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篤:不掛藝術品的策展人
1965年出生的黃篤,現在是中國藝術界一線批評家與策展人。在6月初,他會攜帶19位藝術家遠赴威尼斯,舉辦“放大”展覽。他的“放大”,將會給我們呈現出什么樣的展覽呢?在他赴意大利之前,我們在他的工作室,采訪到了他。
記者:“放大”的題目來源是什么?
黃篤:這個題目是針對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的。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是“百科全書式的宮殿”。百科全書就是什么都可以放進去,很難概括,尤其是這種大型的國際展覽。所以我們就用了“放大”這個題目。“放大”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和主題有點聯系,都是廣泛性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們用放大的概念,強調中國藝術自身微觀的東西,用一個整體的面貌呈現出來。這也是做這個展覽的出發點。
記者:您選擇藝術家的標準是什么?
黃篤:主要還是考慮到要成熟的、有經驗的藝術,也選了一定比例的年輕藝術家,因為我覺得年輕藝術家也是中國藝術的一個特點,不能總拿一些很熟的面孔。同時,這也是給年輕藝術家一些機會。在媒介上,這個展覽也是多樣性的,有攝影,有繪畫,有雕塑,甚至也有行為。
記者:形式與內容的多樣性,會不會容易在布展中出現雜亂的感覺?
黃篤:雖然形式多樣,媒介多樣,但我們在展覽中也是盡量安排一種關系在里面,包括作品與作品的關系,作品與空間的關系。這個關系主要是建立在作品的內涵上,或者語言上,不是隨機擺設的。我們在討論關于選擇什么人、什么作品的時候,都有一個準則:選進來的人和作品,并不代表他們是最好的、最優秀的,而是符合這個展覽。
記者:您以前做的展覽有很多比較具有學術性的,這一次的展覽好像很好玩?
黃篤:我們正是想把展覽安排得有趣一些,不要搞得很累。因為在威尼斯那個語境下,尤其是類似于皇宮的宮殿空間里,比較華麗,就不能安排中國富豪,而是要有一種開放性的語言。
記者:這個展覽的經費來源是哪里?
黃篤:主要是荷蘭的基金會、亞洲藝術中心和德美藝嘉三方的資金支持。
記者:您去威尼斯,好像并不是在做這一件事?
黃篤:是的,還有另外一件事。第一屆日本尼桑藝術大獎將在威尼斯評選,我是其中的評委之一,是作為唯一的獨立策展人身份的評委,和其他四個美術館館長一起評選。這次評選的目的主要是鼓勵、獎勵日本的年輕藝術家。
記者:因為很多策展人家里都掛了好多畫,您的工作室里怎么一張都沒有?
黃篤:我覺得掛很多畫,第一有嫌疑,第二讓人覺得有一種偏向。比如說我掛了一張誰誰誰的畫,在別人看來,不是他賄賂了我,就是我過于偏愛他。我這里經常會來一些美術界的大腕,世界各大美術館的館長都有人來過,掛畫在這里,會有人覺得我在做廣告,別的藝術家也會有意見嘛!所以,我干脆就把墻這么空著。
記者:墻上沒掛畫,那您心里有沒有偏愛的類型?
黃篤:其實,現在我沒有什么偏向,畫什么的我都喜歡,主要還是取決于作品有沒有感動我的地方。而且我不光對繪畫感興趣,我對所有媒介的藝術都感興趣。我很希望能從這些藝術中發現創造性的東西,這是最重要的。或者他很獨特,或者讓我覺得驚艷,這應該就是我的偏愛。
記者:最后問一個私人話題,就是相比于您同級別的藝術家,搞學術的依然過得是不是清貧了?
黃篤:那當然了,藝術家很有錢。但這個東西不能跟畫家比。這種事情不光存在于國內,國外的策展人也沒有什么錢。你從事了這個行業,只能認了。我之所以堅持這個職業,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有一種理想在里面。這種理想有一種價值觀,體現出你的判斷力和你的智慧,也體現你的整合能力與協調能力。這是我喜歡這個職業的理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