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老小齊上陣,開挖靈璧石

偷采的靈璧石壓倒了一片麥田
據合肥晚報報道,一片片被推倒的成熟小麥,廣袤平原上聳立起一處處土堆,這是記者昨日在靈璧縣磬云山附近的土山村看到的一幕。在這里靈璧石猶如紅薯般從土里起出,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的村民家中老幼齊上陣,在麥田里挖出一個個五六米深的土坑,尋找著那能給他們帶來一沓沓鈔票的石頭。但隨著地下的靈璧石越挖越少、土坑越挖越深,發現大塊靈璧石的幾率已經微乎其微……
一家老幼齊上陣
靈璧縣漁溝鎮土山村是一個靠近靈璧石最早產地磬云山的小村,當記者昨天下午來到這里的時候,這里家家戶戶門前都堆放著形態各異的靈璧石,一些靈璧石上還沾著新鮮的泥土。
記者順著公路向村民詢問,哪里能夠找到挖石頭的地方,以便收購一點便宜的石頭。但聽了這話,所有人都警惕地看著記者,搖著頭稱不知道,便快步走開。愿意多說兩句的村民也表示:現在石頭早不讓挖了,想買石頭,只能到鎮上奇石店里。記者決定下車,徒步順著公路旁的田埂,走進了那片廣袤的麥田。順著田埂進去幾十米,朝著一望無際的金色麥浪看去,記者便發現遠處聳立著一個個土堆,遠望如同一個個豎立在田間的墳冢。
當記者走近這些土堆,才發現這一個個土堆旁都有幾米深的土坑。在其中一個五米多深的大坑內,一家老小八口人正蹲在坑底尋找石頭。大坑內,女人們用鋼釬小心翼翼地撥弄著石頭上的泥土,讓其剝離土層;男人們則揮舞著鐵鍬、鐵鎬,將土坑一點一點地挖深;就連一個三四歲大的孩子也拿著小鏟子,玩耍似地站在土坑內,一點一點地挖著泥土。
如今的坑越挖越深
雖然此前記者已從政府部門獲悉,靈璧縣已經開始在控制靈璧石的采集數量,杜絕無序開采,特別是在農田、耕地內進行挖掘采集。但順著這片麥田看去,這樣的土坑在方圓幾百米的耕地上還有五六個。在另一個開采坑旁,停放著一輛叉車,蹲在叉車邊的當地村民朱樹軍見記者要到原產地看石頭,便招呼著記者跳下坑來。坑內已經堆放了他和父親二人一下午的“戰果”,五塊大小不一的靈璧石。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坑底用鋼絲繩將靈璧石綁好,招呼著朱樹軍用叉車將石塊吊上去。
吊上一塊石頭,朱樹軍點燃一支煙告訴記者:“我們是住在磬云山附近的村民,家中的石頭都是自己挖的,絕對是本地出土的靈璧石。這不,昨天在田里挖了三四米深,才發現幾塊零散的小石頭,品相又不好,我又給它填上了,換了個地方挖。”朱樹軍說,以前耕地都能挖到石頭,如今的坑是越挖越深了,他們一般是先用挖掘機挖出一個三四米深、直徑五六米的大坑,然后用鐵鍬一點點地向下挖。由于深度太深,土坑側壁的土非常容易坍塌,坍塌事故發生了幾次,好在土不多,人很快就被扒出來了。
說著,朱樹軍小心翼翼地用鋼釬鏟去上面的泥土,隨手將石頭向一旁的土堆里一扔,這塊石頭別看不大,但造型像一只熊貓,賣給靈璧石收購商,至少能賣80塊。說著,他搖著頭:“現在石頭越來越少,以前耕地的時候都能在田里發現,現在發現幾米高的靈璧石的幾率,簡直是微乎其微。”
談到政府控制無序開挖靈璧石的行動,朱樹軍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靠著石頭就吃石頭。俺們田里就有石頭,俺在自家的地里想挖就挖,政府的人不能每天都在村里看著吧?”
有人因石頭一夜暴富
與皖北廣大農村平時幾乎看不見年輕人的現狀相比,漁溝鎮磬云山附近的村子里,幾乎隨處可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按照朱樹軍的話來說:“家里守著一座金山,為什么要出去打工,隨便挖一塊石頭,都比出去打工強。”
朱樹軍和父親收了工,一起走向麥田旁的公路,正在路邊說著話,公路上開來一輛尼桑轎車在他身邊停下,司機和他互相詢問著今天弄了多少塊石頭。司機開走后,朱樹軍告訴記者,那名開車男子是他同村自小的玩伴。幾個月前,那名男子在自家田中挖出一塊造型奇特的石頭,被一名靈璧石收藏者看中,拉到外地轉手賣了40萬,第二天就買了這輛車。雖然,朱樹軍對40萬的售價表示了懷疑,認為絕對有吹牛的成分在內,但他承認,那塊石頭賣上個十幾二十萬應該沒問題。
朱樹軍向記者表示,相對于靈璧石,地里種植的麥子,已經成為他們的副業,如果他們認為地下有石頭,田里的麥子隨時可以鏟除。靠近靈璧石主產區的土地在村民們眼里格外精貴,在如今土地流轉出租盛行的時候,在靈璧縣靈璧石主產區的很多人,都不愿出租土地。“哪個愿意將土地租給別人,除非他腦子壞掉了。這土地上面種的是麥子,下面可是一塊塊貨真價實的靈璧石。現在村民們已經變得異常精明,不會將自己家的地轉給別人,如今外地人想來挖靈璧石,可以說很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