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特公爵夫婦
她有著古典的容貌,修長的脖子上高昂著完美的鵝蛋形的臉,黃寶石般的眼睛,淺淺的笑意,杏色的皮膚和深棕色的絲絨般的卷發(fā)。當馬里納公主(Princess Marina,Duchessof Kent)踏上英格蘭土地那一刻起,便被公認為那個時代最美麗、最具著裝品位的女性。
“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她的和善、謙遜。她在制圖術(shù)、音樂方面擁有極高的天賦,樂于與有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為伴。”這是塞西爾·比頓(Cecil Beaton),20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攝影家在見到馬里納公主后發(fā)出的感嘆。
馬里納公主1906年12月13日生于希臘雅典。父親是尼可拉斯王子(丹麥親王之子),丹麥親王在1864年登上希臘王位,成為希臘人的國王喬治一世。母親是俄皇公主海倫·瓦爾蒂米洛維娜(Helen Valdimirovna),也是最后一位同時擁有王室殿下及殿下頭銜的俄皇公主(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孫女)。馬里納公主受洗時,教父分別是喬治一世、英王愛德華七世、希臘安德魯王子、俄國鮑里斯·弗拉基米羅維奇大公,教母是威爾士王妃和西里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女大公。由于歐登堡王朝在希臘的管治不得人心,馬里納公主在11歲的時候,國內(nèi)發(fā)生政變,她隨家人流亡到巴黎,而后又輾轉(zhuǎn)居住于歐洲各地。

維多利亞時代銀茶壺(1899年)

鉆石胸針(約1880年)
1934年,馬里納公主來到倫敦,此次之行,這位希臘和丹麥公主將與英國的喬治王子成婚。喬治王子是國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的第四個也是最小的一位皇子,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以俊秀聞名,也是首位擔任公務(wù)員的英國王室成員。他的長兄就是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
這一年喬治王子被授予肯特公爵爵位,同年11月29日與馬里納在倫敦西敏寺舉行婚禮。西敏寺一直是英國君主(從英格蘭、不列顛到英聯(lián)邦時期)加冕登基或安葬的地點。馬里納是最后一位嫁入英國王室的外國公主,也是英國王室最后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盡管沒有豐厚的隨嫁,但馬里納及其親屬們?nèi)詠碜詺W洲幾乎每一個統(tǒng)治王朝。

碧玉制作的陳設(shè)器(中國,18世紀)
婚后夫婦倆居住在倫敦貝爾格雷弗廣場3號,在白金漢宮附近的一幢莊嚴華麗的房子里過著幸福的生活。婚后第二年,他們的兒子目前的肯特公爵出生,隨后又有了亞歷山德拉公主(奧格威夫人)和肯特王子邁克爾。肯特公爵夫婦將家里布置得溫馨舒適,頗有情調(diào)。他們喜歡收集藝術(shù)品,或許是受肯特公爵夫人娘家的影響,俄羅斯藝術(shù)在家中占有不小的比例:1860年由黃金及琺瑯制作的俄羅斯風格的鼻煙盒,俄國皇室專輯照片,俄羅斯彩蛋,俄羅斯黃金及青金石手封,上面刻有阿爾伯特·愛德華王子和亞歷山德拉的名字。他們是后來的愛德華七世國王(在位時間,1901~1910)和亞歷山德拉王后(1844~1925)。銀器部分可以看到一件在1752年為喬治二世制作的銀盤,一只帶有裝飾藝術(shù)風格的卡地亞黃金和軟玉相搭配做成的座鐘,以及一座曾懸掛在由五港同盟的Wardens勛爵手持的加冕華蓋上的喬治二世鍍銀鐘。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中國的藝術(shù)品,其中一張18世紀小桌尤為特別。造型沿襲歐洲宮廷風格,材質(zhì)的使用上卻別具一格,用上了當時中國最昂貴的紫檀木。記錄顯示,大約在1760年時進口了少量的紫檀得以制作而成,小桌一直陳設(shè)在白金漢宮。從17世紀開始,隨著東印度公司的成立,中西方有了貿(mào)易往來,歐洲興起中國熱,這股風潮在18世紀達到頂峰,王室、貴族、商人以擁有中國物品為榮,因此在這個時期內(nèi),他們在中國定制過用黃花梨、紫檀等材質(zhì)制作的歐式家具,或印度風格的家具。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有黃花梨制作的英式、德式柜子,黃花梨滿嵌螺鈿的印度風格小桌,別具風格。還有6件18世紀的中國碧玉擺件,不過它們在今天的拍賣市場中并不受到追捧,因為白玉價格居高不下。想來公爵夫婦買回這些碧玉擺件時,并沒有這么多的想法,只是將它作為眾多藝術(shù)品中的一支來收藏。
然而平靜、安逸的生活沒能維持太久,一場致命的悲劇發(fā)生了。1942年,任職于皇家空軍的肯特公爵駕駛飛機在蘇格蘭凱斯內(nèi)斯墜機身亡,死時年僅39歲,此后肯特公爵夫人守寡26年。不幸的是,他的王室專款并沒有轉(zhuǎn)交給公爵夫人,而是被突然中止,大部分遺產(chǎn)也交由他的孩子們托管。雖然在1936年,喬治五世去世的時候,肯特公爵繼承了75萬英鎊的財產(chǎn)(相當于今天的2200萬英鎊),公爵夫人在公爵去世后也得到王室的照料,但她仍需要籌集資金,以維持體面的生活。1947年3月,在肯特公爵逝世5年之后,佳士得舉辦了一場為期3天的財產(chǎn)拍賣。這場拍賣包括英國家具、藝術(shù)品、瓷器。肯特公爵夫婦所收藏的中國瓷器在這一年的拍賣中全部售出。當時的成交額達9.2萬英鎊。《每日電訊報》在對當時拍賣的報道中稱:“我相信大批的鑒賞家和參觀者都蜂擁至佳士得,以期目睹已過世的肯特公爵的藝術(shù)珍藏……(這次拍賣)將打破以往的任何紀錄。”

英國小型黑漆座鐘

法國裝飾藝術(shù)風格座鐘
在丈夫過世后不久,馬里納公主便參加了女子皇家海軍(WRNS),活躍于英國王室家庭,并充分履行王室與官方職務(wù),除出訪各地以外,也常年擔任溫布頓的英國全國草地網(wǎng)球及槌球會主席。并代表英女王與兒子肯特公爵,在195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到訪香港。這是自1922年4月英國王儲愛德華王子及1929年告羅士打公爵訪港以來,首次有王室人員訪港。肯特公爵夫人在港期間,曾得到香港政府與市民的熱烈款待。而在短短4日的行程中,她曾分別到訪總督府、各大會社、律敦治療養(yǎng)院和香港大學等地,并且接見了周壽臣爵士和何東爵士等華人領(lǐng)袖。此外,公爵夫人在訪問香港大學期間,準許創(chuàng)立一個以她名字命名的舍堂。現(xiàn)在我們在香港大學就能看到1953年命名的肯特公爵夫人堂。
1961年6月,現(xiàn)任的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迎娶凱瑟琳·沃斯利。就在兩人大婚前不久,肯特公爵夫人宣布希望自己能被稱為“肯特公爵夫人馬里納郡主殿下”,而非“肯特公爵太夫人殿下”,其要求最終得到她的侄女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準。自1963年至她逝世為止,肯特公爵夫人出任位于坎特伯里的肯特大學創(chuàng)校校監(jiān)。在1968年8月27日,肯特公爵夫人因腦癌病逝于肯辛頓宮。
62年后,佳士得在2009年11月20日在倫敦舉行“肯特公爵喬治王子殿下、肯特公爵夫人馬里納公主殿下及其家族收藏專場拍賣”。整場拍賣約有200件拍品,包括銀器、珠寶、繪畫、家具、壁毯和其他類別的工藝品。其中珠寶在王室用品與收藏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的私人珍藏出現(xiàn)在這次拍賣上。一條迷人的銀質(zhì)項鏈,上面帶有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王子和他們9個孩子的袖珍相片。另有一件大約1880年的古董鉆石胸針,由舊式切割的鉆石組成手稿字母“Victoria R”的圖樣,鑲在金制品上。還有一枚大約1790年的刻有浮雕的寶石戒指,很可能屬于威爾士王子弗雷德里克。溫莎公爵夫人從30年代開始,對卡地亞的珠寶著迷,不僅收藏有大量的卡迪亞珠寶,也參與自己首飾的設(shè)計。1978年在她結(jié)婚紀念日上,肯特公爵夫婦的兒子邁克爾王子為他的嬸嬸送上了一對卡地亞豹系列耳環(huán)。
1773年,佳士得公司創(chuàng)始人詹姆斯·佳士得舉辦了威爾士王妃(喬治三世的母親)的收藏專場拍賣會,由此開始了王室專場拍賣的傳統(tǒng)。此后為已故的亨利王子(格洛斯特公爵)的珍藏專拍,專場成交額達510萬英鎊。同年6月,已故的瑪格麗特公主私人收藏專場的成交額高達1370萬英鎊。事實上,這些珍藏的出現(xiàn),讓公眾有幸看到皇家私人珍藏中不同的藝術(shù)品位,也讓公眾從藝術(shù)中品讀一段歷史。

路易士公主(1848~1939)肖像
由她的母親維多利亞女王親手繪制。這幅肖像基于弗朗茨·塞維爾·溫特哈爾特(FranzXavierWinterhalter)在1849年繪制的《四位最年長的公主:維多利亞長公主、愛麗絲、赫雷娜和路易士》畫像,后來由阿爾伯特王子在他生日之際贈給了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的這幅路易士公主肖像是繼溫特哈爾特后的三幅肖像畫之一,繪于1851年的夏天,另外兩幅是克洛蒂德公主和薩克斯-科堡-哥達公主阿美利亞。

肯特公爵喬治王子殿下的椅子和小凳
俄羅斯珠寶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第一顆皇室復活節(jié)彩蛋誕生于1885年的復活節(jié)。當時沙皇亞力山大三世為了慰藉從丹麥迎娶的皇后瑪利亞,特地向御用珠寶設(shè)計公司法貝熱(Faberge)工藝制作行訂做一個精致彩蛋,送給皇后當復活節(jié)禮物。法貝熱用自己的巧思將原來平凡的彩蛋變成了一個華麗的傳奇。

清嘉慶粉彩海棠式盤
海棠形,平底,下呈四條形足。口沿施一周金彩,內(nèi)、外均以黃地粉彩繪折枝蓮紋,間以金彩相隔,盤心海棠形開光內(nèi)繪紅彩御題詩文:“佳茗頭綱貢,澆詩必月圓。竹爐添活火,石銚沸驚湍。魚蟹眼徐揚,旗槍影細攢。一甌清興足,春盎避輕寒。嘉慶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