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記古美術館館主陳珊
采訪的當天暖陽當頭,心下略顯浮躁,但一走進清雅幽韻、別有洞天的謙記古美術館,一片茶香飄裊中,滿目薈萃的藝術珍品,古意盎然,頓覺一份遠離塵囂的平和沉靜。雖然早已耳聞謙記的館藏豐富,藏品涵蓋陶瓷、玉器、書畫、古董家具、文房珍玩等等,均是郭仲樺和陳珊夫婦周游世界各地拍賣所得的私人收藏,但親眼所見,依然有嘆為觀止之感。哪怕一輻看似漫不經心的畫,一件低調樸實的家私,一件很像隨手擱置的擺飾,似乎都能說出一個久遠的故事來。
而作為館主的陳珊,美麗從容,許是和這些藝術古玩熏染久了吧,第一眼便能讓人讀到她身上濃厚的藝術氣息。采訪過程中,無論談什么,她都面帶微笑,一切恍如她英國貴族般的表達,形式比內容更溫吞,一種似乎與生俱來的藝術風度及生活姿態。她周身散發著一種淡然卻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接觸起來很舒服。這是一位真性情女子,她懂得修煉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外在的智慧和自己內心徹底打通,從而在親近藝術間走出了一道美麗的人生風景。
藝術收藏:一股美麗的磁力
說起“謙記”二字的來歷,其實源于一塊古匾,是陳珊夫婦早期的收藏,偶然間在廈門白鷺洲古玩市場發現的,盡管牌匾的作者楊人騏并非是名聲籍甚的大家,反而是鮮有人知,可他們還是一眼就相中了這塊舊匾,覺得它的含義與古玩收藏非常貼切,毅然買下了它。“我們是看中了‘謙’這個字,對人要‘謙誠待人’,對己需‘念高危則思謙沖’。單‘謙’這一字就能讀出人生很多真理,所以我們選擇了‘謙記’二字作為我們的齋號。”陳珊娓娓道來。
謙記的成立時間不算久,從08年至今不過五年,但已然成為廈門收藏界與國內外頂尖收藏、拍賣機構的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梁。祖籍廣東的陳珊,笑稱先生正是引領她進入藝術品收藏的入門老師,她1988年就到了廈門,早期從事的是娛樂行業,著手經營福建省最大的KTV,“其實我很慶幸自己在40歲之前和40歲之后,能夠接觸兩個截然不同的行業,也很慶幸生在這個時代,有很多很好的機會,正當其時,能夠讓我幸運地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復雜生態環境中,吸收了很多知識,它們都是我的社會大學,讓我不斷地接觸、學習、收獲。”陳珊特別感慨的是,從事藝術收藏這個行業后每天都很快樂,“因為每天都在接觸美的東西,不管是去拍賣場、行家還是藏家那里,到處都是美的藝術,會讓人從內到外都是很美麗很享受的狀態。”
“我先生鐘愛藝術品收藏,潛移默化的,我受他影響,越深入這個行業,就越覺得收藏總像有股巨大磁力般吸引著我,那么美的東西,我很難對她說不。”陳珊感性地表示。在2009年以前,國內知名的拍賣公司都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預展,很少考慮像廈門這樣的二線城市。謙記古美術館成立后,陳珊夫婦專門邀請國內的拍賣公司來參觀,其中中貿圣佳的總經理訪問謙記的時候,由衷感嘆說這是她們看過的古董店中最獨特最有藝術氣息的,于是提出要在謙記做一場預展,陳珊欣然同意,當時標的中有一個很重量級的手卷《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成為第一張中國古代書畫破億的藏品。這第一次的預展很轟動,效果也很好。于是緊接著,佳士得的珠寶也在這里預展,其后嘉德、保利、匡時、華辰等國內知名的拍賣公司也紛紛進入。“這讓我們有很多機會了解國內外收藏界的動向,也讓更多人了解了謙記。”陳珊希望,他們日常所展出的珍藏的各類藝術品,包括瓷器、古董家具、字畫、珍玩等,能讓謙記真正成為藏友和業界交流互動的平臺。
真正的收藏:以藝術價值為貴
陳珊夫婦“游走”于國內外各大拍賣會的“夫唱婦隨”一直是圈內的佳話。雖然兩個人擁有很多共同的品位、信仰和愛好,但在收藏上,郭仲樺先生喜歡瓷器,陳珊反而喜歡西洋古董鐘、油畫這種富有西方典型藝術審美情趣的藏品。像古董西洋鐘目前還屬于比較偏門的藏品,與瓷器、古董家具、書畫這些傳統收藏群體相比,國內藏家還不是很多。但在陳珊看來,具有收藏價值的一般是歐洲宮廷古董鐘,尤其是鑲嵌琺瑯、瓷器的英國鐘和法國鐘,它們內在所具有的制作技術、手工藝術以及折射出的歷史文化內涵,每一座古董鐘都有自己屬于自己的一段故事,更值得收藏家品味。
陳珊在拍賣場上的獨到眼力和魄力也向來令人欽佩,圈內一直流傳著兩個小段子:2004年,陳珊夫婦倆去北京參加一個拍賣會,這次拍賣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元青花纏枝牡丹罐,因為國內不少知名企業和大收藏家都意欲將它收入囊中,因此競拍十分激烈,但陳珊堅持“要買就買最好的”,于是郭仲樺非常執著地將競價牌舉到了最后,如今該藏品已成為稀世珍寶。兩年前,陳珊夫婦倆參加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這次他們志在必得的是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西洋卷草蕃蓮紋(慶壽)圖寶座,可競價實在太激烈了,寶座的價格一下子被“舉到”了上千萬,郭仲樺有點猶豫了,可陳珊打氣說:“都到這個價了,還差最后一口價嗎?”就是這句話,讓寶座終于成了郭仲樺的藏品。提及這些插曲,陳珊笑說其實先生比自己專業資深多了,但他很尊重自己,總是習慣把功勞和光環讓給她。
不過陳珊對于收藏已有自己的深刻心得。她表示,收藏有三字:“信、精、豐、”,并盡量向這三字靠攏。“‘信’是藏品來源可靠。好的藏品其實都是有自己的檔案,也是有出處的。出自哪里,經過誰手都是了解藏品的重要渠道。‘精’是指藏品工藝的精湛。例如同樣是瓷器,官窯因為為皇家所制,在材料,工匠上都有明顯優勢,相對來說就比民窯瓷器要精美的多。再如書畫,同一個畫家,在他的藝術創作生命中有高峰期,這一時期的精品更有收藏投資價值。‘豐’則是需要文化內涵,頗有故事,富有人文情懷的藏品,一直是我心中所向。”陳珊詳細解讀。為了買到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他們一般選擇在信譽口碑較好的佳士得、蘇富比、中國嘉德等這樣的拍賣機構進行購買。因為對一件收藏品而言,其來源有序可靠,將為其收藏價值大大加分。“收藏一定要抱著正確的態度,走正規的門道,總抱著有漏可撿的這種思想,我認為是不可取的。”陳珊認真表示。
談及廈門藝術收藏的生態環境,她認為:“內地藝術市場最為活躍的當屬北京、上海,廈門與之有一定的差距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我覺得廈門藝術品收藏的潛力也不容小覷。在硬件條件上,廈門有相當的資本實力,上市公司和身家頗豐的藏家都不在少數,這就說明廈門本身就具備收藏的資本前提。軟件上,廈門是包容力很強的城市,文化融合鑄造了廈門市民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本身就與收藏文化相得益彰,美景配美物才更能彰顯藝術品的價值。”
在工作和生活均如魚得水的陳珊眼里,工作與生活從來不是一對矛盾體。“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已經溶于一體的了。我從事了很多行業,覺得目前為止,收藏是最讓人心情愉悅的。生活如水,波瀾不驚,工作也應該如此,做自己喜歡、熱愛的事情只會覺得幸福。工作你要百分之百地投入,生活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做事時要努力地投入,并且減輕焦慮,避免分心。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追逐自己內心的聲音。”陳珊依然笑意盈盈,一番看似平淡的言語之間,無不透著她進退裕如的生活哲學意味。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她打開了藝術收藏這一扇天窗,她就毫無懸念地走出了自己一步更比一步圓滿的幸福人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