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畫家“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及吳歷等也是文人畫的繼承者,尤其推崇黃公望和董其昌。清初以王時敏和王鑒為畫壇領袖。王時敏號“煙客”。作畫時“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晚年益臻化境。王鑒字元照,曾官廉州太守,世稱“王廉州”,畫風沉雄古逸,染皴兼長,一種書卷之氣,盎然筆墨間。
王原祁為王時敏之孫,號“麓臺”,幼承家學,所作山水畫“元氣淋漓”,筆端有如“金剛杵”,中年風格秀潤,晚年蒼渾。王翚為王鑒弟子,號“石谷”,他天資奇高,是繪畫天才。時人稱他“運筆構思,天機迅露,迥出時流,自古南北派之齟齬不能相入者,能一一融于筆端,奇妙入神”。吳歷號“漁山”,自小與王翚同里同學,亦得王時敏之傳授,自成一家。
“四王”和吳歷崇尚黃公望和董其昌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筆墨技法,雖喜摹古而有創(chuàng)新,一生以畫為樂,游戲筆墨之間,深得其中三昧,以繪畫為養(yǎng)生之道。王時敏生于明萬歷二十年壬辰,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壽至八十九,王翚也壽至八十九。王鑒生于1598年,卒于1677年,壽至八十。王原祁生于1642年,卒于1715年,年逾古稀。吳歷壽至八十四尚強健,后浮海不知所終。
有趣的是,王時敏認為觀賞氣韻生動的畫作可治病,并以親身經(jīng)歷為例。王翚曾作一仿古畫,拿給王時敏欣賞。王時敏覺得此畫風骨奇高,十分鐘愛,想把它留下來,但見王翚“意頗自珍”,不好意思開口。當時王時敏咳嗽不止,飽玩累日后竟“霍然失病所在”。王時敏感嘆道:“始知昔人檄愈頭風,良不虛也。”“檄愈頭風”的典故,出自曹操讀陳琳討賊檄文,情緒激動,竟然不覺頭痛病愈。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