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結束的保利春拍中,當代江西畫派代表藝術家彭友善的《虎》在6月1日北京保利春拍當代水墨專場以23萬元成交,平均每平尺近6萬元,比他的作 品在江西市場的價格略高,顯示出當代江西畫派藝術家已經越來越受到北京等地藝術收藏家的關注和追捧,有望帶動江西畫派藝術作品價格的新一輪上漲。

保利春拍上的彭友善 虎 45x96cm 1997年
彭友善人物、走獸、蘭竹、花鳥、山水、魚草皆精,尤擅人物及虎。這次拍賣的 《虎》 是他1997年創作的精品。彭友善晚年所畫的這幅下山虎,簡練、生動、傳神,磅礴大氣。該畫描寫動勢尤為神妙,抓準輪廓、動態、筋肉三個方面,把寫實的造 型和高度提煉的筆墨融為一體,把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視覺形象與高遠的精神境界結合起來,配以筋骨盡出的草木,精氣神盡出。此畫一方面吸收西畫科學的某些 造型技法以求真,另一方面強化了中國畫講求的意境和境界,使融合中西的寫實與中得心源的寫意進一步契合無間,為畫虎開了新局面。
對于《下山虎》作品拍賣成功的市場反應,美術評論家、江西美術出版社社長陳政先生認為:“彭友善先生的作品價值尚在發掘之中,近幾年價格一路走高是必 然趨勢。在近現代美術史上,彭友善極為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影響為其他藝術家難以企及;他與國共兩黨政治家、文化名家的交往頗具傳奇色彩;他的友善、超真品格將傳之久遠。”據悉,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在籌備出版《彭友善全集》,作品征集工作將于近期啟動。
江西畫派正在走出江西收藏圈
2007年江西美術界人士提出江西本土藝術“十老”之稱,黃秋園、陶博吾、梁邦楚、楊石郎、彭友善、胡獻雅、燕鳴、梁書、胡定元、龔槐陂等藝術家都深受本地藝術節尊崇,藝術市場也頗外活躍,幾年來多數藝術家的價格也從每平尺數千元攀升到數萬元。不過就全國影響力來說,除了黃秋園在1980年代就為全國 藝術家矚目、近年來作品價格曾拍出百萬高價外,其他藝術家的影響還是局限在江西本地及附近地區,藝術市場也處于啟動發展期。
在藝術市場上彭友善作品自2004年出現在拍場以后價格也是逐年增高,漲勢明顯,尤其難得的是其作品接受度不斷擴展,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 京、成都等地都有交易記錄,如2006年虎畫《履險若夷圖》在北京以24萬成交,人物畫代表作《英雄與美人》以110萬成交,2012年八尺整紙巨幅《蘇 東坡詩意圖》在成都以43萬成交。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相比同期的京派、海派、浙派大家作品的高價,彭友善等江西畫派名家作品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即將進入爆 發期。
彭友善字至齋,號超真,別號虎癖居士,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西余干人。1931年就讀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先生習西洋畫。1932 年轉學至武昌藝專繪畫系,1934年畢業。抗戰勝利后又拜齊白石老人為師,習大筆寫意畫。曾任江西省教育廳督導室美術教授指導員、廣昌國立幼稚師范專科部 副教授、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藝術組長、國防部第二處藝術專員(文職少將軍銜);國民政府新聞局“抗戰繪畫研究會主席”等職。建國后,歷任江西師范學 院、江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美協江西分會第二屆副主席,1997年故去。彭友善先生一生致力于中西合璧的國畫的創作,研究和教育,為20世紀國畫的創新做 出了開拓性的探索和貢獻,2012年江西省特別設立彭友善美術館以資紀念。

蹲虎(1996) 83x152
虎畫具有厚實的市場基礎
虎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是王者的象征,也是力量的象征,上山虎一般采用抬頭望月的姿勢,飾以松枝明月,顯得寧靜深遠,寓意平安無事。下山虎采用餓虎撲食的姿勢,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來鎮宅避邪。
現代繪畫大家彭友善的虎畫早就享譽畫壇。1986年虎年春節,彭友善的畫虎專題節目曾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黃金時段播出,一時之間,“虎癖居士”威名遠播海內外。但是外人較少了解的是,彭友善畫虎成癖,既是個性使然,又有時代的特殊背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彭友善就讀于中央大學藝術系美術科,師從徐悲鴻先生習西畫。不久因二哥彭友賢留法歸來,任職于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他遂轉學武昌藝專,隨二哥繼續深造。彭友賢善長畫虎,從寫生入手,他告訴友善,在法國巴黎的博物館里,陳列著世界上各種老虎的標本,而中國的東北虎,是世界上形體最大,最漂亮的老虎,威武雄壯,花紋斑斕,具有一種迷人的陽剛之美。友善聽后勤奮地向二哥學習畫虎技法,常到動物園去觀察寫生,日積月累,不僅對虎的外形,肌肉和骨骼了如指掌,還熟悉了虎皮上的花紋走勢及組成規律。俗語說“畫龍畫虎難畫骨”彭友善筆下之虎,不僅得其骨肉,而且得其精氣,彭氏兄弟都長于畫虎,友善卻更出于藍而勝于藍。
二十年代的中國畫壇上,以畫虎馳名的有四川的張善子,張善子是張大千的二哥,他曾先后三次以《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釵為畫題,畫過十二幅老虎諷喻苛政的時代。抗日戰爭爆發,張善子又在丈二白布上畫了28只老虎象征中國二十八個省的人民都紛紛起來救亡,畫題就是《怒吼,中國》。彭友善畫虎雖晚于張善子,當年的畫名亦無張善子顯赫,但造詣并不低于張善子,且從西畫入手,虎之骨肉、神氣、動態更為生動活潑。1932年,第一次畫《白虎圖》后,彭友善曾四易其稿,五畫《百虎圖》,最后一稿畫于1983年,適值古稀之年,此畫曾有美術評論家黃苗子的題跋:“虎虎有生氣”。
其實彭友善從青年時代起即以畫題廣泛著稱,舉凡人物、山水、走獸、花鳥、魚草無不精妙,尤以反映當代社會及國家民族命運的大型人物畫而蜚聲藝壇。抗戰前后的《難民行》、《逃亡》、《同舟共濟》,抗戰勝利時的《全民雀躍慶和平》及解放初期的《方志敏漆工鎮暴動勝利圖》、《永生》等即為其代表之作。及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嚴酷的環境使人物畫可以輕易地上綱上線與政治掛鉤,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而花鳥小品又難以完全抒發他內心洶涌的藝術激情,畫虎就成為恰當的形式載體。”
彭友善畫虎數以千計,不僅有六十余年的畫虎創作實踐,他還總結畫虎經驗寫就《畫虎藝術》一書。該書于1988年出版,在書中他總結出“畫虎六法”:一曰取勢生動,能動則活,故勢之要訣在動。二曰情節入勝,情節必須豐富周致有高度概括,要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三曰布置確當,無論千變萬化,不可有失平衡。四曰用筆虛靈,無論點、線、面,下筆務求不板結、不軟弱、不牽強、不做作。五曰氣韻連貫,必須體現作者的精神氣質與思想感情。六曰風格新異,虎威震山河,氣礴天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形象體現,故應以氣勝。求新求異并非追求怪誕,而是在傳統與前人的基礎上力求有別,力求風格新穎,意境高超。”這“六法”是彭先生“中西合璧”、多年畫虎的經驗總結,也是他對蘊涵在畫面之中的民族文化的體味。
千古以來,畫虎名家不少,但是像彭友善這樣精辟地總結出畫虎經驗的還是少見。更為可貴的是彭友善不僅擅長畫虎,而且人物,花卉俱精,倡導中西合壁,既善于抓住形象。又有深厚的傳統功夫,既重視寫形,更重視寫意,從而使畫面生趣盎然。
2012年彭友善美術館在南昌市八大山人景區開館,彭友善先生是迄今為止,藝術“大紅袍”系列中僅有的三位贛籍畫家之一,與傅抱石同為現當代藝術成就卓著的美術大師。
彭老以中西結合手法畫虎,形、骨、神、態、情各方面均絕佳,筆走龍蛇,滿紙生風,下筆精確而又靈動,用彭老的話說,“不板結、不軟弱、不牽強、不做作”,精、氣、神全有了,充實而又光輝。近代名畫家陶博吾先生認為彭友善的虎在近代畫虎名家張善孖之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