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世紀 綠度母” 339.25萬成交
唐卡藝術漸入主流市場
近幾年,隨著藏學熱的不斷升溫,藏傳佛教藝術品的收藏日益成為國內外藏家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北京、西藏、大理、紐約、倫敦等地的展覽、拍賣、論壇活動層出不窮,為佛教藝術品的收藏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去年9月開始北京翰海在四季拍賣中將佛教藝術品設為常規(guī)專場,首場94件拍出63.83%,成交額1158.49萬元,第二場62件拍出82.26%,成交額593.23萬元,成交率上升較快,可見市場認可度較高。
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公司去年也再次啟動了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北京遠方國際首開唐卡專場拍賣之先河,繼2006年、2007年之后,北京市場再掀佛教藝術品收藏熱潮。12月6日,北京遠方國際上拍由123件拍品組成的“古代唐卡專場”,成交過半,1568.26萬元的成交額為中國市場上的唐卡專拍拉開了序幕。其中元明時期的唐卡共有6幅,“15世紀 瑪爾巴唐卡”59.8萬成交,18世紀藏東地區(qū)的棉布礦物膠彩老虎唐卡估價14至16萬元,最終以368萬元成交。
在遠方國拍的帶動下,2013年春拍北京保利在“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中推出32件唐卡拍品,總成交1690.5萬元。其中一幅“13世紀 綠度母”以339.25萬元成交,創(chuàng)造國內早期唐卡又一高價。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告訴雅昌藝術網(wǎng):“國內唐卡拍賣一直不成規(guī)模,去年秋拍遠方國拍首次舉辦唐卡專場拍賣,在遠方的帶動下,北京保利此次上拍32件唐卡精品,特別是有兩件高古唐卡,而且這是國內大拍賣公司首次上拍重量級的高古唐卡,成績也比較突出。由于國內收藏家對高古唐卡的認知還有一定的距離,此次拍賣會將帶動國內唐卡收藏體系慢慢建立。”
早期唐卡存世量少 精品流失海外
由于唐卡自身濃郁的異域風情和獨特的藝術價值,近年在世界各地舉行的拍賣會上,唐卡屢屢拍出天價,成為藏家矚目的焦點。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幅明永樂御制的巨型《刺繡紅夜魔唐卡》,受到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最終以400多萬美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當時唐卡成交價最高紀錄,而且這一紀錄至今難以突破。其實,這幅作品早在1994年在紐約佳士得的一次拍賣會上,就曾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去年秋拍,紐約佳士得佛教藝術品專場中13-14世紀西藏綠度母唐卡拍至176.25萬美元,成為年度最貴的唐卡,另幅13世紀的阿彌陀佛唐卡也拍至104.65萬美元。“國際的拍賣行一直有唐卡的拍賣,特別是高古唐卡,相對而言,國外收藏家、愛好者以及經(jīng)營者,他們經(jīng)營的也都是高古唐卡,對明清稍晚時期的唐卡的價值認識反而較低。”黃春和表示。
反觀國內市場,雖然唐卡拍賣自國內藝術品市場萌芽以來就存在,然而價位一直偏低,且市場上多以清代唐卡為主。2002年12月,天津文物公司拍賣了一幅《清普賢菩薩像唐卡》,成交價為5.5萬元,是當年國內唐卡拍賣的最高紀錄;2004年北京翰海將《清初五鳳圖唐卡》拍出17.6萬元;2005年,誠銘國際拍賣的《清御制刺繡釋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成交價82.5萬元。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唐卡的價格已經(jīng)翻了10多倍,顯示出唐卡的巨大升值潛力。一組15幅清代佚名高僧所繪的《宗喀巴大師的一生》唐卡,在古天一2006秋拍以1650萬元高價成交,創(chuàng)下內地唐卡拍賣新紀錄。 黃春和告訴雅昌藝術網(wǎng):“過去是經(jīng)營者在運作,真正從事藝術的人沒有經(jīng)濟實力,而大多人沒有認識到唐卡的藝術性和價值,所以市場價格走向一直很緩慢。”
近幾年,由于國內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藝術品整體形勢的發(fā)展,佛教藝術品的價值逐漸被大家認識,尤其是佛像藝術品的市場表現(xiàn)一直很好,穩(wěn)步上漲。相對而言,唐卡一直不被重視,當同類藝術品的價位很高的時候,大家從投資的角度考慮市場已經(jīng)到了飽和狀態(tài),就會轉變方向,把眼光放在以前被忽視的唐卡上。但是市場上之所以缺少高古的唐卡,首都博物館研究院黃春和認為:其一,早期對唐卡認識不足,失去了收藏先機,許多十二三世紀至十四五世紀制作的唐卡,大多進入了西方的博物館;其二,高古唐卡本身存世量少,一些明代的唐卡精品流向海外,國內目前已很少見。
唐卡收藏重在傳承、保護
“唐卡”是藏文音譯,是一種用純金、銀和天然礦物顏料畫在布、皮革和紙上,或者刺繡在絲綢上的彩色卷軸畫。談到唐卡收藏,黃春和認為首先要喜歡,認識唐卡,真正從文化藝術價值角度入手;其次考慮到投資和增值,還要看唐卡的藝術性以及畫工和品相。“雖然古代唐卡繪制不留名,但也是出自不同的匠人之手,水平有高有低,主要體現(xiàn)在畫工、線條、色彩搭配以及畫布的好壞。通常我們看唐卡的展覽就當作一般宗教圖畫的欣賞,被看作供奉之物,與自己無關,其實唐卡的每個細節(jié)都很講究,我們要認真品味,細細琢磨,它的畫面組成,上下關系以及色彩搭配都有很深的美學。”
任何藝術都講究溯古和源流,唐卡也不例外,相對來說,早期的唐卡藝術韻味更足,表現(xiàn)力更強,畫面布局也更加和諧和單純。而對收藏而言,自然是講究精品收藏,唐卡不易于保存,品相好的寥寥無幾,收藏講究品相在90%以上,這種唐卡在構圖和色彩方面都是相對完整的。但是黃春和并不僅僅主張這一條精品收藏的路線,他認為收藏的概念還是要傳承和保護,因此除了精品收藏之外,對于品相不好的唐卡,出于保護和社會責任感,也應該重視。“最重要的是唐卡本身的價值,品相一定與價格有關,品相好的唐卡一百萬,差的就幾十萬,雖然表面有損傷或者模糊,但是藝術價值還是存在的,不要追求完美,還是注重文化上的代表意義,即便一幅唐卡只有50%的品相,我們也能判斷出自哪個地區(qū),什么風格,我們既要鼓勵精品收藏,也要鼓勵對一般品相的唐卡有責任感的收藏。”
雅昌藝術網(wǎng):北京保利2013年春拍,一幅“13世紀 綠度母 唐卡”拍得339.25萬元,在國內也屬于很高的價格,這個價格反映出什么樣的現(xiàn)象?
黃春和:國內唐卡拍賣一直不成規(guī)模,2012年秋拍遠方國拍首次舉辦唐卡專場拍賣。在遠方的帶動下,北京保利此次上拍32件唐卡,挑選了一些精品,特別是有兩件高古的唐卡,而且這是國內大拍賣公司首次上拍重量級的高古唐卡,成績也比較突出。由于國內收藏家對高古唐卡的認知還有一定的距離,此次拍賣會帶動國內唐卡收藏慢慢建立。
雅昌藝術網(wǎng):唐卡收藏在國際上的市場如何?
黃春和:由于唐卡本身的畫風以及內涵,特別是它的藝術風格是國際性的,所以國外對唐卡的認識和接受比國內早,也更加成熟,在國際上拍出高價也很正常。在我的記憶中,2002年國外就拍出很高的價格,而且一直有唐卡的拍賣,特別是高古唐卡,相對而言,國外收藏家、愛好者以及經(jīng)營者,他們過去經(jīng)營的都是高古唐卡,而且對明清稍晚時期的唐卡的價值認識反而更低,都比較傳統(tǒng)。
雅昌藝術網(wǎng):高古唐卡存世量相對來說比較少?
黃春和:高古唐卡存世量相對比較少,唐卡的分布主要是元代和清代較為集中。唐卡起源于元代,唐代幾乎沒有實物保留下來,在印度和希臘見不到實物。西藏有100多年沒有佛教,大約十一世紀西藏佛教重新開始,由于發(fā)展比較緩慢,本身繪制就很少,所以十一、十二世紀的唐卡數(shù)量較少,13、14世紀,也就是元代,由于寺廟的興建,唐卡的繪制成一定規(guī)模,這個時期的唐卡出土的較多,大多在阿里、青海地區(qū)的塔中出土,寺廟傳世的較少;十五、十六世紀,佛教發(fā)展具有相當?shù)囊?guī)模,由于明代沒有供奉的習慣,其存世量和十三、十四世紀差不多。現(xiàn)在看到的唐卡主要以清代為主,主要集中在十八世紀,由于皇教的興起,西藏的佛教發(fā)展很快,而且內地的皇帝也很尊崇佛教,皇宮內也繪制了很多唐卡,整個佛教傳播地域較廣,青海、內蒙、外蒙等,這時唐卡在西藏周邊地區(qū),如內蒙、青海、四川等藏區(qū),還有北京、五臺山、沈陽等地繪制比較多。
雅昌藝術網(wǎng):明清時期的唐卡和高古唐卡相比,有哪些區(qū)別?
黃春和:由于藝術有源流,后期的藝術與前面的有繼承關系,一般早期的唐卡藝術韻味更足,這與用心的程度,信仰的虔誠有一定關系,早期唐卡表現(xiàn)力更強,更宗教化,而后期唐卡世俗的成分,加上其它文化的成分,尤其是漢民族融入的更多;早期唐卡畫面布局比較平穩(wěn),和諧、單純,色彩也比較簡單。
雅昌藝術網(wǎng):繪制唐卡的顏料一般采用的是什么?
黃春和:唐卡的顏料很重要,唐卡之所以被評為飛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就是因為它的傳承性,這種傳承體現(xiàn)在技術層面,包括畫布怎么做,顏料的選取和配置等等。如果中間斷代,這代人就不知道怎么做,顏料如何提取。文革之后,很多顏料都失傳了,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強調它的技術傳承,最重要的就是顏料如何從礦物中提取出來,80年代很多西藏老藝人重新考察,在山里重新發(fā)現(xiàn)顏料,對過去的顏料重新發(fā)現(xiàn)、認知,主要是七種主色調,再配出一些副色,應該有三十二種色,都是礦物和植物顏料。
雅昌藝術網(wǎng):唐卡市場在國內的興起與其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有關系嗎?
黃春和:有一點,但是關系不是很大。西藏本身對唐卡一直在延續(xù)、一直在用,因為它是活的藝術,不像其他漢地的佛教可有可無,老百姓還是繼續(xù)在遵循,它是一種活的實用的藝術,有它的實際價值、實用性的價值。內地人喜歡唐卡,跟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視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在乎它自身的價值。
雅昌藝術網(wǎng):國內的唐卡市場起步大概是什么時間?
黃春和:國內的唐卡市場幾乎與藝術品市場同步發(fā)展,但是價位一直不被看好。以前價格非常便宜,幾百元,現(xiàn)在漲到幾百萬。過去是經(jīng)營者在運作,真正從事藝術的人沒有經(jīng)濟實力,而大多人沒有認識到唐卡的藝術性和價值,所以市場價格走向一直很緩慢。
雅昌藝術網(wǎng):最近幾年,唐卡收藏漸熱,價格漲幅也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黃春和:從大方面講是經(jīng)濟形勢,藝術品市場的形勢;其次是佛教藝術,包括造像藝術大的發(fā)展趨勢,市場表現(xiàn)一直很好,一步步往前走,唐卡畢竟這么多年一直沒有被重視,大家回過頭來發(fā)現(xiàn)佛像已經(jīng)漲到那么高的價位,重新審視唐卡的價值和價格是不成正比的。當同類藝術品的價位很高的時候,大家從投資角度覺得它已經(jīng)達到一種飽和狀態(tài),所以把眼光放到唐卡方面,這是投資的心理和一種趨勢,可能有一些關系。
雅昌藝術網(wǎng):唐卡收藏應該注意些什么?
黃春和:唐卡收藏與其他藝術品收藏一樣,兩個方面:首先要喜歡,要認識它的價值,從價值傾向,真正的文化藝術價值角度入手;第二個方面,考慮到投資,保值和增值,看它的藝術性、文化性,還要看它的投資性、品相、畫功,唐卡也存在高低優(yōu)劣,優(yōu)劣主要看畫功和品相。古代繪制唐卡雖然不留名,也是出自不同的匠人之手,有一些高的,畫的好的也是真正的藝術家,主要體現(xiàn)畫功、線條、色彩搭配,用的布料是不是好,既有繪畫方面的修養(yǎng),同時還有很多技法的修養(yǎng)。可能一般人看一個唐卡的展覽就像當一般宗教圖像畫的欣賞,像工筆畫一樣,跟自己無關,屬于供奉之物,其實它的每個細節(jié)都很講究,我們要認真地去品位、去細細地琢磨,學問非常大,它的組成、上下關系、色彩搭配有很深的美學的東西在里邊,世間美學也有宗教美學的要求,有很深的東西,要細細品味。
雅昌藝術網(wǎng):唐卡收藏還是要注重高古?
黃春和:唐卡與佛像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不易于保存,品相好的寥寥無幾。唐卡繪制雖然是用礦物和植物等天然顏料,但是怕潮,怕霉變。談到收藏,現(xiàn)在很多有錢的主張收藏精品,品相要達到90%以上,包括圖像、構圖、色彩都是完整的,但是現(xiàn)在市面上的唐卡大部分有損傷,精品收藏是一條路,但是真正的收藏不能完全是這樣的要求,收藏的概念是要傳承、保護,不好的唐卡也不能扔到垃圾桶吧,我們還是應該保護,要注重唐卡的價值,但一定與價格有關系,品相好的唐卡一百萬,差的幾十萬,對品相差的唐卡還是要有保護的心態(tài)和責任感,雖然表面有損傷或者模糊,但是藝術價值還是存在的,不要追求完美,還是文化上的代表意義,即便一幅唐卡只有50%的品相,我們也能判斷是哪個地區(qū)畫得,是什么風格,我們既要鼓勵精品收藏,也要鼓勵老百姓對一般品相的唐卡有責任感。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