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的制造成就與特點主要表現為:第一,器皿種類增多。大量的杯、碗、盤、碟、文房用具和仿古鼎、彝出現了。第二,佩玉體系極大發展。實用與裝飾功能具備的紐扣、發簪、帽正和佩墜等,一改古拙之風,日趨世俗化,形式和花樣與現實生活極為接近。第三,玉雕人、獸,大量出現。第四,表現形式多樣化。宋元以前的玉器作品其形狀、裝飾較為固定,紋飾也較為統一,而明代玉器的形狀與紋飾極富變化,千姿百態。加之民間玉器制造業的發展和一批制玉高手的出現,開創了明代玉器生產的繁榮局面。
明代玉器的紋飾造型空前豐富多彩,主要有花朵紋、花鳥紋、鳥紋、龍紋、云龍紋、鳳紋、螭紋、乳釘紋、勾云紋、人物紋、魚紋、獸紋、靈芝紋、云頭紋、松紋、竹紋、梅紋、蘭紋、菊紋、荷紋、桃紋、水仙紋、葵花紋、獸面紋、蝴蝶紋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制玉業的發展成就了一批制玉大師,陸子岡就是影響最大者,并且自明代開始首次出現了留款的玉雕作品,這個意義其實非常深遠,歷朝歷代由宮廷督造一枝獨秀的局面為之改觀,而且制玉留款一直影響到清代、民國乃至今天。
配飾的繁榮,充分體現了全民愛玉的社會氛圍,子岡牌和仿子岡牌大量出現。今天我們依然能夠見到不少的子岡牌,但大多應該理解為清代或民國后仿,因陸子岡在當時已是名聲大震,屬大師級人物,由他親手所雕之玉數量不應該很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