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在討論這個人的時候,先來看看她的作品,順便檢測下你是藝術家還是“藝--家”,或者是“--術家”,或者只是網友。

郭鳳儀作品

郭鳳儀作品

郭鳳儀作品

作品《勝樂金剛》

作品《玉皇大帝》局部
長征空間又推出郭鳳怡個展,又把郭鳳怡推到風口浪尖上。并且他在國際上表現不俗。
長征空間將推出郭鳳怡個展
(2013.07.13, 北京)長征空間將在7月14日至8月25日推出郭鳳怡個展“郭鳳怡”。這是繼2005年“誰是郭鳳怡”和2009年“我是郭鳳怡”之后,在長征空間舉辦的第三個郭鳳怡個展。
郭鳳怡(1942 - 2010年, 中國西安)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女藝術家。她的藝術生涯始于1989年,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練習氣功, 之后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和身體經驗的體察, 許多視覺符號和信息時時涌現在她的眼前,必須用紙筆加以表達才可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記錄她結合氣功和易經而展開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知識系統的學習和對以人的身體為中心而進入的生命、自然而至宇宙的問詢。

郭鳳怡 - 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百科宮殿》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將在6月1日開幕,郭鳳怡入選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百科宮殿”。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
由郭鳳怡引發的一系列評論,考驗著眾人的欣賞底線,是藝術還是偽藝術?現在的偽藝術還少嗎?
反方的觀點
我們了解所謂的“鬼符畫”,知道舊中國的歷史,所以認為她登不上大雅之堂,似乎只有不懂中國歷史的外國人,然后抱著獵奇的心態看郭鳳怡的畫時,才認為這是很好的當代藝術。只是藝術家懂太多了。
質疑“郭鳳怡現象”
她的畫類似兒童畫,不屬于當代藝術。硬要將郭鳳怡同當代拉上關系,那么中國境內活著的哪怕是一株小草也有當代痕跡。郭鳳怡的繪畫隨心所欲,但比她更隨心所欲的人大有人在。她的繪畫功能只對相信她的少數盲從者有效,這些人決定不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走向和興衰。郭鳳怡的作品如果歸屬當代藝術,那么當下兒童的涂鴉之作更有理由弄到威尼斯參展,因為兒童畫表現出兒童對這個世界更為淳樸的看法。
彭德:郭鳳怡現象答問
在電視文化覆蓋中國的當下,不存在原生態狀態的人,除了瞎子兼聾子。郭鳳怡的畫也不是包括巫畫在內的原生藝術,尤其是她當了職業畫家之后。即便她跳大神治病時,也不是鬼魂附體,而是做出鬼魂附體的樣子。
郭鳳儀的畫作:符號語言過于個人化
影響藝術家也不可能,藝術史上瘋瘋傻傻的藝術家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在一個文化語境中有著或多或少的對話。當這種對話沒有的被確認的時候,她其實沒有多少意義的。道理很簡單,你把一個老鼠關在有鍵盤的盒子里,它上下蹦達,可能有十萬分之一的機率,打出了一句“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但是你不能就斷定這只老鼠就是個文學家,或者它受莎士比亞的影響。
一杯生普洱:別把蠢人變成名人
海明威說有兩種作家,一種影響觀眾,一種影響作家。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藝術里,比如你可以說赫斯特影響的是觀眾,而布魯斯瑙曼影響的是藝術家。當然還有第三種,就是曾經影響藝術家后來變成了影響觀眾和藝術家,比如杜尚。但是,郭鳳怡不屬于上面的任何一種。她的繪畫,她的語符過于個人化,充滿著個人精神世界的迷狂,而這種迷狂是不可溝通的,因此她不可能是影響觀眾的藝術家,除非觀眾也跟她有過一樣的幻覺的。
正方的觀點
粗糙的畫面透露著奇怪精神,當代喜歡追求精神層面的牛鬼蛇神,而她只是把精神畫了出來。

盧杰談郭鳳怡
已故藝術家郭鳳怡在今年先后被威尼斯雙年展與Carneige國際藝術展邀請參展,使得這位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異數”與“例外”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我們特此邀請長征空間的盧杰對郭鳳怡與長征的關聯,以及郭鳳怡在國內外的接受與認知進行深入的討論。
盧杰:用“民間”定義郭鳳怡過于簡單
“民間”是郭鳳怡被貼上的最為顯著的身份標簽,很多人由于這一點對于她被選為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藝術家頗有微詞。盧杰顯然不同意這一定義,“用民間來闡述,無論褒貶都過于簡單”。他質疑批判者口中民間的意義,“民間指的是沒有受到美院教育?學院外的藝術家大有人在。
長征空間盧杰談郭鳳怡
已故藝術家郭鳳怡在今年先后被威尼斯雙年展與Carneige國際藝術展邀請參展,使得這位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異數”與“例外”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我們特此邀請長征空間的盧杰對郭鳳怡與長征的關聯,以及郭鳳怡在國內外的接受與認知進行深入的討論。
“天外有天”張頌仁對郭鳳怡繪畫的思考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于她那種完全獨立于“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于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范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于“創作”的位置。
正反方思想的激烈碰撞,讓人們對郭鳳怡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她,就更無所畏懼了,什么是藝術?還是只是在乎藝術的尊嚴?
一個跳神治病民間老太因何成國際當代藝術明星
“她的藝術實踐關注精神和形而上學層面的意義,這些元素反映了她這一代人對于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并且這些民間藝術賦予了我們特殊的歷史,神話和神秘氣質。她用毛筆在紙上描繪的作品,筆力深厚、精細飄逸,所繪形象不僅與人類的身心息息相關,同時也描繪暗示了某種靈異世界的存在。”
郭鳳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有什么傳奇的故事呢?
郭鳳怡:一個民間退休女工的國際傳奇
多年前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藝術宣言”單元破例接納了1942年出生的郭鳳怡,而這個單元以往只接受40歲以下的年輕藝術家。不僅僅是巴塞爾和威尼斯雙年展,在最近幾年的國際藝術展覽中,如法國里昂當代美術館的中國當代藝術、布拉格雙年展、韓國光州雙年展和日本橫濱三年展等等,郭鳳怡的作品均受到禮遇,并被國際藏家及博物館關注。【詳細】
網友是怎么樣認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間是讓標準更加準確的唯一標準!
半數網友認同郭鳳怡的靈異畫是很棒當代藝術

這次持續時間半個多月的投票一共有418位網友參與了投票,其中232人 (55.5%)投給了“是很棒的當代藝術”選項;79人(18.9%)投給了“和我有半毛錢關系?”的選項;71人 (17%)投給了“一看就是靈異作品,但靈界的事情我們不懂。”的選項。36人(8.6%)投給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的選項。
再回頭看看郭鳳怡的作品,是不是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