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營的是“藝”趣
天物館文化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 柳志偉
裊裊的沉香,肅穆古樸的佛像,一室的昔日帝王珍寶,天物館中的每一件陳設都訴說著柳志偉對文化藝術的喜愛。他喜歡忙里偷閑點一支雪茄,泡一壺好茶,手中把玩一塊和田寶玉或者品味那些濃淡皆宜的青花瓷盤,安逸悠然地度過一個下午。古時文人崇尚的念經(jīng)禮佛、品茗、玩珍,被他演繹得惟妙惟肖。身處于上海這樣一座繁華喧囂的都市,柳志偉這一份閑情雅致不禁讓人羨慕。他說自己的本職是商人,是藝術品經(jīng)紀人,筆者認為,他經(jīng)營的不僅是藝術品,更是藝術背后那一絲執(zhí)著的情感和對“藝”趣的追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柳志偉涉足藝術收藏是從1996年大量購買庚申猴票開始的。1980年發(fā)行的這套庚申猴票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枚生肖郵票,由我國當代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郵票設計家邵柏林先生、雕刻家姜偉杰先生共同設計完成。三位藝術家的跨界合作將郵票的藝術價值推向了歷史新高。柳志偉看準了其背后的升值潛力,趕上了96年開春的炒“猴”高潮,商人天生的敏銳嗅覺讓其初嘗藝術投資的甜頭,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他告訴筆者:“房產(chǎn)、股票與藝術投資于我來說,其共性是具有保值增值的商業(yè)屬性,但藝術品投資最符合我個人的喜好。”藝術投資講究時機、性價比,有人會說把藝術與討價還價的市井交易結合在一起,未免落入俗套,可是柳志偉則不以為然。中國的藝術界專業(yè)門檻較高,市場信息不對稱,拍賣公司呼風喚雨,鑒定機構良莠不齊,都讓那些想要入市的新手買家猶豫不決、望而卻步。剛從郵市轉向玉石界的柳志偉,在早幾年里吃了不少虧,其中有很多還是熟人幫忙牽線搭橋的。這筆學費雖然昂貴卻沒有白交,兜兜轉轉,他最終成功地走入了這個圈子,踏上了正道。2007年以來,柳志偉先后與合作伙伴投資成立了誠和玉器與尚善堂。憑借這兩個致力于推廣收藏級和田玉藝術品的經(jīng)營平臺,他開始與于涇、樊軍民、吳德昇、倪偉濱、劉忠榮等現(xiàn)代玉雕大師近距離交流。有時是他提供玉石原料請大師自由發(fā)揮,有時則是由他劃定一個主題,請大師精心雕刻。當然,偶爾看上這些大師的其他作品,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收入囊中。這些交流不僅是為了積累玉石行業(yè)的專業(yè)知識,更是為了深入研究大師的創(chuàng)意,是精神層面的火花碰撞。
如果說前面這些都是他在主要的房產(chǎn)股票事業(yè)成功后,尋求個人喜好的副業(yè)投資,那么后來與錢偉鵬先生共同創(chuàng)辦天物館,則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了。他們兩位都是新上海人,湊巧是鄰居,無意中得知錢偉鵬是國際知名的瓷器鑒定與收藏專家,家中的藏品不勝枚舉,便應邀前往觀瞻。看著一屋子的珍品,柳志偉邊把玩古瓷,邊聽錢偉鵬娓娓道來每一件藏品背后古今中外的個中故事、軼聞史實,頓時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初時,他們二人輾轉流連于國內(nèi)外的拍賣場,收入數(shù)百件的官窯瓷珍品。彼時柳志偉的想法還很單純,一來是對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二來則是合理地配置資產(chǎn),亦未曾考慮出售珍藏。直到有一天,他驚覺要將那些真正稀有的精品收入囊中光靠他一人的財力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才決心和錢偉鵬于2010年合力開創(chuàng)“天物館”藝術投資管理公司,取意“天子之物”,走帝王路線,將傳承有序的自宋以來至清末年間的精品官窯瓷器征集起來,與友人、客戶共享。2011年,國際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的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周成建先生及其夫人王尚鈞女士的加盟更使天物館如虎添翼。
藝術的邂逅,是偶然也是必然
無獨有偶,柳志偉先生在上海潛心打理的尚善堂與天物館都位于其地處長柳路的物業(yè)淳大萬麗酒店之中。熟悉這家酒店英文名的朋友應該知道“Renaissance”正是“文藝復興”之意。這個萬豪酒店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標榜自身高雅的藝術品味,它位于倫敦著名的國王十字站上美如童話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筑是那座城市永恒的地標。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淳大萬麗,有了柳志偉的參與策劃,增添了其中西結合,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碰撞的特殊韻味。原來“有緣千里來相會”于藝術也是相通的。
早在大學時期,他就已熱衷拜讀諸如傅雷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等當時流行的藝術著作,柳先生的歷次藝術投資經(jīng)歷絕不是一種單純的商業(yè)行為,而是他骨子里對藝術與美天生的追求在作祟。多年在商界摸爬滾打的財富積累終于使他有了資本,去重新溫習年輕時的美好憧憬,實現(xiàn)那一次次與藝術、與美的邂逅。很快,他還將與華誼兄弟等合作探索中國當代油畫與雕塑,一趟嶄新的藝術之旅又在等待著他的跋涉。
藝術,會讓人著了魔
天物館成立的兩年光景里,他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藝術資產(chǎn)的經(jīng)營管理中,這儼然已成為他的主業(yè)。在聊到藝術品于他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時,他列舉了三點:第一,每一件藝術佳作都是文化與藝術的結晶,都擁有自身獨特的個性,即其背后的文化歷史價值;第二,中國的新富階層正經(jīng)歷由富轉貴的階段,游艇、飛機等都將成為過去式,藝術品開始成為財富與地位的新象征;第三,從長遠的角度看,藝術品永遠都是收藏投資的珍品。隨著國內(nèi)市場對藝術品需求的增長,其價值只會攀升得更快,尤其是那些不可復制的古董珍玩。
財富超越了物質(zhì),藝術則升華了精神。在對《天物館藏瓷》的系列書籍所作序言中,柳志偉如是寫道:“藏一物,明事理,存己德,養(yǎng)己心,藏物養(yǎng)心,以物存德,正是通曉‘順天時,量地利’之大道”。他將藝術融入生活中,嵌進骨子里,喻其為陶冶情操之物,凈化靈魂之水,端正德行之器,真真是得道成魔的境界了!
最大的“藝”趣,過眼即擁有
柳志偉告訴筆者,把玩著這些昔日的帝王之物,最大的樂趣便是可以通過它們與當時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和那些原主人作跨時空的交流。例如乾隆帝那枚刻著“天行健”的黃玉扳指,內(nèi)容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想象著這位盛世明君在三希堂中運籌帷幄、處理國事的身影,這承載著遠大抱負的靈物現(xiàn)如今就攥在自己的股掌之中,這是何其之緣、何其之趣啊!
“發(fā)掘并分享這些“藝”趣才是藏者最大之樂啊!”正是有了這樣的認知,柳先生才決心做一個藝術品經(jīng)紀人或者說管理者的吧。為自己經(jīng)手的每一件珍品發(fā)掘并傳播其背后的“藝”趣,借以提升它的商業(yè)價值并得到市場認可。正所謂“過眼即擁有”,沒有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這世間所有的奇珍異寶,曾經(jīng)擁有的這段緣分與念想便是永恒了。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