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拍賣市場雖然處于調整期,但是香道具卻異軍突起,特別是在北京匡時秋拍推出的 “雕鏤方直”——香道具專場拍賣會上,眾多精品高價成交。這無疑讓市場對于香道具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清翡翠獅耳銜環三足香爐,中國嘉德2013春拍,成交價32.2萬
“四大金剛”之香爐
香道具品類、材質,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不斷創新和豐富,其中最為經典者,莫過香爐、香筒二類。銅香爐自明清以降,即為皇室、文人所珍賞,并成為隨手把玩之品,亦可案頭清供。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31件宣德爐,共拍出1179.2萬元,平均每件38萬元;而到了2010年秋拍的時候,原先拍賣的那批王世襄收藏的銅香爐中的20件在北京匡時以9844.8萬元成交,其中“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2011年6月,北京匡時推出臺灣地區著名銅爐收藏家楊炳禎先生舊藏銅爐十余件,所有藏品早年均曾于臺北歷史博物館展覽,并著錄于《金玉青煙》,可謂清代銅爐佳品。在去年的香道具專場中,清早期銅鱔魚黃雪花金雙耳爐連座成交價為247萬元。從銅爐拍賣場次來看,有跨地域且數量增多趨勢。從上拍藏品數額及成交率來看,均逐年攀升,穩中見漲。不僅銅爐高價拍品較前幾年明顯增多,且其落槌峰值也再創新高。
“四大金剛”之香筒
香筒是古代凈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具,一般是直接將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內,香氣便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同時,由于香筒制作考究,工藝精湛,又是一種清雅的室內陳設品,一般清代宮廷陳設較多。目前拍賣市場上的最高價,是2011年北京東正春拍上出現的一件清乾隆?白玉鏤雕御題詩山水人物紋香筒,成交價為632.5萬元。除了玉雕的香筒之外,竹雕香筒亦非常珍罕,在2012年的拍賣市場上,有一件115萬元成交的清初?竹雕松山論藝紋香筒,乃截取竹材所制,呈棗紅色,包漿滋潤。采用深浮雕兼透雕法,通景刻繪竹林七賢圖。以魏晉時期竹林七賢隱遁山林,文會行樂為主題。
“四大金剛”之香盤
在古代的品香過程中,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而放置香爐、香瓶、香盒等各種香具的香盤,其制作工藝也日趨精湛。在2012年北京翰海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剔紅海月香盤以138萬元成交。此香盤呈海棠式,通體髹朱漆,盤心以戧金工藝做月兔搗藥圖,香盤四周隆起,下承隨形圈足,足內髹黑漆,并以金彩填繪“大清乾隆年制”橫款并“海月香盤”四字。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乾隆?剔紅海月香盤,亦采用此法表現器形。在北京匡時的香道具專場拍賣中,則有一件白玉素香盤,以整塊大料白玉雕制,線條流暢婉轉,通體光素,極為簡練。底足陰刻“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書款,當是宮廷承香之雅具,殊為難得。另外一件紫檀錯銀變體龍紋香盤,呈橢圓形,撇口,斜腹,圈足,外壁光素無紋。內壁以陰刻手法表現紋飾,口沿飾如意云頭紋,間以圓形幾何紋點綴,盤心刻變體夔龍紋,中央為獸面紋,為典型的仿青銅器紋樣,紋飾古拙,最終的成交價為29.9萬元。
“四大金剛”之香盒
過去的文人雅士或貴族婦女,會使用專門用于盛香的小型容器,稱之為香盒。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有一件清雍正?伽南香雕百壽紋穿帶多層香盒,估價30萬至5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230萬元。其為伽南香木胎,扁圓柱形,由三節一蓋四層組成,結合處為子母口。通體減地鏤刻百壽紋,字體各異,姿態萬千,雕工精細,刀法嫻熟,宛如紙上整器規矩優美,端莊雅致,精工細刻,揮灑自如而淋漓盡致,且配以壽字紋珊瑚為結珠,黃色絲絳收尾,構思奇巧,通體合律,古樸清麗,頗具文化底蘊,余韻悠長,堪稱一代精品。香盒的組成非常簡單,就是盒身與蓋子兩部分,大小通常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屬、玉、瓷等多種材質。小小的香盒,匯聚了雕刻、鑲嵌、描金、書畫等諸多工藝,精美別致,充滿雅趣,是既有實用價值又可執于手中把玩的藝術品。
香道具前景良好,收藏講究技巧
應該說,北京匡時推出的專場無疑掀起了香道具收藏的熱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香道具畢竟還是小眾收藏,藏品的價格差異非常大,因此學會尋找其中的精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收藏香道具精品的一個捷徑,名家舊藏無疑是可以重點關注的。王世襄舊藏香爐的快速升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一件“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沖天耳金片三足爐,在2003年的成交價只有166.1萬元。7年的時間,升值接近10倍,源流有序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王世襄的有關書籍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件香爐,是1951年3月31日由趙汝珍先生贈送給他的。趙汝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北京琉璃廠“萃珍齋”古玩鋪東家,自幼酷愛收藏古董,其收藏在業界可謂是響當當的牌子。有意思的是,這件香爐以超過千萬元成交之后,在2011年的拍賣市場上,也出現過一件沖天耳金片三足爐,當時估價為300萬港元,但最終無人問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沒有被人收藏的記錄。
應該說,名家舊藏的香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將其價值充分挖掘了,因而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不會很便宜。特別是對于初入這個行當的藏家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多從權威書籍上尋找精品。1994年,臺北“故宮博物院”以院內藏品匯編出版《故宮歷代香具圖錄》,這本書無疑已經成為目前香道具收藏界的一本權威著作,在許多拍品的描述上,都可以看到引用這本書的有關內容。其他權威書籍還有《歷代香具概說》等。同時,對于收藏者來說,還可以關注故宮文物月刊中有關故宮歷代香具特展的介紹文章。
收藏香道具,應該當以舊為主,以稀為貴。特別是要從材質、器形上入手,材質越珍稀、器形越少見、工藝越精美,價值越高。許多香道具匯聚了雕刻、鑲嵌、描金、書畫等諸多工藝,精美別致,充滿雅趣,是既有實用價值又可執于手中把玩的藝術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