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秋季藝術品拍賣中,北京銀座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首場拍賣以成交率95%、成交額5.4億元的優(yōu)異成績,打破了藝術市場的平靜,成為了2012年藝術市場中的一匹黑馬。其首創(chuàng)的書畫“專家署名鑒定”的“五大名家專場”以及在國內藝術市場中首次亮相的“18—19世紀歐洲雕塑”專場均受到了買家的熱捧,成為拍場的亮點。
進入2000年之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速度可以用“迅猛”來形容,尤其是進入人們所說的“億元時代”后,藝術品行業(yè)已逐漸成為繼金融業(yè)、房地產業(yè)之后的第三大投資行業(yè)。市場份額和社會影響力的擴大必然伴隨著整個行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在藝術市場飛速前進的大潮中不斷有新的公司加入,北京銀座國際拍賣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新公司,并在2012年的秋季舉辦了首場藝術品拍賣會。
能夠在多舛的2012年藝術市場中取得這樣的成功并非偶然,這與整個銀座拍賣團隊的努力和專業(yè)性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與如今藝術市場中大多數拍賣公司的背景不同,銀座拍賣背后依托的是魯商集團。作為在1992年由山東省商業(yè)廳整建制轉體組建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其強大的實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魯商集團的業(yè)務范圍除涉及零售、制藥、房地產、酒店、傳媒等多個領域外,亦非常重視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旗下的山東銀座美術館以豐富的館藏在業(yè)內享有盛譽;高端人文藝術雜志《詩書畫》影響深遠;另外,于2011年成立的北京銀座搜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也已經發(fā)展成為國內文化藝術交流、發(fā)展和藝術品經營的重要舞臺。而在2012年投資組建的北京銀座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更是魯商集團為海內外收藏家和團體提供的一個渠道更為寬廣通暢的高層次、高質量的文化交流平臺。
銀座拍賣首拍的圓滿成功,將“銀座拍賣”這個品牌扎根在了藝術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京城。一家新成立的拍賣公司,如何敢有如此的魄力和能力舉辦“專家署名鑒定”的書畫專場,又如何敢在國內雕塑市場尚屬起步階段的情況下舉辦“18—19世紀歐洲雕塑”專場,銀座拍賣團隊的“底氣”在哪里?本刊近期采訪了銀座拍賣“五大名家專場”中負責署名鑒定的五位專家以及“18—19世紀歐洲雕塑”專場的負責人,深入了解和探詢其剛成立即在業(yè)內引發(fā)廣泛關注與影響的內外原因。
銀座拍賣“中國書畫-五大名家專場”中“署名鑒定”的五位專家,分別是署名鑒定 “王雪濤專場”的徐健、“董壽平專場”的李硯強、“黃胄專場”的劉志遠、“李苦禪專場”的叢者明、以及“范曾專場”的徐斗。五位專家均為業(yè)內的資深人士,都是著名的收藏家和權威的鑒賞家,從事中國書畫行業(yè)的時間最少的都在二十年以上,屬于在內地藝術市場尚未成型之時便已在其中“拼殺”的行業(yè)元老級人物,其專業(yè)水平和經驗毋庸置疑,“五大名家專場”百分百的成交率和1.43億的成交總額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說明。
徐斗:將“專家署名鑒定”持續(xù)下去
負責范曾書畫作品署名鑒定的徐斗是五位專家中身份頗為特別的一位,是銀座拍賣這家新公司的掌門人。對于書畫作品的鑒定問題,有著近三十年從業(yè)經驗的徐斗,有著獨到的理解和認識,尤其對于市場中關于鑒定的各種亂現(xiàn)象,更謂是深有感觸。所以執(zhí)掌拍賣公司后,徐斗最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市場中的書畫鑒定規(guī)范化和量化,還買家一個安心的市場環(huán)境,這也正是“專家署名鑒定”的名家專場模式得以成型的原因所在。此外,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徐斗同樣需要考慮公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首拍取得成功之后,如何將這種成功變得具有可持續(xù)性,成為擺在他面前的另一個重要課題。
《看藝術》:徐總,作為公司的掌門人,是出于什么考慮決定做這個專家署名鑒定專場的?
徐斗:我們五個人中從事這個行業(yè)最短的一位也有二十五年了,專家不專家暫且不說,最起碼我們是特別熟悉藝術品這個行業(yè)的人。在做拍賣之前,我也是藝術市場中的買家,所以非常理解買家的心理。許多收藏家在拍賣場上買東西,價格的高低可以自己把握,但是作品的真假就不一定能夠自己把握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摸索,去學習,更重要的是在藝術市場中去實踐。
當前市場中書畫鑒定存在一些亂現(xiàn)象,什么人對作品的真?zhèn)巫罹甙l(fā)言權呢?什么人鑒定才是最權威,最讓買家買得放心的呢?我們討論過“家屬鑒定能不能說了算”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只能作為最終鑒定結果的一部分參考因素。藝術家的家屬、學生包括一些科班出身卻很少參與市場實踐的專家,他們鑒定作品的準確性相對差一點,因此也只能作為部分參考因素,還是無法達到我們期望的最理想的結果。我們需要的鑒定權威應該是除了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操守之外,也同時是對市場十分熟悉和了解的人,這樣的專家才最有發(fā)言權。我們現(xiàn)在推出“署名鑒定專場”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買家,這些專家是行業(yè)里最有公信力、專業(yè)水平最好的,他們各自又對哪位大師的作品鑒定最有說服力,以努力讓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中買東西相對放心。我們做的這些努力,通過首拍的反響來看十分成功。
《看藝術》:做“專家署名鑒定”專場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很強的組織能力,在準備的過程當中,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徐斗:從專場的籌劃到落地執(zhí)行,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并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這么多年的行業(yè)經驗,讓我知道行業(yè)內誰對看誰的畫最有把握,而且也愿意到我們這個團隊里來。原因之一,大家是很多年的朋友,相互之間非常了解和信任,之二則是他們每一位都對我們身處的這個市場有著很強的責任感。具備了這些,專場的框架也就自然形成了。所以“五大名家專場”1.43億的成交額不是偶然,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必然。
《看藝術》:“五大名家專場”這種形式,在接下去的拍賣中肯定還是會繼續(xù)的吧?
徐斗:對,肯定是會繼續(xù)的。我說的這個繼續(xù),指的是我們“專家署名鑒定”的“名家專場”形式,而并非局限于首拍中五位藝術家的作品。我們要做的是將這個“名家專場”不斷延展,第一場做的“五大名家”,今后可能是“六大名家”,也可能是“八大名家”,這并不是固定的。但重要的是,不管是幾大名家,我們都要找到相對應的鑒定這些藝術家作品最權威的專家。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次的“五大名家專場”,除了每個專家主要看各自負責的名家作品外,他們還是一個專家團,共同來審鑒這個專場的100多幅作品以及我們全部的拍品,這樣出錯的幾率就相當小了,可以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作到萬無一失。
《看藝術》:在鑒定當中,因為要署名,是否會承受很大壓力?
徐斗:我們在這個行業(yè)里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憑的是經驗和實力,靠的是眼力,不是靠蒙。當然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沒有了私心雜念,壓力自然減輕很多。
《看藝術》:除了推出“專家署名鑒定”這一概念之外,您認為銀座拍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獨特的優(yōu)勢還有哪些?
徐斗:國企的背景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優(yōu)勢,我們可以依托這個背景橫向地發(fā)展一些經營,相互作用,相互幫扶。
《看藝術》:在外界看來,銀座的首場拍賣是成功的,那就您個人而言,給銀座首拍打多少分?
徐斗:我給我們的首場拍賣打60分,這并不是說我們這場做的不好,恰恰相反,我認為首拍非常好,扣掉的40分是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留有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
《看藝術》:首拍取得成功之后,您認為公司今后有可能面臨的困難是什么?
徐斗:不僅僅是我們,相信所有的兄弟公司都面臨同樣的困難,征集和結賬問題。雖然從首場的情況來看我們還算差強人意,隨著公司的不斷發(fā)展壯大,這個問題會愈加突顯。關于結賬,我也想請媒體在行業(yè)內呼喚一下正能量,盡可能地讓市場中不出現(xiàn)連環(huán)債的問題,這對于整個藝術市場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看藝術》:您對銀座拍賣在2013年有什么設想?
徐斗:我們會本著務實的態(tài)度,不被首拍的成績所御駕,而是更加腳踏實地,爭取在競爭激烈的行業(yè)中取得一席之地。
徐健:我們的鑒定就是要為買家負責
《看藝術》:對于銀座拍賣組織的專家署名鑒定,您怎么看?
徐健:銀座拍賣的這個理念是正確的,相當于把拍賣公司的專業(yè)度和信譽度捆綁在了一起。為了更好的讓客戶滿意和放心,集合大家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在拍品鑒定上更進一步的打消買家的疑慮。
《看藝術》:在參與鑒定的過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徐健:對我來講這不僅是一項工作,更重要的還是一份難得的享受。我是王雪濤的學生,對于老師的畫作有很深的情結。在鑒定過程中,我想起了很多老師生前的教誨,比如:老師的畫最重要的一點是用色,所以在教我時,要求我要純用墨來表現(xiàn)各種顏色,一旦能夠用水墨把顏色表現(xiàn)出來,以后再用顏色畫顏色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此次參與“王雪濤專場”的鑒定工作,我真的非常高興,一是看到了這么多老師的作品而高興,二是為能夠篩選出這么多老師的精品而高興。
《看藝術》:從鑒定角度出發(fā),您認為什么樣的人才能作為鑒定的權威?
徐健: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些“偽專家”,并非真懂卻頻頻出言,誤導了很多藝術品投資者。還有一種是專注于做書本研究的專家,因為缺乏“實戰(zhàn)”經驗,鑒定有很大的局限性,經常出錯。而像我們這一類的人,比如硯強和我,跟隨老師多年,對老師的作品非常熟悉,而且親自在市場中磨練了二十多年。只有學術與市場并進,在鑒定上才能更加得心應手。我們幾個人的眼力,業(yè)內人都很了解,基本不會有人對我們的鑒定水平表示懷疑,當然會有一些業(yè)外的人說三道四,也很正常。對我署名鑒定過的這些作品,如果買家買了之后有異議,價格合理,我可以自己買回來。我們的鑒定就是要對買家負責,我們有這個自信。
李硯強:拍賣公司、媒體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引導
《看藝術》:您怎么看這次的名家署名鑒定? 李硯強:這次由我來鑒定董壽平先生的作品,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我年輕時常常親聆董先生的教誨,可以說是和董先生零距離接觸。當時跟隨在先生的身邊,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加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體會,練就了現(xiàn)在的眼力。我們愿意把自己的這樣的經驗分享出來,讓喜歡書畫的人在購買的過程中,打消對真假的顧慮。我覺得銀座拍賣這次的做法是非常適合市場的,起到了一個正面推廣的作用,對于銀座本身來說,他們也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有特色的發(fā)展道路。
《看藝術》:您對當前的藝術品行業(yè)怎么看?
李硯強:藝術品投資在今天來講確實是個朝陽產業(yè)。這個已經是毋庸質疑了。
《看藝術》:但今天看起來這個行業(yè)有點亂,特別是社會公眾輿論總會有一些負面的報道。
李硯強:其實沒必要擔心。比如說買汽車,如果你到正規(guī)品牌的4S店去買,還會擔心有水貨么?購買藝術品也一樣,就是說還是要到信譽好的拍賣行去買東西。當然我們也不敢保證絕對不會出現(xiàn)假的東西,但肯定是少數。銀座拍賣推出 “專家署名鑒定”專場的做法實際上是通過這樣一種辦法來盡力規(guī)范市場,讓藝術品流通走到一條健康、誠信的道路上來。通過中國藝術市場這三十年的歷程,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一直存在藝術品做偽等等問題,但市場發(fā)展不會停滯,只會在走過彎路后繼續(xù)前進。
《看藝術》:那您覺得什么才是藝術市場發(fā)展的阻礙? 李硯強:藝術品投資者無計劃、無長遠戰(zhàn)略目標才是阻礙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最大問題。如果現(xiàn)在的藝術品投資者,沒有一個長期的規(guī)劃和戰(zhàn)略,是不會走多遠的。因為諸多的環(huán)節(jié)沒有理順,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干不了多長時間,就買不動也賣不動了;有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干不了三五年就倒了。如何才能健康的發(fā)展下去?我覺得重要的是看公司有沒有一支專業(yè)的健康的隊伍,有沒有給買家提供一個好的理念,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作為拍賣公司,不僅僅是讓你的客戶在經濟上獲益,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專業(yè)方面有收益。拍賣公司、專業(yè)媒體都應該對客戶有一個正確的引導。
劉志遠:練就“慧眼”,為買家“識真”
《看藝術》:當前的藝術市場當中,造假情況比較嚴重,買家都有點不敢買了。您在這個去偽存真的過程中有怎樣的感受??
劉志遠:假畫只是俗稱,有的連假畫都算不上,比如說一些仿真印刷品,用肉眼很難判斷。剛開始用放大鏡放大多少倍能識別出來,現(xiàn)在的仿真印刷技術更上了一層樓,放大鏡也沒法分辨了。還有人把畫家的題字印上去,畫是自己仿的,有的是在印刷品上再補墨,作偽的手段可謂花樣繁多,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上當。但這些制假終究都長不了,一旦找到突破口,再好的印刷技術也無法“亂真”。在這個行業(yè)里打拼,我們就像在跟這些假畫打仗,拼刺刀一樣,真想做到“慧眼識真”,就得不停地研究這些“日新月異”的造假手段,持續(xù)補充和完善我們的鑒定知識。 《看藝術》:銀座拍賣請您來鑒定把關時,您是什么樣的心情?
劉志遠:徐總是我多年的好友,他說讓我給黃胄的作品把把關,為朋友、為買家、為市場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當然高興。我會以我掌握的知識盡最大努力地做好鑒定。雖然說拍賣公司只是一個交易平臺,但好的拍賣公司要為企業(yè)自身的品牌形象負責,更對客戶負責。
叢者明:鑒定就是要實事求是
《看藝術》:聽說此次您對李苦禪作品的鑒定,也得到了李老之子李燕先生的認可。您接受銀座的邀請擔任此專場的鑒定專家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叢者明:對得到李燕先生的認可,我非常榮幸。作為一名業(yè)內人士,我們應當盡自己所能,與大家一起共同來維護李苦禪先生的作品市場及整個藝術品市場,讓這個市場變得更規(guī)范更繁榮。我認為銀座拍賣做的這件事是對這個行業(yè)負責任的,雖然只是剛剛起步,但它的效果會慢慢顯現(xiàn)出來。
《看藝術》:百分百的成交率已經證明了買家對專場的支持,您在這個過程中體會最深的是什么?
叢者明:體會最深的就是實事求是。藝術品的好壞真?zhèn)危髌繁旧砟苷f話。對作品的認識可以有一時的深淺,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作品會還原其藝術的本來面目。我們的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用我們在這方面積累的全部知識和經驗,還原藝術作品的本真。
《看藝術》:您怎么看如今藝術市場中李苦禪的作品? 叢者明:李苦禪先生主要從事美院的教學,那時候中國的教育是是“示范式”,換句話說就是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李苦禪先生培育了很多學生,有的也頗具成就,這些學子幾乎都能承襲先生的筆墨技法。可是一個大家,一位大師的畫,技法或許不難研取,但是畫家本身的思想、境界、氣質、涵養(yǎng),我們統(tǒng)稱為“筆墨性格”,是非常難模仿的。其實在49年以前,李苦禪就已成名,所謂“南潘北李”(潘為潘天壽)的提法就說明李苦禪先生的作品一直受到很高的關注。
朱波:內地雕塑市場尚屬價值洼地
按照中國拍賣行業(yè)的經驗,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很少會去觸碰新的藝術品門類,而是會將傳統(tǒng)的書畫板塊作為公司的發(fā)展方向。北京銀座國際拍賣卻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在保持以書畫業(yè)務作為主打方向的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18—19世紀歐洲雕塑引入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并且在2012年秋季首拍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96%的成交率和一千多萬的成交額讓人們對雕塑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看藝術》:銀座拍賣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在國內率先開設歐洲雕塑專場,是經過怎樣的考慮?
朱波:現(xiàn)在中國與歐洲國家之間文化交流活動很多,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也具備了收藏西方藝術品的能力,但由于一些比如路途遙遠、運輸不便、語言不通的原因,在國內買到來源可靠的、經典的歐洲藝術品仍屬不易。基于這些考慮,銀座拍賣為大家推出了歐洲十八、十九世紀雕塑專場。
看:為什么會選擇十八、十九世紀的作品呢?
朱:十八、十九世紀是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藝術風格百花齊放的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卓越的雕塑家,比如:卡爾普、呂德、羅丹等,他們技藝精湛又善于創(chuàng)新,將歐洲雕塑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所謂見微知著,展現(xiàn)此時期的雕塑會令我們窺見整個歐洲雕塑藝術的風貌。
《看藝術》:首拍一千多萬的成交額,您認為市場的反應如何? 朱波:坦率地講,還算不錯。但也有些拍品是接近底價成交,畢竟很多買家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價值,不可能會像比較成熟的國畫市場那樣輪番叫價、反復叫價。有一位競買成功的客戶說,曾親自去歐洲買過類似的雕塑,價格比在我們拍場里買到的還要貴。歐洲雕塑以這種形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還是首次,對我們來說打開市場引起藏家關注是第一步,所以我們還是要根據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去選擇拍品,無論如何,我對歐洲藝術品在中國的前景充滿信心,相信這些拍品的價值空間會逐漸顯現(xiàn)。
《看藝術》:國內目前雕塑市場的情況如何?
朱波:在中國,雕塑藝術仍屬小眾藝術,其內在的藝術價值與其在市場上的價格不完全相符,可以說一直是被人們忽視的藝術門類。從雅昌的拍賣數據可查,自1995年至2012年,國內拍場上出現(xiàn)的以隋建國、向京、展望為代表的約2000件雕塑藝術品,單件最高成交額與書畫、瓷器類拍品的單件價格仍不可比肩,更不用說跟歐洲的天價雕塑藝術品相比了。這種情況與人們對于雕塑藝術價值的認知不足有很大關系,也與雕塑作品放置空間的局限性有關,傳統(tǒng)的收藏意識和習慣也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雕塑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近幾年國內雕塑市場的局部和個體行情已經開始轉暖。我想,隨著私人居住空間的改善,以及一些新的建筑空間對雕塑的需求,中國藝術市場對歐洲雕塑藝術的需求會增長。
《看藝術》:2012年藝術市場處于一個調整期,選在此時上拍一個全新的門類需要很大的魄力,您怎么看?
朱波:藝術品市場的調整對雕塑市場影響不大,購買這些歐洲雕塑作品的客戶更像是在購買奢侈品。所以,在我看來整個大市場的波動對這小部分客戶群體的影響微乎其微。
《看藝術》:國內雕塑市場剛起步,銀座的征集渠道有哪些?
朱波:我們歐洲十八、十九世紀雕塑藝術品征集百分之百來自法國知名的收藏家族以及古董商,海外征集是我們的重點。
《看藝術》:雕塑與其他藝術品不同,在征集時,會遇到真假問題嗎? 朱波:任何藝術品門類都會存在真?zhèn)螁栴}。雕塑當然也一樣,但是石雕造假相對比較困難,因為包漿、皮殼不好造假。而且眾所周知,歐洲的造假成本太高,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更完善,所以在歐洲雕塑領域內造假的問題還是比較少見的。
《看藝術》:雕塑在國內市場不斷發(fā)展,肯定會有別的公司也進入雕塑領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銀座拍賣會怎么做?
朱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嘛!我們會在拍品質量上嚴格把關,會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推出更適合的拍品。我們的出發(fā)點其實很簡單,務實不務虛,爭取下一場拍賣仍舊得到業(yè)界的認可。
《看藝術》:這個專場會繼續(xù)下去么?
朱波:2013年春拍我們仍舊會延續(xù)這一專場,且在數量上略有增加,推出涵蓋羅丹、瑪主漢•莫荷等知名雕塑家的經典作品約50件。我們也想通過這一專場的設立,推動歐洲雕塑藝術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的發(fā)展,請大家期待。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拍賣公司,在取得首拍的圓滿成功之后,銀座拍賣并沒有選擇盲目擴大拍賣規(guī)模,而是選擇了相對穩(wěn)扎穩(wěn)打的發(fā)展路線。在依舊是以中國書畫作為主要發(fā)展方向的同時,將“專家署名鑒定”這一名家專場形式延續(xù),并努力將之打造成為銀座拍賣的品牌特色。而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18—19世紀歐洲雕塑”專場同樣也會延續(xù)下去,會在2013年春拍及今后的拍賣中陸續(xù)推出歐洲藝術大師的精品,這無疑也推動了內地藝術品市場多元化發(fā)展的進程。
從對銀座拍賣的采訪中,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銀座拍賣團隊所體現(xiàn)出的“誠”字和對于未來發(fā)展的務實態(tài)度。而在銀座拍賣辦公室內掛著的一幅名為“止于至善”的書法則或許是銀座拍賣這家新公司企業(yè)文化的最佳寫照,未來的發(fā)展讓人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