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有兩座工筆花鳥畫的高峰,一位是于非闇,另一位是陳之佛,兩位先生在中國畫壇有“南陳北于”之譽,然而兩位先生在生前并沒有過交際,而今,兩位先生的作品卻在北京相遇。
8月的北京悶熱難耐,直到看到兩位大師的作品后,頓覺得清風拂面。于非闇先生筆下的紅色牡丹始終在我的腦海呈現,特別是那幅《牡丹雙鴿》雍容大氣,嬌艷而不艷俗。牡丹花的質感、體積感,在于派雙勾敷色技法的運用下呈現出逼真的視覺效果。再配上那酣暢挺拔的“瘦金體”題跋,“春天之花,伏天之葉,秋后之老干,非闇七十一歲并記”,整幅作品書與畫相得益彰,充滿和諧之趣。展廳最中央的工筆花鳥畫巨制《松齡鶴壽》,是陳之佛晚年專為建國十周年獻禮所作,畫中十只丹頂鶴一字排開,正深情款款地向觀者走來,象征著新中國一路走來的十年。整幅作品讓人有百看不厭的舒暢感。
眾所周知,工筆繪畫是一種考驗體力、眼力和耐力的辛苦畫種。許多大家也在晚年將繪畫風格從工筆轉為寫意或者大寫意。但是,于非闇、陳之佛兩位先生的作品,改變了我曾經的看法。于非闇1957年創作的《四喜圖》還按照在26年前向齊白石老人學畫雪景的染法創作。此時,于老已經六十八歲。他曾說“花鳥畫要畫得朝氣蓬勃,使人看后如親臨其境,如欣賞鮮花和活潑的蟲鳥一樣,消除掉一天的疲勞,更感生活幸福。”于老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陳之佛先生1960年創作的《和平之春》描繪了12只鴿子在和煦明媚的春天里自由、安閑的情景。畫面上鮮花爭艷,春意融融。鴿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的在草叢中悠閑地覓食,有的佇立在山石之上向遠方翹首凝望;有的展開雙翅在花叢中飛翔……此時的陳老,已經六十五歲?;畹嚼?,學到老,大師們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愈老而愈工。
近年來,于非闇、陳之佛兩位大師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行情持續上漲,其中于非闇2011年在保利春拍中《四喜圖》拍出了2875萬的天價,陳之佛作品在北京長風2012秋季拍賣會上也拍出了253萬的高價。這也許是對于非闇和陳之佛兩位先生用自己一生的藝術實踐和執著堅持在花鳥工筆繪畫領域的肯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