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藝術家阿爾弗雷德 阿奎禮贊&伊莎貝爾 阿奎禮贊作品
昨天我們對于集群藝術獎做了一篇介紹性的文章,今天我們特別刊出對于首次集群藝術獎藝術總監秦思源的專訪,使我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基于亞洲藝術家地緣政治特性而設立的獎項。
ARTINFO:集群藝術獎評選的標準是?
秦思源:首先最基本的標準是亞洲藝術家或者有亞洲文化背景的藝術家,這是一個身份的標準。另外年齡限制則是五十歲以下的藝術家。我們需要藝術家有一定的成熟度,但也并不是非常知名的一些藝術家,他的創作可能到了一個階段,但并未受到過多的關注。另外,對于作品內容的要求我們則希望評委們是從集群的角度去評選藝術家。 因為評選標準首先和集群的概念是有關系的,而集群的概念有一定的靈活性,可能見仁見智。所以我們并不是去評選每個地區最好的藝術家,因為我并不認同評判藝術有統一標準的說法。我們要有意識去避免一個全球化語境的弊病。所以集群藝術獎評選角度和標準的不同是整個項目的核心,這個不同是基于整個地緣政治的基礎之上的,它一定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那么集群性也就是此次評選的一個主體特征。
ARTINFO: 既然集群的概念來自麥克哈特,那么在這些亞洲藝術家群體中是否有某種共性,那么這個共性的東西是什么呢?
秦思源:每一位藝術家的表達方式和出發點都是非常不一樣的。你看姚瑞中和韓國藝術家文敬媛&全浚皓的作品差別非常大,而土耳其藝術小組 Ha Za Vu Zu則跟文敬媛&全浚皓的作品更是截然不同。 菲律賓藝術家阿爾弗雷德 阿奎禮贊&伊莎貝爾 阿奎禮贊通過紙盒制作的船型作品在說移民的問題。姚瑞中是用類似景觀的方式去紀錄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各個層面的。所以參展的每位藝術家的表現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方式。
ARTINFO: 集群藝術獎意欲打破亞洲后殖民體系中的語境閉塞的狀態,來呈現一個世界性的概念?
秦思源:我們是想通過這樣實質性的工作試圖去探索,并且希望團結這些愿意打破后制品格局的人來跟我們一起合作這個項目,并付諸實踐。
ARTINFO: 基于地緣政治的藝術集群,與地緣政治的關系。
秦思源:因為集群的概念和地緣政治都是核心的問題。集群的形成是不分背景和社會階級以及地域背景的,不管你是什么種族或國家的人,都會形成某種集群。集群就是形成一種潛在的力量,在社會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此次我們想討論的是在不同的地緣政治環境中 ,藝術家是怎樣創作的。
ARTINFO:今年的亞洲藝術獎由于時間的問題而沒有能夠很好地呈現出地區特色,那么明年在即將呈現的亞洲藝術獎你希望呈現什么樣的面貌呢?
秦思源:下一站的集群藝術獎我們可能會到中東去做。雖然集群藝術獎并非突出地域性,但是我們希望能夠跟我們合作的機構能夠有所互動,并不是一個不變的藝術獎項。我們會每年根據不同的合作伙伴來舉辦展覽,所以這可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