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瓊香承古今。中國香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時期的歷史進程中,圍繞各種香品的制作與使用而逐步形成特有文化,其中不僅形成了一系列關于制香和用香的技術、方法、習慣、制度,也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審美訴求、價值觀念。就其發展歷程可概括為:肇始于春秋戰國;滋長于秦漢兩朝;完備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近現代中國,命運多舛,連續的戰亂與動蕩使得“四雅”之一的“品香”漸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近年來,國運日昌,經濟騰飛,香的價值被重新認識,香文化也再度復興,并與日本、東南亞等地的香道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響,品香活動以及香木雕刻、香品收藏與鑒賞正重新回歸人們的生活。與香文化回歸之潮相呼應,由福建博物院、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集珍坊(福州)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三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縷爐煙承古今——中國沉香文化的流傳與回歸展”已經于本月8號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以海內外重要藏家收藏的沉香珍品為主體,分為瓊脂凝香、香供雅韻、鏤刻沉香及香遠流芳四個部分,集沉香原木、沉香雕刻、香道具于一堂,期望以此一縷瓊香之裨益,向大眾呈現中國香文化的流傳與回歸。

佘國平 古木高士圖 沉香
瓊脂凝香
沉香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一直以來,由于其香氣的濃郁細膩、持久綿長,且資源稀少,而被歷代人士所珍視。古有“沉檀龍麝”之說,把沉香列為眾香之首。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顧名思義,入水即沉是其最大的特性。因此,沉香的密度成為人們區分其品質的優劣最為直觀的標準之一。如:入水則沉者,名為“沉水香”,列上等;入水半沉半浮者,名為“弄水香”,列中等;入水而漂于水面者,名為“浮水香”,列下等。除此之外,沉香的顏色、油脂、生熟等要素也是檢驗沉香品質的重要依據。沉香的主要產地是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老撾、中國的海南島等地。在歷史上,印度,緬甸等地也曾多產沉香,但由于大量采伐,現已很少出產,只是沉香的加工中心。奇南香為沉香中的最為特殊的品種,與其他沉香相比,其油脂含量更高,香氣也更為甘甜,濃郁,富于變化,由此被列為沉香中的最上品,如今大多產自越南。

江曉 一葉仙蹤擺件 沉香
香供雅韻
香文化經過長期的流傳,發展成為內容豐富的文化形態,涉及到香文化的歷史、香料的開發與加工、香道具的制作與使用、香木雕刻、用香的方法與程序、香與宗教、藝術、醫學的關系等方面。沉香的使用,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到秦、漢、魏晉時期,境外香料開始進入中土,沉香等香品進入貴族階層的日常生活,熏香成為社會習俗廣泛流行,“博山爐”的出現更是加速了此種生活方式的普及程度。隋唐時期,隨著用香風氣的盛行,香具有了較大的發展,除了較為傳統的陶器、銅器之外,香具的制造材質擴展到了金、銀、玉等類,熏球、香斗等香具與博山爐一起流行社會各階層之中。至宋代,品香與斗茶、插花、掛畫并稱為上流社會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雅事”。由于需求量的上升,當時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窯都制作過大量的香爐。明清時期,香文化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佛門與文人營建香齋、靜室與收藏宣德爐成為時尚。宮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筆筒、木瓶、觥杯等工藝精細的擺件,尤其是小巧玲瓏的雕件,大受歡迎。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

江曉 古梅圖插屏 沉香
鏤刻沉香
伴隨香文化的繁盛,在焚香的同時,慢慢延生出利用香原料的雕刻藝術。在隋唐時期,沉香被皇室貴族大量地使用到建筑與家具的裝飾上,沉香亭、沉香閣、沉香柱、沉香床等大件構造之上都會進行專門的雕飾,也有如沉香山子等小件的雕刻出現。到明清之際,沉香雕刻在皇室貢品中得到較大的發展。此時沉香產量開始萎縮,致使的文房器物等小件的沉香雕刻得到重視,沉香山子、筆筒、臂擱、筆洗、筆架等器物上大多施以雕刻。現今,沉香雕刻已經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藝術形式。沉香雕刻以生長狀態、油結大小、香質硬軟、花紋肌理等要素為基點,充分考慮沉香的自然因素,利用其原有形態,通過窮秒構思進行延伸的創作。經過雕刻,賦予沉香更多的人文特征與藝術美感,同時也拉近了人與沉香的距離。沉香由于其外形古樸,極富幽韻,又經藝術家將個人的情致和創造力施展其上,因此更具審美性,成為大眾品讀觀賞的藝術珍品。

潘驚石 狻猊對章 沉香
香遠流芳
中國香文化,在本土持久發展的同時,由于經濟和宗教活動的推動,也流傳海外,尤其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香文化傳播十分廣泛。公元六世紀左右,“香”文化從寺院走進日本王宮貴族的生活,至平安時期衍生出“薰物”,形成人人以聞香為樂的風尚,“香”文化于是與人的生活緊密結合,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而東南亞等國為沉香的主產地,自古以來,中國的沉香原料大都來自這些地方。在頻繁的香料的貿易交往中,中國的用香習慣與方法自然也流傳到這些地區。而近年來,曾經一度沉寂的香文化在國內重新燃起了回歸與復興的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品香活動中,與之相關的沉香雕刻、鑒賞收藏也得到快速的發展并再度流傳海外。當代香文化回歸時日尚短,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品香、用香,同時致力于對傳統香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中國當代香文化正煥發出勃然生機,香遠流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