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段泥筆筒的四面外觀圖

民國段泥筆筒的四面外觀圖

民國段泥筆筒的四面外觀圖

民國段泥筆筒的四面外觀圖
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其制品通稱“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紫砂經過生產、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當時,宜興紫砂陶茶具極為盛行,被譽為各種茶具中的上品。清代時,宜興紫砂陶工藝更為精湛,開創了采用篆刻、書法和繪畫作裝飾的新風格。此后經久不衰。宜興紫砂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宜興也得以成為與景德鎮瓷都相并列的陶都。20世紀初到抗日戰爭開始前,宜興紫砂陶器的生產亦頗興盛,有10多座龍窯常年生產,1932年產量高達220多萬件。有茶壺、茶杯、花瓶、砂鍋等上千個品種,造型大方,色彩古雅,產品暢銷世界各地。宜興紫砂茶壺還與中國茶同銷歐洲,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足見宜興紫砂的珍貴。
我珍藏的這個筆筒用民國特有的段泥,手工拼接而成,直角四方尺寸為7.5×12cm,兩面刻繪山水、秋菊。另外兩面刻書法:風虎云龍,款為宜興蜀山鼎元制造;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壬申年款。文房之品線條雋秀精致美不勝收,一股懷舊氣息撲面而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