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印象派一直是國際藝術品市場的主流,始終是有實力的藝術品買家主要投資對象。近年來,隨著亞洲藏家特別是中國藏家對印象派作品的關注,印象派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強勢回歸。

莫奈描繪威尼斯景色的重要珍貴巨作《康塔里尼宮》(le Palais Contarini)拍出2560萬美元
6月中下旬,佳士得和蘇富比分別在倫敦舉辦了“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夜場拍賣,莫奈等藝術家作品取得高價。其中,莫奈描繪威尼斯景色的重要珍貴巨作《康塔里尼宮》(le Palais Contarini)甚至打敗了當晚畢加索的作品《畫家》,以1968萬英鎊(約合2560萬美元)的成交價拔得頭籌。
這似乎說明,曾一度不振的印象派已經強勢回歸。而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亞洲特別是中國買家介入這一熱點板塊。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印象派作品始終是國際藝術市場的硬通貨。隨著國內藏家的實力不斷增強,收藏視野更加國際化,印象派作品將成為其收藏的一個重要門類。
印象派強勢回歸
印象派市場在海外傳來的利好消息被稱作印象派的“強勢回歸”。今年2月,倫敦藝術品市場拍賣中,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仍是重頭戲。6月的夜場中,越來越多的亞洲買家介入更是讓這只藝術品市場的“領頭羊”重新成為熱點。
長期以來,印象派一直是國際藝術品市場的主流,始終是有實力的藝術品買家主要投資對象。調查顯示,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里,所有藝術復制品、印刷品以及禮品等的銷量中,印象派藝術作品獨占鰲頭,占據了總銷量的一半以上。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眾藝術市場上,當代泛印象派作品更是占到市場銷售總量的70%-80%。
市場人士認為,印象派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位置一貫穩定,前兩年印象派作品價格的回落有很多原因,比如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每個城市市場表現不一、部分拍賣行對價格預期過高、沒有頂級作品出現等等,但從長遠來看,印象派作品始終是國際藝術市場的硬通貨。
內地藏家曾成倍增長
在中國內地,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于2007、2008年分別曾上拍雷諾阿的油畫《樹林中的少女》與《女孩與洋娃娃》,分別以1120萬元和1153.6萬元成交。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內地買家開始關注印象派作品。從2007年左右開始,中國嘉德、北京華辰等拍賣行曾推出過印象派藝術家作品;在2009年的藝術北京上,由哈格曼(北京)畫廊帶來的德加的名作《站立的女人》以逾千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格風云一時;在2010年的經典藝術博覽會上,印象派藝術家西斯萊的作品《維利耶爾的小路》更是以3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在中國內地成交,全面助推了一、二級市場中印象派作品的發展。
中國藏家在海外市場購買印象派作品也讓蘇富比和佳士得看到中國內地市場的潛力,紛紛來中國內地進行印象派作品的宣傳和推廣。早在2006年,佳士得曾在北京王府半島酒店展出過莫奈的《瓶中的菊花》等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作品。時任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的葉正元介紹,那時候開始已有個別內地藏家對印象派等歐美藝術品產生了興趣。2010年10月,蘇富比在北京舉行了“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巨匠油畫展”,當時蘇富比拍賣公司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曾介紹,最近三、四年購買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的中國藏家人數增長了四倍。
北京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馬學東認為,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一直是西方藝術品市場中占比較大的板塊,具有很強的指標性。馬學東告訴記者:“在2003年以后的國際藝術市場上,印象派的地位逐漸被國際當代藝術取代。另外,進入21世紀以后,‘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市場發生變化,市場更偏向現代藝術,因為印象派之前的充分流通讓目前市面上能交易的作品很有限,而一個循環周期往往需要將近十年的時間。”
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也向記者表示,印象派一直是西方藝術品市場的主要板塊,“國內藝術品市場上的這類作品還是比較單一。在中國,大家對印象派不陌生,但是中國買家收藏頂級印象派作品的還是鳳毛麟角,目前,中國藏家買頂尖的西洋藝術品,能力比較欠缺,對國際市場的把控力不夠。”
甘學軍和馬學東一致認為,印象派就像內地藝術品市場中的近現代書畫,所占比重一直處于主導,受經濟影響不會特別大,相較內地藝術品在國際上的流通性,印象派作品的優勢更明顯。因此,對具有充足資金的內地買家來說,印象派的投資前景還是好的。甘學軍認為,“相對中國藝術品而言,印象派擁有一個更國際化的市場,在保值和投資方面有更為硬性的指標。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和資金參與國際藝術品市場,印象派的作品價位自然會大幅提升。”
在馬學東看來,作品仍是買家考核的關鍵,和近現代書畫一樣,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多為二、三流的印象派作品,這種作品的投資前景依然會存在,目前內地市場過于單一化,流通渠道依舊還得依賴于國際市場,“買印象派一線的作品,哪怕莫奈的二流作品,漲幅空間還是蠻大的,雖然目前國內收藏群體占比不會超過10%,但趨勢是往越來越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