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精品存世量少,大都收藏在博物館中,市場上能夠流通的數量十分稀缺。傅抱石精品甫經出現,便被海內外收藏家關注和追捧。北京匡時2013春拍“澄道-中國書畫夜場”匯聚了多件傅抱石首次露面的人物畫精品,殊為難得。

傅抱石(1904—1965)后赤壁圖
紙本立軸 1946年作
137.5×67.5cm
出版:1、香港《美術家》雜志第三期,1978年8月。
2、《傅抱石畫集》P6,中華書畫出版社,1980年3月。
3、《名家翰墨》第19期,香港翰墨軒出版社,1991年8月。
4、《名家翰墨—歷史故實》A10,P88—89,香港翰墨軒出版社,1995年。
5、《傅抱石畫集》掛歷7-8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6、《傅抱石書畫集-上卷》P122,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3年11月。
7、《傅抱石精品畫集》圖版16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8、《傅抱石大典》P139,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7月。
9、《傅抱石的世界》P298,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2月。
10、《傅抱石全集》第二冊P228—229,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2月。
著錄:《傅抱石年譜》P21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備注:1、郭文基舊藏。郭文基,香港著名收藏家,“一硯齋”主人。其性嗜書畫,對傅抱石的藝術創造特色及意境韻味尤為鍾愛,逐以其畫作為收藏重點。
2、蔡辰男遞藏。蔡辰男(b.1940),臺灣省臺北人。中興大學畢業,后留學美國獲碩博學位。曾任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企管系主任、企管所所長、中華學術院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喜收藏。
金剛坡時期是傅抱石的創作顛峰期,傅抱石個人技法于此成熟、完善。傅抱石《后赤壁圖》創作于1946年,自1978年以來出版著錄多達十余次,為傅抱石傳承有序的經典之作。此時期作品普遍以“小幅”居多,但此次上拍畫作達8.4平尺,在金剛坡時期獨特罕見。

傅抱石(1904—1965)林和靖賞梅圖
紙本立軸 1943年作
105×55.5cm
展覽:1、“震古爍今—長流廿五周年特展”(臺北)長流美術館,1998年4月。
2、“五千年巔峰—中國近現代彩墨名家大展”(臺北)長流美術館,2011年6月。
出版:1、《長流藝聞No.20》封底,長流藝聞雜志社,1992年3月。
2、《震古爍今—長流廿五周年特展》P92,長流藝聞雜志社,1998年4月。
3、《長流藝聞 NO.100》封面,長流藝聞雜志社,1998年11月。
4、《長流藝聞 NO.117》P26,長流藝聞雜志社,2000年04月。
5、《中國近現代彩墨名家精選集》P136,長流美術館,2011年06月。
6、《長流藝聞 NO.242》封底,長流藝聞雜志社,2011年06月。
取材傳統典故的傅抱石《林和靖賞梅圖》1943年作于金剛坡下,曾經長期保存在臺北長流畫廊,每被選為長流的各項展覽和出版物封面。密樹濃陰中的庭院書齋,高士林和靖梅妻鶴子志向高潔,不失為傅抱石難得的歷史人物佳制。

傅抱石(1904—1965) 登高圖
紙本立軸
72.5×51.5cm
備注:柯德爾舊藏。
柯德爾(中文名柯大偉)為五十年代晚期荷蘭駐中國代辦(其時中荷尚未建交)。“三山四瀆堂”即為其收藏印。
《登高圖》亦作于金剛坡下,曾為當時荷蘭駐中國代辦(其時中荷尚未建交)柯德爾(中文名柯大偉)所收藏,繪雨中的巴蜀山色。以富有動感的筆觸,描繪山城攜風卷雨的場景,富含充沛的情感。

傅抱石(1904—1965) 湖蔭賞柳圖
紙本鏡心
65×42.5cm
出版:
1、《世紀回聲》P64,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3月。
2、《榮寶齋—古今藝術博覽》P71,2007年6月。
3、《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P61,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2月。
備注:原南京市政法委書記秦杰夫婦舊藏。
屬于成熟期的傅抱石《湖蔭賞柳圖》題贈原江蘇省委政法委書記秦杰夫婦,是傅抱石來源可靠的仕女畫精品。畫面中理想的女性美形象,深情款款令人心醉,襟懷灑落,超凡脫俗,目光中寫滿思戀。

傅抱石(1904—1965)高士醉琴圖
紙本鏡心
66.5×28cm
備注:蕭平題簽條。
來源: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深教授舊藏,該教授曾作為中美交流學者1980年代執教于北京大學。
傅抱石《高士醉琴圖》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深教授私人收藏,該教授曾作為中美交流學者,1980年代執教于北京大學。作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眼光也代表了國際化的審美標準。傅抱石以琴入畫、以爐入畫的極少,觀之高古之氣彌漫畫面,疏密有致,濃淡相宜,無愧為杰作。
據悉,北京匡時2013春拍首度推出“澄道-中國書畫夜場”,傅抱石精品將在夜場集中亮相。匡時春拍預展時間為6月1日至3日,拍賣時間為6月4日至6日,“澄道-中國書畫夜場”將在6月5日晚舉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