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站的休息長廊里,一對穿著校服的男女中學生當著眾多候車人的面,玩起了“舌吻”……近日,在福建漳州碧湖生態園里展出的這樣一件藝術品,引起了市民眾多非議。
從吉林省蛟河市裸女休閑座椅到湖北省鄖西縣男女擁抱雕塑燈,再到如今的“舌吻”雕塑,已有太多公共藝術作品因為過于夸張、過分前衛而引起公眾的抵觸和反感。
盡管青年藝術家柳青回應稱,他創作這件作品,帶有點調侃味道,也含沙射影地展現當前社會現象。可問題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座“舌吻”雕塑到底是含沙射影針砭時弊,還是公開鼓勵賞一勸百?
或者要說藝術源于生活,而早戀的確在現實中存在,但無疑,藝術還應高于生活,尤其是要通過作品傳遞社會正能量。因為,每一件公共藝術品都是大眾的精神食糧。既然是食糧,就應該是正面的、積極的,對社會無毒、無公害的。
一首歌,一本書,一座雕塑,一部電視劇,只要是面向公眾的藝術作品,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由此,如何讓觀眾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增強社會責任和文明意識,當是每個藝術家應該時刻謹記并在工作中不斷強化的正向思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