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蘆》136cm×34cm 《石榴》136cm×34cm

李曉軍
9月6日,李曉軍中國畫作品展將在北京恭王府安善堂開幕。展覽將展出李曉軍去年至今年創作的寫意花鳥畫40余幅。8月31日,李曉軍在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稱,面對藝術市場,要堅持自己的本性,不要被社會左右。
京華時報記者楊菁
藝術家小傳
李曉軍
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副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榮寶齋畫院教授、文化部青聯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市西城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創作十問
1.創作周期?
就作品而言長短不定。
2.喜歡什么顏色?
藍色。
3.創作時間?
不定。
4.喜歡的藝術家?
吳昌碩、齊白石等。
5.是否有靈感迸發的時候?
有。
6.創作是否介意打攪?
無所謂。
7.創作習慣?
不定。
8.最滿意的作品?
隨時間變換。
9.如何處理畫壞的作品?
銷毀。
10.第一幅畫賣多少錢?
想不起來了。
>>談題材
荷花芭蕉是我的最愛
李曉軍的主攻方向是大寫意花鳥畫,他講究筆情墨韻,注重詩意化比興的表達手法。從題材而言,比較能發揮大寫意繪畫狀態的,能表達淋漓筆墨的荷花、芭蕉等題材是李曉軍的最愛。他的寫意荷花墨韻明凈,色墨華滋雨潤,悅性弄情,自由靈動入逸。然而,色彩豐富絢麗的牡丹、紫藤、水仙等也是他通常創作的題材。
李曉軍說繪畫是本性使然,他從小就喜愛寫寫畫畫,40多年從未間斷。談及為何鐘愛寫意花鳥,李曉軍說是由于自己鐘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緣故。“因為寫意畫,根植于中國這片土地,也是最能表達中國畫人心脈的方式。”
>>談對比
藝術需要開闊的視野
李曉軍喜愛游覽世界各地,他認為這對于自己的創作、靈感的激發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中西文化各有所長,國外的作品總會帶給自己新奇的感受。
對于中西方繪畫,李曉軍認為,東方繪畫是以中國為中心,因為對自然的觀念與西方大不相同,也由于藝術觀念的不同,建立了獨特的美學與表現手法,而西方繪畫在一段時間內,基本上可以說是廣義的寫實主義,重視客觀世界理想的模仿,以一種科學的視角來審視繪畫創作,以準確、逼真作為繪畫的目標。因此,形象、比例、面、體積、光線、明暗、調子、色彩是西方繪畫技法的要素。“藝術需要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要有吸取眾家之長的氣度,如此才能有助于自己藝術之路的發展。”李曉軍說。
>>談標準
心畫同一為上乘作品
從事繪畫的道路是一個長期探索和感悟的過程,李曉軍曾經在一個時期對中國繪畫的形式感進行了探索性的嘗試,將城市題材這個概念引入到中國花鳥畫創作中。李曉軍把現代京城中的一物一什巧妙地融合到作品中,使作品散發出一種與北京人的傳統生活、現代節奏息息相關的氣質。那一時期的作品中,汽車、紅綠燈、建筑工地中的磚石、居室中的桌椅、穿行于城市之間的電線桿等題材都曾在他的畫面中出現。
對于為何選擇這些繪畫素材,李曉軍解釋:“身為一個在北京土生土長的畫家,一定會對自己周邊的生活有所感受和反應,因為這些城市中的諸多因素,曾深深感動過自己。但是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繪畫而言讀書是臨摹的過程,行路即是感悟的過程,無論在哪里進行創作,方寸之間皆能表述人間萬物,這也是中國繪畫的特征。”
對于傳承與創新,李曉軍認為兩者之間并不矛盾。從作品來看,只有好壞之分,沒有新舊之分,所謂的新并不一定好,所謂的舊也并不見得不會給人新的感受。“就中國畫創作而言,繪畫是畫者自修的一種方式,只有心畫同一,將繪畫與自己的生命修為一體,真實而順暢地反映出自己的生命狀態才稱得上為中國繪畫中的好作品,中國繪畫是人格的一種表現,古今成功畫家莫不如是。”李曉軍說。
>>談書法
書法助長繪畫精神氣質
李曉軍寫書法是因畫而就,是緣于曾有熱心的朋友為李曉軍引薦了康有為的學生戴曉峰,在李曉軍向戴曉峰請教過程中,戴曉峰明確地告訴李曉軍:“要畫好中國畫,務須練好書法”。所以,李曉軍開始學習書法,就算遠赴關外服兵役期間也未曾間斷。在書法創作領域,李曉軍追尋碑學的書法書寫性,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趙之謙、康有為乃至當代書法家的某些技巧特點的延續和發展。
李曉軍坦言,從今天來看,老師的點撥對他的繪畫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中國書畫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對書法的理解直接影響到中國畫的表達方式,雖然書法的技法不能夠直接運用于繪畫,但是書法中的內在精神氣質與中國繪畫的精神氣質的表達與繪畫有著深厚的血脈關系。“畫中國繪畫,尤其是中國大寫意繪畫,不懂書法是很難前行的。”李曉軍說。
>>談市場
不應淪為追求金錢機器
李曉軍的繪畫講究心性,他至今仍認為中國繪畫與心性是同一的,心中有什么,畫中一定能夠表現出來。如今自己的畫能賣錢,也是以前不曾想過的事兒。“自己最初從藝時,就是天性、就是愛好、就是覺得拿起毛筆時感覺舒服,根本沒想著畫畫寫字還能換房子、換汽車。畫價兒賣得高也好、低也罷,一個畫家不應淪為追求金錢的機器,在基本生活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在一個畫家的內心深處,藝術追求永遠是排第一位的。” 對待藝術市場,堅持自己的本性是李曉軍的守則:“也許藝術市場的特性、規律就是當人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它偏偏就來勢洶涌了。就市場而言,那是社會上的事兒,社會關注了自己,沒有什么不好,但自己要堅持自己的本性,不被社會左右便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