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鐸作品《題玄宰山水書》
《題玄宰山水書》(如圖)算是王鐸尺幅最小的作品了,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一件獨立的王鐸作品,而是王鐸題于董其昌畫上的一則跋語,因為畫與題跋分離,畫作部分早已不知所蹤。于是有人揣測是一個山水手卷,也有人說是山水立軸,給大家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而其縱37厘米、橫9厘米的尺幅于二者也確實都無不可,區別無非在于,如果是手卷則此小幅便是卷后的隔水,如果是立軸,那就是題在了圈檔的裱邊上,如此而已。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則跋語的內容。
眾所周知,王鐸不僅才情高,心氣也高,自從13歲臨習王羲之《圣教序》開始,一生不輟臨池,為有明一代大書法家。而于繪畫一道,雖然成就不能和他的書法相提并論,但也有自己的面貌,從其晚年為他的三弟所作十幀山水扇頁(現藏故宮博物院)上可以看出來,每一幀都畫得“沉沉豐蔚,意趣自別”。的確,他的畫名遠不及他的書名,但書名太大掩了畫名也是事實。并且王鐸自負極高,對于自己的書法,他晚年有“恨古人不見我”之嘆,這則畫跋與此嘆氣息相通,雖然跋在董其昌的畫上,并且是借用當年董其昌謂王鐸的話來作跋,卻是一句詰問,三分說董,七分言己,借題發揮而已,抒發的是自己的驕傲情懷。難怪這則題跋經好事者做手腳與董畫分離之后,數百年來早已不見了董畫,這縑素小幅卻依存于世,近年來更是在藝術市場上疊經轉手,為人爭寵,價格節節攀升,就是因為董氏所言為以往書史畫史所未載。那么,畫跋上王鐸是如何題寫的呢?且讀跋文:董華亭曾謂予,不必學畫學書,它日多以致累,不暇取閑,今觀茲圖又何其閑漠也耶!
“茲圖”何圖、畫得如何以及是否依然存世無關緊要,一定是董氏淺筆淡墨所繪朗潤清雅頗得逸氣與閑趣的山水畫。想必董其昌是以己度人,看出了王鐸遲早要出大名,到時候也一定會被索書索畫者“多以致累”而“不暇取閑”,出此勸語是為了王鐸不至為藝所累,是對王鐸的關懷?但是王鐸會聽董其昌勸嗎?當然不會。他后來雖然與董其昌一樣也官至禮部尚書,但是他此生似乎不是為官而生,而是以藝術為命。幸好王鐸沒有聽從董其昌的勸告,要不然中國書法史上就少了一位天才,中國書法也會因此蒙受損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