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維彬在西藏阿里采風
采訪鄧維彬時,他剛從藏區寫生回來。
“阿壩州,我幾乎每年都去一次”,他笑著說。聽說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啟動后,他就投了7幅作品,內容都取材與藏地生活。這份情懷,他大概一生都不會丟失。
從21歲到藏區工作,到后來離開成為職業畫家,藏地一直是鄧維彬藝術創作的源泉。
司機“畫家”
從2000年開始專攻畫畫開始至今,已有很多作品的鄧維彬早成為人們眼中名副其實的畫家。然而,他第一次得到這個稱謂,卻是在30多年前的阿壩。那時,他的職業是駕駛員,供職于四川省阿壩州汶川運輸公司。
每次出車,鄧維彬的車上除了換洗衣物之外,就是畫箱了。只要有空,他就拿起畫筆作畫。藏族同胞見了他,都跟他開玩笑:“畫家來了!”
細究起來,鄧維彬對繪畫的興趣始于小學一年級。那時,漫畫之風頗盛,各學校都紛紛展示學生的畫作,然后互相觀摩學習。鄧維彬看到好的畫作就臨摹下來,從“抄漫畫”開始,慢慢培養起了繪畫的興趣。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祥云——圣地福音》
鄧維彬說,學畫也使他有幸結識了他的一位恩師——朱任君。朱老師可以說是鄧維彬繪畫的啟蒙者,小學五六年級時,一次偶然的機會,鄧維彬發現當時的成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里有人在畫畫。站在窗外的他立刻被吸引住了,每天都去看,足足看了五六天。有一天,他正看得入神,忽然聽到作畫的人在叫他:“小孩,小孩,你過來。你想畫畫嗎?我給你紙和筆”。這就是他與朱老師的相遇。此后,鄧維彬每周去朱老師家中學畫,畫藝漸長。
1975年,鄧維彬下鄉到浦江縣,在那里遇到了美術館的王老師,開始學習素描、水粉等繪畫形式。
1977年恢復高考,鄧維彬帶著自己的作品到四川音樂學院報名。當時有2萬多人報考,年齡跨度從17歲到35歲,報考美術專業的一共有400多人,最后5人獲得報考資格,鄧維彬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最終沒有考取。
1978年,帶著未竟的繪畫夢,鄧維彬成為了一名駕駛員。而他工作所在的藏地風情也磨礪了他的畫筆。在阿壩生活工作了近十年時間,他對雪域高原產生了一種難舍的情懷,“他愛那山那水,愛那里的陽光和草原,愛那里的人們。他將這份愛充分地融入作品中,他的山水畫充滿了生活氣息”(陳榮)。
取材于藏區的《達維印象》入選“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成為鄧維彬的早期代表作。此后,鄧維彬專攻工筆走獸畫,成為四川省內創作藏獒工筆畫數量最多的畫家之一。
2011年,鄧維彬攜作品《祥云》參加“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畫面上,正是他最熟悉的藏族同胞家中常見的家園“守護神”——藏獒,遠處,有無數經幡在微風中飄動。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古格秋韻》
結緣“和美”
2011年的一天,鄧維彬在百度上搜索“全國畫展”,想參加一個綜合性的展覽,結果搜出來的資料中第一個就是“和美西藏”。
“全國性的、綜合性的以‘和美西藏’為主題的畫展并不多,‘和美西藏’在我的印象中是第一個”,鄧維彬說。
此時,離大賽的截止日期僅剩幾天時間。為此,鄧維彬還特意和大賽組委會聯系,結果對方說,“沒事,還來得及”。參賽作品《祥云》最終一舉奪得優秀獎。
接到獲獎通知時,鄧維彬正在寫生。他很高興,當即買了回成都的票,隨后又從成都趕到北京領獎。
2012年-2013年間,鄧維彬的《高原印象》等6幅作品相繼參加了“和美西藏”美術攝影作品在德國(柏林、漢堡)、澳洲(堪培拉、悉尼、墨爾本、新西蘭)等地的海外巡展,獲得廣泛好評。
因為種種原因,鄧維彬并未能隨展出行,但他依然感到很興奮,“因為我的畫作都是表現藏區新生活的,并不是傳統題材,希望能給海外傳遞一個真實的發展中的新西藏”。
此后,鄧維彬一直關注“和美西藏”。2013年,當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啟動伊始,他就投了7幅作品,西藏和藏區牧民和諧家園是其中的主題。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家園》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牧民新村》
專畫藏獒的人
2008年“5·12”地震后,搜救犬的故事感動了鄧維彬,于是他創作了《特殊戰士》,后來開始涉足工筆走獸畫,最開始畫梅花鹿,后來畫大熊貓,再后來就開始畫藏獒。
在很多人眼中,藏獒是非常兇猛的動物,但鄧維彬畫的藏獒雖然身形兇猛,眼神卻非常柔和。在展覽上,有小孩看了藏獒不但沒被嚇哭,反而好奇地上前去摸。
在此次參賽作品中,鄧維彬就有四幅作品涉及到了藏獒——這一藏族同胞眼中的高原吉祥物。在畫作《祥云——圣地福音》中,三只藏獒眼神溫柔地望向遠方,前后經幡飄動,雪地純凈潔白,意境安逸祥和。在鄧維彬眼中,藏獒是“守護神”,經幡是“祈福”,雪地代表純凈,好一片和諧的福地。
人、動物、自然,在鄧維彬的畫中是和諧共生的關系。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祥云——牧羊女》
畫作《祥云——牧羊女》中,這種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表現得更為徹底。在一片潔白的祥云下,兩只威猛的藏獒守護在美麗的牧羊女身邊,遠處群山巍峨,草原廣闊,牛羊成群在悠閑地吃草,身后是美麗的新居,寺廟的白塔在陽光下閃耀。
鄧維彬認為,“現代藝術要表現我們當今的生活”,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也多是衣著漂亮干凈的牧羊女,游牧民定居的新房,表現“在現實生活中的西藏以及西藏的發展”,“現代、美麗的東西也是我們藝術家以后創作的很好的題材”。
在鄧維彬的作品中,藏地的美麗風景自然也不能忽略。參賽作品《山花爛漫》、《古格秋韻》就屬此類,人與自然和諧巧妙地隱匿在美麗的山水之中。人類的居所與周圍的群山、寺廟、經幡、白云共同和諧地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風景。正如評論家所言,在鄧維彬的山水畫里,依然能看到“生活氣息”。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祥和圖》
寄語“和美”
“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巧合”,2011年,鄧維彬參加了兩次以“和美”為主題的畫展。在“和-美——首屆四川省工筆畫學會作品展暨中國工筆畫名家邀請展”中,他的作品《夢幻神獸》獲優秀獎。而在第一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中,他的作品《祥云》也獲得了優秀獎。
“和”意為“祥和、和諧”,“美”就是美麗。在鄧維彬看來,“和美”是人的一種追求、向往和行為準則。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安定。這與他近年來在畫作中人與動物、人與環境關系的探討不謀而合。
目前,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已進入初評階段。對于此次“和美西藏”,鄧維彬說宣傳力度很大,征集范圍更加廣泛,對于真實反映西藏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他希望能多組織一些世界巡展活動,組織一些國際聯合展覽,征集外國畫家眼中的西藏題材作品,更廣泛的國際交流,以加強國內外對西藏的認知。
2012年,鄧維彬被聘為西藏自治區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我感覺我的藝術生命才剛剛開始,藏地會是我一生的藝術創作源泉。”

鄧維彬參加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的作品《山花爛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