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書封。

虛谷作品《菊花》
經過近兩年時間編撰,總18卷的《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昨天首次在上海中國畫院對外公示,并將在8月17日上海書展上首度與讀者見面。“中國美術史上雖然有許多大畫冊的出版,但從未有一套可以以‘地方美術史’的形式展現。”知名畫家、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輯盧輔圣昨天說。
這套由上海市美術家協會與上海書畫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擇選最具代表性的18位海派畫家,分別是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唐云、吳湖帆、周碧初、林風眠、賀天健、豐子愷、關良、顏文樑、朱屺瞻、張大壯、吳大羽、謝稚柳、陸儼少、程十發,涵蓋了中國畫、西畫、漫畫等多種繪畫門類。全套共18冊,每冊分設主編,均為現在活躍于上海畫壇的知名藝術家。上海美協秘書長陳琪說,這一上海美術界的出版巨獻也是在為明年初在北京舉行的上海美術作品晉京展進行學術與作品的梳理準備。該書在上海現代美術發展中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意義,為今后對上海美術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
盧輔圣介紹,每卷分為評述文章、藝術作品、藝術年表三個部分,畫冊盡可能收錄畫家的主要作品,展現其最成熟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在編撰過程中,對每本畫冊最后的年表進行了詳盡梳理,對許多誤解部分做出了糾正。“這套書首要任務就是保真,由于畫冊很容易編入虛假內容,因此編撰者花了很長時間甄別,盡可能找到原作翻拍,通過學生、家屬、單位的一一考證,如顏文樑的畫作即是如此。同時,也有不少作品系收藏于美術館、博物館,雖已經過鑒定,但此次編輯中,不少作品依然在制版時因‘吃不準’而被放棄使用,以此保證畫冊內作品的精準。”
藝術評論家毛時安認為,清末以來的海派藝術對中國美術影響極巨,即便在1949年以后也同樣如此。結合寫作朱屺瞻卷的體會,他表示,這套書的寫作正逢好友趙長天辭世,而通過梳理朱屺瞻的史料,也讓他走出失去摯友的悲痛,并從老一輩藝術家的人品中受教極多。
據悉,這套大型圖書較完整地呈現了百余年來海派繪畫的生成與發展的歷史面貌;也較深入地反映了近現代美術大家及其作品獨樹一幟的歷史定位和藝術價值。這套叢書的出版,為學術界進一步研究海派美術乃至海派文化的源流及個案提供了可資鉤稽和分析的文字、圖像文獻與學術文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