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書畫家陳文。
書畫收藏市場的熱鬧,是金融資本進入運作的結果,誰都想在藝術市場上賺一把。社會上那么多錢,投資渠道又少,民間資本也進入書畫收藏行業,是很自然的事。說實話,書畫市場需求旺盛,實際上是書畫“禮品”市場需求旺盛。
人物簡介:陳文,60后,廣東遂溪人,著名傳記作家和人文學者,其暢銷書《吃飯長大》在全國首開用個人檔案敘述歷史和傳播個體生命價值觀的先河。他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利用國畫來傳播行思哲學的書畫家,其書畫作品構思和落筆天馬行空、形意獨特,被一些國畫大師譽為“別人畫的是眼界,他畫的是思想”。
談行業現狀
過度炒作破壞大眾審美情趣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的書畫收藏行業?
陳文:經濟發展了,文化必定繁榮,藝術市場風生水起,得益于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高速發展。書畫收藏市場的熱鬧,是金融資本進入運作的結果,誰都想在藝術市場上賺一把。社會上那么多錢,投資渠道又少,民間資本也進入書畫收藏行業,是很自然的事。說實話,書畫市場需求旺盛,實際上是書畫“禮品”市場需求旺盛。大部分名家的書畫都被買來送禮了,這種獨特的文化消費現象,古往今來有之,這是書畫收藏熱鬧的真相。
記者:一些并不是很有名的書畫家的作品價格通常也被炒作得非常高,為什么?當前市場上對一般書畫作品遵循怎樣的定價機制?
陳文:名家的作品價格確實很高,黃永玉的作品前幾年才六萬元平方尺,現在已升到幾十萬元。我們廣東畫家陳永鏘的畫,每平方尺也賣到了七、八萬元。他的經紀人陳志彥對我說:“買陳永鏘的畫要預訂,不是拿錢來就可以把畫拿走。”一些不是很有名的畫家,通過媒體的宣傳、資本的炒作,價格也很高,這不奇怪。傳播方式和拍賣市場的出現,各種手段都可以把一個人的作品價格炒高,但這種把作品的價格搞得偏離作品價值的現象,破壞了大眾的審美情趣。一幅作品的價值是由于作品的學術性決定的。
談收藏技巧
建議找畫家直接購買作品
記者:普通藏家介入書畫收藏,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陳文:如果沒有“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的能力,再有錢,也不要去亂收藏。試想一下,有多少張“紙”能“穿”過朝代更替、兵荒馬亂、烽煙四起的漫長歷史歲月?有意進入收藏投資的朋友,最好先觀察,多參加幾次拍賣會,學會鑒別真偽的能力,再投資也不遲。開始時,最好關注有潛力的中青年畫家。 據我所知,目前盤踞在廣州各個酒店里討生活,打著“環球”、“世界”、“中華”等銜頭的書畫家有三、四千人之多,收藏者要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與鑒賞能力,才能慧眼識貨。經常有當老板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是又收藏了某某大畫家的作品。一了解,不過是一個扛著藝術大旗謀生活的人。這種行為不是書畫收藏,只能算是“慈善”。
記者:書畫收藏需要哪些條件和環境?
陳文:一是有錢,二是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展示。所謂收藏,就是有錢收,有地方藏。收藏不是農貿市場,早上進的菜,上午就要賣掉。作品只有藏一段時間,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 真正的收藏是不考慮賺錢的,需要有一種情懷,為人類的發展保存珍貴的文化遺產。
記者:普通藏家獲得書畫可以通過哪些渠道?
陳文:拍賣會是藝術市場定價的風向標,也是資本市場與大玩家的金錢游戲。普通收藏愛好者玩不起。拍賣會上的作品,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幾千萬元,甚至上億,這樣的價格讓普通人望而卻步。普通人可以從畫廊或書畫家手里直接購買,這樣信息對稱,保證貨真價實。 我倒是覺得,如果哪位有膽識的投資人,設一個交易平臺,把藝術家一個一個拉來“跳水”,讓每個家庭都能買得起真正的書畫藝術作品。這樣,藝術市場才真正繁榮,他也會賺得盆滿缽滿。
談個人眼光
書畫投資既有風險也有暴利
記者:近些年,為什么您熱衷收藏作家的書畫作品?
陳文:我沒有錢購買名家的精品,我的藏品大多是與相識的藝術家互相交換得來的,或是 們的贈送。
國內一流作家的書畫作品,有些比名畫家的還要高,賈平凹一幅書法,開價五萬元。茣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后,有些企業家出價十萬請他題一幅字,莫言愛理不理,他每年只寫百幅,讓買家競價,價高者得。獲獎前,好多朋友都可以求到他的書法作品。馮驥才的畫也不錯,他們的作品我都喜歡。但一些太媚態的作家,玩感覺,云里霧里,沒有一點地氣,這種作品沒有什么欣賞性,還不如看看白云更有感覺。
我收藏作家的書畫作品,不是因為畫得寫得美,而是作家本人的人文情懷與思想性,引發我的共鳴,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思維很容易超越出一張“紙”的界限,變得漫無邊際。
記者:社會上有一些人在有目標地大量買進一些實力派青年書畫家的作品?如何判斷這類作品的投資前景?
陳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經濟發展了三十年,人們的物欲已達到一個臨界點。未來三十年是不是文化的三十年,還不好說。但從資本不斷地投資文化產業來看,資本是有先知先覺的,一些有實力的青年藝術家進入資本的視野,非常符合資本逐利的本質。二十年前,羅立中、陳丹青、周春芽、劉小東等人的畫,不過是幾千元、幾萬元一幅,現在有些已經炒到兩千萬元了。 具有獨立的探索精神,藝術表現手法奇特,題材創新,畫面養眼養心,不嘩眾取寵,表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引發人們對人類社會某些行為的反思與批判精神的作品,我認為都是好作品,好作品一定有收藏價值。
書畫作品是一張“紙”,或一塊“布”,不像房地產或其它實物資產,國家有嚴格的法律評估與定價系統,價格透明。書畫市場除了拍賣這一形式外,國家還沒有規定哪個部門有權給藝術作品定價。前段時間各地“文交所”蠢蠢欲動,好像有點眉目,現在又無聲無息了。 書畫收藏投資,是一種憑經驗與感覺的經濟行為,具有不確定性,神秘迷人,既有風險,也有暴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