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健強作品《媽媽》(丙烯)

《印第安人》(水粉)

《我的夢》(丙烯)
昨天是強強出版的第一本畫冊《夏鍵強的畫》的發布會,但他死活不肯上臺。媽媽在臺上感謝了這個又感謝了那個,最后想把12歲的強強也帶到臺上,虎頭虎腦的他犟著不配合。
銷售所得將捐給夏家及相關城管家庭
昨天是強強出版的第一本畫冊《夏鍵強的畫》的發布會,但他死活不肯上臺。媽媽在臺上感謝了這個又感謝了那個,最后想把12歲的強強也帶到臺上,虎頭虎腦的他犟著不配合。媽媽抱著他的腰一步一挪,一松手他自己又溜下來。臺下的觀眾正在問爸爸的情況,強強回頭望了一眼,臺上的伊能靜打斷說:“對不起我們先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強強乖乖遞上手,由“小伊媽媽”帶進休息室。
“孩子有點內向,不太愿意在很多人面前出現。”強強媽媽張晶向早報記者解釋。
強強大名夏健強,家住沈陽,他的爸爸叫夏俊峰。2009年5月16日以后,強強再也沒有見過爸爸。媽媽說爸爸去新西蘭打工了,鄰居家孩子卻告訴他,你爸爸殺了兩個城管,都上電視了。
小攤販家庭里的藝術家
夏健強從小愛畫畫,媽媽張晶記得他兩歲時就在自己能夠到的地方畫畫。家里看不住,由他畫滿一墻。上了幼兒園,強強的畫是第一名,老師說這孩子有天賦,建議家長給孩子報專業繪畫班。張晶跟老公一商量,當時家里月收入1000元,拿出500元,送強強上了少年宮。
7歲開始,強強每周六在少年宮學畫,爸媽都爭著去接下課,為的是第一時間看到兒子今天又畫了啥。“強強是少年宮里畫得最好的。”張晶不無驕傲地說。爸爸技校畢業,媽媽初中文化,兩人都下了崗,在強強的小學旁邊擺攤賣烤串,從來沒有想過家里會出一個“藝術家”。
夏家擠擠挨挨的三代同堂,爺爺奶奶住一個房間,強強跟媽媽住一個房間,觀音菩薩住在冰箱上面。媽媽的寫字臺上放了一臺電腦,所以夏健強的畫,都是趴在床上或者地上畫出來的。即便爸爸不回家之后,他也沒有缺過一次課,沒有停止過畫畫。從2007年到去年年底,強強畫了160多幅畫。
本來就不愛和陌生人說話,媽媽又常常出門不在家,畫畫卻總可以成為他最自由自在的表達。他畫星空河海,山川樹木,畫自己,畫動物,畫爸爸媽媽,也畫“我的夢”,在這個孩子所有的夢里,都是一家三口人。
銷售利潤捐贈3家
媽媽的電腦是一位律師叔叔送的,強強特別高興,覺得家里終于有電腦了,自己終于可以打游戲了,結果電腦一直被媽媽霸著,強強只好自己畫了植物大戰僵尸貼在墻上,沒事抬頭看一眼,覺得自己玩上了游戲。
媽媽上網不僅是為爸爸的事,很多時候,她在微博上貼出強強的畫。藝術空間“揚子江論壇”對強強畫作的評價為:“他描繪人物時對神態和動作的敏感、他和諧成熟的色彩感覺、他表達生活中的細節直接而又細膩,因為繪畫對于他甚至還談不上開始。就和所有孩子的繪畫一樣,他表現出一種自然的天真,或者說是單純的美好,這也是我們所珍惜的。”
去年年底,非營利性出版機構“二樓”找到張晶,希望為強強出版畫冊。一個星期后,張晶帶著強強的162幅畫到了北京。出于對強強作品的欣賞,以及完整呈現的愿望,除了篩除一些相似度特別高的作品外,最后出版的畫冊選用了其中的150幅作品,分為線描、水粉/水彩、蠟筆/刮畫和丙烯四類,每一類又以時間為序。
在“二樓”的設想中,畫冊將通過網絡銷售,數量和金額完全公開透明,銷售所得將悉數捐給張晶及兩個夏俊峰案件中的城管家庭。但在張晶的堅持下,將先扣除印刷畫冊的成本,剩余所得再進行捐獻。
伊能靜介紹,她此前資助強強印刷月歷,售完之后她打算繼續資助,但張晶婉拒了。“她從來沒有利益的考量,對她來說,不被遺忘才是最重要的。”伊能靜說。
作為藝術家的夏健強
張晶介紹,強強自己對出畫冊、做展覽并沒有特別的意識,他只是個愛畫畫的孩子。去年強強被同學打成輕微腦震蕩,媽媽問他為什么不還手,強強哭著說:“我還手,他說我爸是殺人犯怎么辦?我把他打死怎么辦?他打我一下我不還手,打我兩下我不還手,他打完我第三下,就不打我了。”
“事情發生以后,他可能確實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了,有心理壓力。但小孩子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大人不能刻意去教,只能讓他在生活各個細節當中感受到正面、善意,讓他過得開心。”張晶說。
而畫畫是讓他快樂,讓他不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方式,張晶表示,強強現在與同學的關系都很好。而伊能靜也覺得,接下來她會資助強強在沈陽接受專業的美術教育,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希望將來大家提起強強的時候,不是誰的兒子,而是藝術家夏健強;不是弱勢群體,而是一個走現代商業道路的成功藝術家,將來大家來買他的作品,不是為了捐款,而是為了他的藝術價值。”
而張晶表示:“他現在喜歡畫畫,就畫,將來要是不喜歡了,就不畫。作為一個母親,我只希望他開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