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奈良美智到草間彌生,因喜愛成就財富
在不久前香港蘇富比舉行的全球首個奈良美智作品私人珍藏專拍上,日本銀行職員黑河內俊成就了工薪族收藏家的勵志故事,他靠薪水和零用錢買到的31件奈良美智作品,以520多萬美元成交。
另一位日本工薪族收藏家宮津大輔雖然并沒有賣過作品,但他將自己收藏的草間彌生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帶到了廣州、倫敦等很多國家的城市展出。 5月初,他來到了北京策劃自己的新藏品展。
他們都只是普通的上班族,靠省錢、借錢甚至分期付款來收藏藝術品,卻因為愛好,讓自己在數年間成為收藏界的大家。
黑河內俊
省下午餐費買奈良美智
只有微薄收入的銀行小職員要去收藏藝術家的作品,聽來難免貽笑大方,所以黑河內俊此前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在收藏奈良美智的作品,哪怕是他的家人摯友也毫不知情。
他只是從薪水里左支右絀地省錢來買畫,為此他基本上不外出就餐,更極少添購新衣服。剛開始收藏的時候,曾經省下6個月的午餐費,來購買一幅奈良美智的作品。
讓黑河內俊如此癡狂的,是因為奈良美智畫中的大眼女孩,讓他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孤獨的我其實一直想有人做伴,但卻不愿意讓別人看出我的寂寞,因此故意裝出任性的樣子。”
也因為內心深處的知己感,讓黑河內俊開始了對奈良美智作品的收藏。看著畫家筆下的那些孩子,他感受到有一雙手正穿越時間的河流,去撫慰童年時寂寞的自己,更把如今的他從更深的孤獨中解放出來。
首次買下奈良美智作品之后,黑河內俊結識了畫家本人。“言談間奈良展現出過人的天資,我想即使奈良不是畫家,他無論從事任何行業都會成功。此后我倆保持聯絡,不時閑話家常,每次談話之后我都感到獲益良多,于是我開始追隨他的生活。”
依循奈良美智的過往足跡,他開始訪遍名古屋、東京、德國、美國的畫廊,以粗淺平庸的英語和外國畫廊聯系,尋覓畫家的作品。
這次旅行讓黑河內俊更傾盡所有,收藏奈良美智每個時期的不同作品。“我想擁有他的所有作品:限量作品、版畫、海報、著作、玩具……永不厭足。”
“每當我看到奈良美智筆下的孩童懸于畫廊白墻之上,我可以看到這些孩子背后的孤單寂寞。我不能自制,必須把它據為己有,帶回家中,而且我感覺有責任去守護它、保護它。”所以專場拍賣會定名為“你不孤單”。
就這樣,這位平凡的上班族靠攢下點滴收入,購藏了奈良美智從1988年至2006年的很多作品,除了紙上繪畫、版畫外,還有玩具公仔及腕表、滑板等限量品。
至于之后為什么拍賣自己多年間減衣縮食千辛萬苦擁有的藏品,黑河內俊只講到了計劃移民,還有對家人的深深愧疚。由于一心撲在收藏上,讓家人與他一起過著清苦的生活,現今他迫切地想彌補這些。
宮津大輔
買草間彌生的“鐵公雞”
另一位日本平民收藏家宮津大輔,則結緣于草間彌生的作品。
他第一次去看草間彌生的展覽時,便有種置身宇宙空間的非凡感覺。他沒想到一個與自己同時代的藝術家的作品,能對他內心產生如此大的震撼。
當時宮津大輔還在上大學,但從那時起,他內心就有一個強烈的聲音:“非買不可!一定要帶回家徹底研究!”這個念頭一直牢固地印在他的腦海里,一直到他畢業后,成為日本一名普通的上班族。
有收入后,宮津大輔立馬想到買草間彌生的作品。四處打聽之后,他在一家畫廊找到一張小尺幅的作品。雖然當時價格很便宜(草間彌生那時還是青年藝術家),但對于就職廣告公司的宮津大輔而言,卻不是一個小數目,需要3個月的工資加兩個季度的獎金,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下。
邁出第一步后,宮津大輔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收藏欲望。“不知道你們那兒有沒有比較小件的作品?最好是上班族能買得起的……”宮津大輔給畫廊打電話時總會這樣問。在他的收藏中,超過一百萬日元的高價作品寥寥無幾。然而若遇到一件他非常喜歡的作品,他寧愿“透支”也要留下來。
1996年,宮津大輔去大田畫廊參觀“草間彌生繪畫展”。在展廳正中央的墻壁上,掛著一幅草間彌生1965年完成的油畫《無限的網》。“我完全被這件作品深深吸引,其他的東西一點也引不起我的興趣。我根本阻止不了自己不去看它,這就是《無限的網》的魅力。”
不過,《無限的網》定價500萬日元,比宮津大輔一整年的收入還要多。但這次宮津大輔沒有考慮價格,他取出定期存款,賣掉股票,向親戚朋友借錢,然后又說服大田畫廊的主人大田秀則,同意讓自己分期付款。
在分期付款半年后,宮津大輔再也難以支撐下去。在他陷入絕望時,原本認為他亂花錢的家人,擔心他會鋌而走險地去借高利貸,連忙湊錢幫他付清了《無限的網》的余款。
宮津大輔為了喜歡的作品,不怕任何挑戰。一次,他有幸在倫敦見到了刺青大師Lakra,“刺青不是時尚的追求,它是非常嚴肅的藝術形式。”宮津大輔非常想得到Lakra的作品,但是太昂貴了。
Lakra問宮津大輔有沒有勇氣接受刺青作品,條件是在他身上進行刺青。“其實我是比較保守的人,這對我來說非常有挑戰,但我還是接受了第一個刺青圖案。”宮津大輔開心地說,這是他獲得大師作品另外一種非常獨特的途徑,并且永久地收藏在自己身上。
“我每天都在琢磨,既能夠得到大師們的經典作品,而且又能省去大量資金。”宮津大輔在18年間收藏了300件以上的藝術品,其中不乏草間彌生、奈良美智、阮初芝淳、蔡國強、田中功起等國際級藝術家作品。
“美術館里的作品居然可以買回家,”用他的話說,“像我這樣的市井小民,單憑辛苦儲蓄而來的微薄零用錢和公司獎金,也照樣買得起極具內涵的當代藝術品。”
雖然被圈內公認是“鐵公雞收藏家”,但宮津大輔也有出手豪氣的一面。他從來沒有出售過個人收藏品,但卻為宇治野和宗輝兩位藝術家舉辦了兩次展覽,相關的場所租賃和人員雇傭都是他個人掏錢。
“我對建造自己的美術館既沒有興趣也沒有這方面的財力。”宮津大輔說,如果能夠安度晚年,他會捐獻自己的收藏品給愛護他們的美術館,無論任何國家都可以。
成為收藏家的功課
黑河內俊和宮津大輔的收藏經歷,給經濟并不富裕工薪族的啟示是:在藝術家名氣不大時出手,此時富裕階層及大收藏家對這些還未有定論的、相對廉價的藝術家作品不感興趣,這給了工薪族一個收藏空間。
按照日本的物價,10年前黑河內俊一頓午餐的花費是100元人民幣,6個月就能省下18000元,在當時可以購買一幅奈良美智的真跡。可近些年光奈良美智的限量版玩具公仔,都已被炒到幾萬元。
宮津大輔在收藏一件奈良美智的作品時,1998年就提出了預約,用他的話說,當時自己沒有足夠的錢,雖然沒有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這幅畫,但是用時間買下的,他等待了13年,2011年時才得到這件作品。
藝評家呂澎認為, 工薪族在金錢上相形見絀,就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開拓的藝術眼界做本錢。像宮津大輔自幼受到喜歡亞洲藝術祖母的啟蒙,年輕時曾持續不斷地參觀各類藝術展,也學習過美學、文學、歷史學方面的知識,作為藝術方面的營養補給。
還有就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尤其是黑河內俊甚至到了有些癡狂的地步,他感受到了藝術家作品與其內心的碰撞,這種心靈上的認同感對工薪族收藏者至關重要。
正如宮津大輔所言,“每當我在工作上遇到瓶頸,被壓得喘不過氣時,真正能夠拯救我的,總是一幅美麗的畫作。我不去想一個作品將來會不會變成名畫,會不會升值漲價。”
另外,呂澎認為,收藏者和藝術家成為朋友也很重要。黑河內俊和宮津大輔都發自內心地熱愛藝術家和他的作品,因此和他們成了朋友。
宮津大輔的家對所有藝術家朋友公開,房子里的書架、照明、衛生間等,全都是知名藝術家朋友設計的,其中草間彌生給他的家設計了一面鏡子。這當然也成了他的收藏項目“家計劃”。
“你在跟藝術家溝通的時候,不論是已經成名的,還是默默無聞的,他們的觀點都是針對當下時代的,從中能發現他們思想當中比較有價值的部分。”這成為宮津大輔發現有潛力藝術家的一種方式,所以他才能比別人早出手和少花錢。
在如今藝術品市場水漲船高的情況下,也有人對工薪族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藝術品持懷疑態度。對此宮津大輔認為,工薪族收藏者要有自己的評判標準,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并且長期收藏,外界的好評自然會慢慢來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