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臺灣鳳雄集團中國區執行長,以及香港乾隆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伯雄觀察到,參與今年春拍的買家,以收藏者和職業買家居多,所謂的游資、炒家與“天價”藏品一樣,難覓蹤影。根據保利統計,此次春拍超40%的買家是第一次進入拍場。

北京保利春拍預展現場,一名參觀者正在用手機為拍品拍照
五十來歲,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衣著普通,言語中夾雜著臺灣腔,他是職業藏家許伯雄。
今年6月,他穿梭于北京亞洲大酒店、昆侖飯店等地——那些正在上演著藝術品春拍盛宴的資金高地。
“我做這行已有30多年,參加拍賣會也近20年,每年大大小小的拍賣會參加100多場。”談起跑會,許伯雄氣定神閑。
作為臺灣鳳雄集團中國區執行長,以及香港乾隆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伯雄除了做藝術品顧問,也鑒定古玩、珠寶,還是宋瓷五大名窯和紫砂壺的資深藏家。
他曾用1500元,在成都送仙橋古玩城的一家店鋪拾遺了兩只明代青花釉里紅瓷瓶,還曾花1000元在地攤上“淘”到過一件至少有四千年歷史的黑色石頭手鐲。
在北京保利八周年春拍現場,與本報記者交談的一個多小時內,不時有穿梭于場內的委托人、拍賣行員工及買家跟許伯雄打招呼,互相詢問著是否有拍下的藏品。
十幾年前,在臺灣古瓷界有“一語萬金”之稱的許伯雄從臺灣來到大陸,穿梭于京、滬、閩、港、澳、臺等地,過起了“空中飛人”的生活。
剛參加完5月底的香港春拍,此番飛到北京看內地四大拍賣公司的春拍,許伯雄仍將關注重點放在了古陶瓷和紫砂場,但他坦言,到目前還沒有買到自己特別喜歡的藏品。
一個原因是,內地拍賣行質量得不到保證,一些拍品比較偏門,缺少精品;另一個原因則是此次他帶來的拍品未拍出好價錢,這使得他沒有充裕的資金周轉購買精品。
許伯雄關注到,此次春拍中,一些國際收藏家的藏品開始回流。
游資、炒家缺席
2013年藝術品春拍季正在迎來高潮。6月初,保利、匡時、遠方等多家拍賣行的拍賣會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進行。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108億元,名列世界第一,年增長率24%。然而此后,在經濟大環境疲軟與宏觀調控等諸多因素的作用下,藝術品拍賣市場與其他領域一樣,開始了下行曲線——2012年的春、秋拍平淡收官。
此前,作為內地市場風向標的2013年嘉德春拍,以總成交價高出去年秋拍8.26億元、高出去年春拍5.11億元的戰果強勢收官。
一位職業藏家的北京春拍手記
即便如此,許伯雄仍未感到春意。“從今年春拍第一波行情來看,拍賣公司的藝術品供給能力和水平,與2011年峰值還是相差甚遠,甚至相比2012年的市場,作品質量也有所下降。”
這或許可以看作是藝術品市場尚未回暖的最直接證據——香港蘇富比數據顯示,今年春拍的3500多件拍品估價17億港元;而在2012年春拍中,香港蘇富比2900件拍品估價已超過18億港元。粗略計算平均每件估價下跌了22%。
在許伯雄看來,市場不缺買家,大環境的低迷令市場信心受挫,好的作品難以浮出水面。這也是拍賣公司征集不到多少優質拍品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拍品征集困難源自諸多因素。在包括許伯雄在內的這些資深買家看來,市場價格不好會影響賣家出貨,而同時藝術品市場資源中的稀缺品正在沉淀,流通量逐漸減少;個人、企業美術館的發展使得很多優秀作品沉淀到館藏中,再次進入市場流通的可能性就很小。
北京保利拍賣行一位委托人告訴本報記者,拍賣行追捧的是那些既稀缺又受過名家收藏,且價格有彈性的拍賣品。各大拍賣行比拼的同類拍賣場次的成交率和成交額,也在于該場次是否擁有讓買家趨之若鶩的“珍品”。
精品的缺少令拍賣會上的買家頗為冷靜。記者在保利春拍現場注意到,今年基本看不見瘋狂舉牌的現象。白酒場更是冷清,基本以底價成交;佛造像的成交率只有68%,其中唐卡大部分流標。
許伯雄觀察到,參與今年春拍的買家,以收藏者和職業買家居多,所謂的游資、炒家與“天價”藏品一樣,在會場難覓蹤影。而根據保利的統計,此次春拍超過40%的買家是第一次進入拍場。
國際拍品回流
據許伯雄觀察,在北京春拍的紫砂和古瓷場,至少有20%的買家來自港臺地區,甚至不乏國際買家的身影。
6月3日的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可謂北京保利春拍高潮,圈內名流云集,許伯雄當然不會缺席。
當晚11時許,明代唐寅手卷《松崖別業圖》以2400萬元起拍,經過場內外40次激烈競價,最終被場內買家以落槌價6200萬元拍得,加傭金后成交價達7130萬元,刷新唐寅作品新紀錄。
許伯雄介紹,《松崖別業圖》以隱居鄉間別院為主題,是唐寅為明代名臣方良永所作,明代兩位內閣首輔李東陽、楊一清分別為畫作題引首和題跋。這件唐寅作品經清代宮廷收藏檔案《石渠寶笈》著錄,是自1991年以來拍賣場上首次出現的類似作品,其后還經清末重臣孫毓汶、民國財長宋子文等收藏。
唐寅《松崖別業圖》已于6月4日上午完成交割,作為國內資深收藏家的神秘買家主動要求迅速付款。
“2011年一些當代國內畫家的作品也能賣到幾千萬,以唐寅的作品來說,7000萬并不貴,7億也不算貴。”在許伯雄看來,這幅畫如果不是賣家急于出手,應該不會以這個價格成交。
“像珠寶、鐘表拍賣,關注度雖高,現場座無虛席,但成交金額并不大。成交量大的還在現當代藝術、古代書畫專場,另外國際買家更看好紫砂、瓷器和文房雅玩題材的藝術品。這是中國內地春拍的特色。”許伯雄說。
今年香港首輪春拍中,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一項就拍出3.6億港元,約占其總拍賣額的17%;而在保利春拍中,僅近現代書畫的總成交額就達12.6億元人民幣,約占總拍賣額的45%。據許伯雄觀察,在北京春拍的紫砂和古瓷場,至少有20%的買家來自港臺地區,甚至不乏國際買家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保利春拍中國現當代藝術夜場,靳尚誼、吳冠中和劉野等中國油畫家作品獲得買家的高度認可,48件拍品成交額達2.6億元。徐震的《光源大宮女》以310.5萬元拔得頭籌,這件作品是徐震2013年的新作。近現代書畫中,張大千、徐悲鴻仍一字難求。
古代書畫場中,李鱓、査士標、王鐸、黃道周等人的作品也都拍出了上百萬的高價。
根據北京保利披露的信息,其中明清文人金箋扇面的“小萬柳堂劇跡扇畫夜場”和主推高端文玩的“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兩個專場,各獲得9000萬元左右的總成交額和100%的成交率,從而成為兩個“白手套”專場。
另外,據許伯雄觀察,國際拍品回流的現象也值得注意。
保利春拍標王是高達3.25米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為丹麥馬易爾家族舊藏。此前估價待詢,2800萬起拍,3000萬后,連續3次500萬競價階梯,最終8100萬元落槌,含傭金后的成交價為9315萬元。
由此,這件故宮之外尺寸最大的宮廷四件柜刷新了中國古董家具的世界紀錄,并成為截至目前全球2013春拍成交價最高的中國藝術品。
而在保利宮廷藝術夜場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海浪紋貫耳大尊”,在明清官窯重器中尤為搶眼,雙貫耳的設計當由上古青銅器化裁而來,正是雍乾之際御窯摹古設計理念的體現。
這件瓷器曾為英國何活爵士收藏,何活爵士于1922至1936年擔任英國財政部副部長,并曾一度掌管英國皇室的日常事務,此器很可能是當時英王喬治五世的皇后瑪麗賞賜給何活爵士的禮物。
“總的來看,市場正處于由寒轉暖過程中,今年秋拍應該會有更多的精品出現。”對于許伯雄個人來說,他也曾買過基金、信托產品,最后還是選擇了投資藝術品。他透露,曾經他手頭的一幅字畫,400萬賣不出去,最后輾轉被毛毛(劉益謙)花7000多萬買去了。
“藝術品投資具有其他投資工具難以比擬的優勢。做這買賣收益可觀,當然風險也很大,欣賞第一,買賣第二。不能抱著‘今天買明天就賣’的心理,藝術品投資應該把周期拉長到幾十年,這是一門可以傳承的生意。”許伯雄坦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