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對紙張都非常講究。鋪開一張上等好紙,盡情揮毫潑墨,思緒則早已神游于天地之間,隱藏在那片云煙深處。
一直以來,以好紙為載體的名畫屢創(chuàng)天價,使人們忽視了宣紙本身的價值。而其實,真正的宣紙本身就很珍貴,特別是老宣紙在拍場上表現(xiàn)不俗,有的一刀就賣到上萬元。
清朝以前的名宣基本絕跡
宣紙原產(chǎn)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所以這里生產(chǎn)的紙被稱為“宣紙”,亦有人稱涇縣紙。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經(jīng)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中國民間收藏宣紙起碼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人王令的《再寄權子滿》里有云,“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云”。描述了當時人們酷愛收藏宣紙的情形。而自從唐朝開始,文人雅士就與宣紙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歐陽詢、顏真卿、張旭、李伯時等書畫大家,還是南唐后主李煜、明代的世宗皇帝,都對宣紙愛不釋手。
與一般意義上的收藏品不同,宣紙的收藏不僅體現(xiàn)在藏品自身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上,更體現(xiàn)在始終蘊涵著的使用價值上。這種使用價值,隨著收藏時間與日俱增。因為上乘的宣紙在存放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吸附水分和干燥,品質(zhì)會更加獨特,潤墨染色會收到神奇的效果。
宣紙往往以書法繪畫載體的角色而流傳于世,純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紙品并不多,傳世的宣紙精品往往是在寓藏于用之中得以保存的。目前市場上清朝以前的名宣已經(jīng)基本絕跡,就是清初的“清水加重冷金”紙、乾隆花紋箋、清中期的“玉版宣”等也已成稀罕之物。
有紀念意義的宣紙升值空間更大
最近十年,宣紙價格一直呈上漲趨勢。業(yè)界認為,宣紙原材料青檀皮不足與人工成本上漲,使得宣紙供不應求,因此價格保持每年5%的遞增。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宣紙在世人面前恢宏亮相,其價格上漲更為明顯。以著名的“紅星宣紙”為例,已從當初300多元/刀,漲到現(xiàn)在的1400元/刀,不到5年的時間漲了近5倍。而出廠10年以上的老紙,在拍賣市場更是備受矚目。在首屆“中國陳年老宣紙專場拍賣會”上,150余刀以“紅星牌”、“紅旗牌”等為代表的陳年老宣紙共拍得265.7萬元。
而早在2006年,老紙價格就已經(jīng)讓藏家為之一驚。在當年的“古籍書刊資料春季拍賣會”上,“素紙民國制50張”成交價達3520元、“民國木版套色印制4冊”以15400元成交、“美濃紙日本制2卷”以1100元易手。小小一卷紙,價格空間之大令人驚嘆。
“整刀收藏有特色和紀念意義的宣紙升值空間更大”。藏家張先生告訴收藏周刊記者,宣紙一般是按刀生產(chǎn)、包裝的,每一刀有100張,配有合格證、印章等可證明其產(chǎn)地及生產(chǎn)年份的標志。而特色紀念宣紙一般數(shù)量有限,如2005年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紀念宣紙,全國只有200刀,每刀從最初的3000元已漲至30000元。“宣紙很講究保存方式,不能受潮,否則,就前功盡棄了。”他如是強調(diào)。
1
宣紙如何分類?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宣紙聞名于唐代,采用皖南地區(qū)特有的青檀樹皮、沙田長稈秈稻草、楊桃藤等原料,經(jīng)過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漿、水撈、加膠、貼洪等十八道工序。從材料生長,到紙張制成,歷經(jīng)五年時間。傳統(tǒng)材料與技法制成的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成為最能體現(xiàn)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以廣受歡迎,使用最為廣泛。
按紙面洇墨程度不同,宣紙可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chǎn)生豐富的墨韻變化。寫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涂過,故紙質(zhì)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xiàn)“漏礬”或脆裂。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乎前兩者之間,“玉版宣”即屬此類。簡單區(qū)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觸紙面,水分立即散開的即為生宣,凝聚基本無變化的即為熟宣,散開的速度較慢的為半熟宣。
2
哪個歷史時期的宣紙最名貴?
甄別古舊紙箋首先要確定年代,其年代大致分為清初、清中期、清末和民初四個時期,明天啟至清康熙年間的好紙較少,嘉慶時期的紙箋多為仿前朝制品,所以乾隆時期的紙箋最為名貴。
如“開化紙”就是清代最名貴的宮廷御用紙,其產(chǎn)地在浙江省開化縣。它質(zhì)地細膩,極其潔白,簾紋不明顯,紙雖薄而韌性強,柔軟可愛,上手后有玉潤感,在白色的紙上常有一星半點微黃的暈點,如桃紅。難怪民國時藏書家陶緗最喜收藏殿版開化紙,人稱“陶開花”。當代大藏書家周叔弢先生在全面收藏整理清代早期開化紙印本的基礎上,認為乾隆朝的開化紙是頂峰,而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開化紙有明顯的“工藝缺陷”。
新手應熟悉掌握各種紙箋的制作特點、形式及裝飾圖案,要看清紙表面是否光滑勻凈,是否有雜漬或顏色的陳舊是否自然。通常古紙偏厚,破碎后呈小塊狀,斷面多有斜紋。
3
新宣紙到底值不值得收藏?
宣紙價格上漲的潛力吸引了更多的藏家。不過,中國宣紙協(xié)會人士提醒,由于5年以上的老紙價格已達到一個高度,收藏不妨從新紙開始,新紙價格較為便宜,但升值空間較大,藏家收藏一定的年份后,可以等價格上去后再出手。
但也有專業(yè)人士對此提出異議。“1968年以后,中國造紙術進行了技術變革與創(chuàng)新,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工業(yè)化生產(chǎn),采用燒堿、漂白液對宣紙的材料進行漂白,嚴重降低了宣紙的壽命,做出來的宣紙,若不經(jīng)特殊包裝,保存時間很難超過百年,目前市場上能稱之為宣紙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書畫紙,即使是用某些知名的企業(yè)的產(chǎn)品與古代的宣紙相比,無論是用材還是工藝,都不可同日而語,收藏價值存疑。我個人覺得目前只有安徽涇縣為數(shù)不多的幾家紙廠還在采用最傳統(tǒng)的宣紙生產(chǎn)工藝,可基本實現(xiàn)‘紙壽千年’。一得閣董事長孟繁韶曾對媒體如是表示。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