書信出現得多了,其價格自然也會下來。當收藏者建立了自己的收藏領域后,才能確定收藏目標,發現其價值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