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沂東作品《遠方來信》在中國嘉德2010年秋拍中以1792萬元成交
在香港蘇富比2013春拍“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中,王沂東1998年創作的《鬧房》以1916萬港元成交,位列其個人最高成交紀錄的第三名。縱觀王沂東近年的個人成交紀錄,會發現其前10名的作品均來自于2008年之后的交易。如此,以王沂東為代表的中國寫實油畫在過去的10年中呈現了怎樣的市場趨勢?
首個高峰
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第一個交易高峰的到來,以陳逸飛、王沂東、艾軒、楊飛云等為代表的中國寫實畫派藝術家的作品逐漸在拍賣場上顯現出不錯的成績。其中,王沂東作品在拍賣市場的高額成交成為中國寫實畫派在拍賣市場崛起的一個標志。1992年9月,王沂東以沂蒙山為題材的《蒙山雨》拍出了70.4萬港元。到2005年,王沂東同樣以沂蒙山為題材的《沂蒙娃》,創下13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此之后,王沂東的油畫作品在市場上數量激增,其所謂 “中國紅”系列受到熱烈追捧。在放量的同時,王沂東作品的市場價格也不斷攀升。到2008年,其《鬧房No.2 及香煙》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298萬港元成交,這也是王沂東第一幅成交額突破千萬港元的作品。這一年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巔峰,同樣也是王沂東油畫市場的頂峰:上拍10幅成交8幅,且全部過百萬元。
在王沂東的“中國紅”系列中,《遠方來信》不僅是其代表作,也同樣是此系列中第一幅千萬級的油畫作品。2010年,該作品在中國嘉德秋拍中以1792萬元人民幣成交。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高價出現的時機正是王沂東成交總額出現下滑趨勢的時候,除了代表性作品的因素,寫實油畫日益受到關注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逆市上揚
當中國藝術品市場出現低谷的時候,寫實類作品表現始終穩定并且往往成為整個油畫雕塑類市場大盤中率先復蘇的一支,特別是冷軍、陳丹青、楊飛云、王沂東等人的作品,往往在市場上有令人驚喜的表現,王沂東的成交曲線也恰是在此時出現了令人意外的瘋狂上漲,這與當代藝術板塊的市場變化不無關系。
2005年之后,當代藝術板塊的價格開始上漲,但其與寫實類作品的重要區別就是當代藝術作品多由海外收藏,當中國藏家們意識到那段藝術史的重要性時,海外的收藏力量“適時”地將作品推向香港和內地市場,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當代藝術作品價格迅速飆升。相對于當代藝術的漲幅,寫實繪畫的表現在當時只能用“穩定”形容,漲幅幾乎可以忽略。但是2007年開始的金融風暴改變了市場格局,當代藝術中的二線藝術家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跌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寫實繪畫卻保持了穩健的增長勢頭,在市場出現大波動時,對整個油畫雕塑市場的大盤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穩定作用,甚至有人用“救市”形容其影響。
歷史新高
2010年上半年,王沂東油畫指數開始小幅上揚,2010年秋拍和2011年春拍迅速沖高,達到了歷史新高點。2010年下半年,王沂東的油畫上拍16幅,成交15幅,成交率和成交量甚至超越了2006年至2007年的繁榮期。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這一年的時間內,其千萬級作品出現了7幅,均排名王沂東高價作品的前十位,不斷刷新其個人成交紀錄,而這7幅作品中有6幅創作于2000年后,再次證明了買家對王沂東新作的追捧。
在北京保利2010年秋季拍賣中,中國現當代藝術板塊斬獲了4.4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寫實油畫部分的成交額占據了整場50%的份額。王沂東的新作《春襲羽萍溝》在保利秋拍夜場中以1456萬元人民幣成交。在隨后的兩年中,王沂東更是連創高價,除《遠方來信》外,《盛裝的維吾爾族姑娘》在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中以1495萬人民幣成交,《鬧房》在香港蘇富比2013年春拍中以1916萬港幣成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