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東升
在中國商界,陳東升是少有的跨界成功的典型。當很多人逐漸習慣用“中國的Facebook、中國的Twitter”這個句式形容一個商業模式時,陳東升比他們早了20年。他三次創業,三次成功,并三次引領各自行業風潮。
文:楊 雪
“他,‘92’派代表人物,經濟學博士,酷愛讀書,長于思辨。基于對大政方針的前瞻性理解,他曾三次創業,三次成功,三次引領各自行業風潮。特別是第三次創業,他傾力16載,從零起步造就了一家擁有4000億元總資產的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近年,他掌舵的這家保險企業再度轉向,行業懵懂轉型之中率先發力養老社區概念,通過整合、延伸壽險產業鏈,探索壽險經營新模式,令養老社區概念風行國內保險業。”
這是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日前獲得“2012年度中國保險業年度風云榜——年度董事長”時,主辦方現場宣讀的頒獎詞。
的確,在中國商界,陳東升是少有的跨界成功的典型。他1993年創辦的嘉德拍賣公司已經成為本土最大、能與索斯比這樣的巨頭比肩的拍賣公司,2011年營業額超過百億元;1996年創辦的泰康人壽,已是擁有25萬員工、6800萬客戶的中國第五大保險公司,2012年總資產達4000億元;1994創辦宅急送[微博],已成為國內一流的快遞公司。
可以說,當很多人逐漸習慣用“中國的Facebook、中國的Twitter”這個句式形容一個商業模式時,陳東升比他們早了20年,他同時成就了三個領域中創業者的夢想。
而他與前妻陸昂以及現任妻子——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的故事,更是成為海內外傳媒關注的焦點。
但,左手金融、右手藝術的陳東升,最初卻只想做一只“癩蛤蟆”。
“癩蛤蟆”情結
年輕時的陳東升,立志成為一名學者,而非商人。20世紀70年代,當陳東升還是湖北天門的一名初中生時,就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謴透呖己螅?979年考上武漢大學[微博],就讀政治經濟學專業。
這是改變命運的一次轉折。
在武漢大學讀書期間,陳東升就十分活躍,發起并成立了“蟾蜍社”。何為蟾蜍,癩蛤蟆也。成立蟾蜍社,就是激勵自己,要抱著癩蛤蟆吃天鵝肉的心態。這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多少有點可笑。但30多年后,陳不僅創辦了嘉德拍賣、泰康人壽、宅急送,還與孔東梅在相戀16年后修成正果,成為毛澤東的外孫女婿,正是得益于這種“癩蛤蟆吃天鵝肉”的夢想與求索。
據其同學毛振華回憶:上大學之前,陳在湖北天門的一個研究所工作過。這種經歷,使得他的知識面自然比一般學生要廣,更重要的是,他有強烈的使命感、明確的人生目標以及與眾不同的創業激情。
大學畢業后,陳東升來到北京,分配到原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工作。
在研究所,陳大量閱讀西方書籍和雜志,開拓了視野。在西方刊物中,最令他感興趣的就是《財富》雜志的世界500強榜單。
1988年,陳東升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的《管理世界》雜志任副總編輯。機會再一次降臨。陳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參考《財富》500強排序,在國內進行500家大企業的評選。
此舉堪稱中國大陸第一。
當時陳東升已預感到,中國將進入一個經濟強勢復興的大時代。辦企業、開公司將會成為一股熱潮,這股浪潮也許會改變中國的未來?;诖?,中國“500強”企業早晚會橫空出世。
1992年,無論是對于今天的業界大碗如馮侖、潘石屹[微博]、郭凡生等人來說,還是基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來說,都是一個劃時代的分界線。這一年,中國大陸發生了兩件大事:鄧小平南巡以及中央政府允許成立股份公司。
敏銳的嗅覺總能在關鍵的時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年,一大批年輕人從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甚至工礦學校下海經商,正是這些人的奮然一搏、下海經商,才奠定了中國現代商業文明的基石。陳東升創造性地將這些人稱之“92派”,連他自己也成為了“92派”中的一員。
那時,看《新聞聯播》是年輕人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有一次,播的正是蘇富比[微博][微博]與佳士得[微博]的一場拍賣,陳東升說,在一幢古老的建筑里,一位文質彬彬的拍賣師,俯視著大廳里的男男女女,一次又一次舉牌、神秘的電話、偶爾交談一兩句,場面雍容華貴,一切是如此遙遠又讓人浮想聯翩……
“我當時在國務院發展中心《管理世界》做副總編輯,由于校友關系,跟文化部關系較熟,有一些資源,但如何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還沒有想好。”陳東升說。
不久,陳東升就成立了一個文化研究所。一天,《羊城晚報》的一篇評論文章給他很大的啟發,文章稱“中國五千年文明有燦爛的文化遺存,卻沒有一個像樣的藝術品拍賣行。”
站在南城路邊的陳東升,華燈初上,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個大膽而新奇的想法從心中產生:何不開一家自己的拍賣行?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熟悉他秉性的人又開始嘲笑他:癩蛤蟆又想吃天鵝肉了。對此,陳東升一笑了之。
從此,籌備嘉德拍賣成了陳東升最重要的事情。
“整個籌備的過程一直都在保密中進行。不能讓外界知道我在辦拍賣行。一直等到批文下來之后,才向外界宣布的。嘉德是中國第一個中國字頭的股份制現代拍賣行,一經出世,就引起轟動,也從此確立了嘉德在中國的藝術品拍賣業的位置。”陳東升說。
經過整整一年的籌備,嘉德于1993年擇吉日開張。而關于鼓動嘉德現任董事總裁王雁南入伙一事,也正是得益于陳東升“誓吃天鵝肉”的精神。作為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時任北京長城飯店副總經理。當陳東升向朋友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立刻遭到了反對,認為王出身高干家庭,陳東升此舉不過是在“瞎子點燈——白費蠟”。但經過陳的一番努力,王雁南成功加盟嘉德,為日后嘉德迅速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嘉德不是第一個在中國舉辦過拍賣的公司,也不是第一個成立的拍賣公司,但嘉德是第一家完全按照市場規則來組建的股份制拍賣公司,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創新就是率先模仿
陳東升的一句名言廣為人知,并且成為中國管理界的經典名言——“創新就是率先模仿”。通俗地說,就是要善于率先找最好的對象模仿。回想起嘉德的創辦經歷,陳東升說,那時根本不知道拍品怎么來,也不知道怎么拍。但是,他選擇了最好的模仿對象——國際最著名的拍賣公司索斯比。從包裝袋、價格、目錄屏幕,到專家系統和信用制度,嘉德一一模仿。嘉德終于成為中國第一家具有國際拍賣概念的拍賣公司。
1994年3月27日,嘉德舉辦了第一場拍賣會,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交額是1423萬元,被輿論界稱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第一槌”,引起全社會的反響,甚至西方世界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這場拍賣也向外界發出了一個信號:中國古代藝術品和當代藝術品都可能通過正當銷售途徑進入市場。
“這場拍賣也為中國日后藝術品拍賣公司的繁榮作下了鋪墊,整個市場被打開了。”陳東升說。
當時,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進行了現場報道,稱:“嘉德這聲槌響預示著紐約、倫敦、北京世界拍賣行三足鼎立時代的到來。”
創辦嘉德之后,陳東升又開始著手實現另一個夢想——創辦保險公司,這和他的訪日經歷有關。1990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陳東升,以《管理世界》雜志副主編的身份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到日本訪問。在日本,陳東升第一次覺得保險是一個大事業,因為東京最高的摩天大樓是屬于保險公司的,世界500強里面也不乏保險公司的身影。在歐美、日本等國家,人壽保費收入是國民經濟中長期性資金的重要來源。一本名叫《誰控制日本》的書,更是徹底堅定了他做保險的信念。所以,在嘉德快速穩定發展時,陳東升開始了二次創業。
1996年8月,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準成立。模仿再次成為陳東升的制勝法寶。在泰康創辦后的5年里,陳東升先后走訪了21家世界頂尖級跨國保險金融集團,對國外保險業巨頭成熟的先進做法采取“拿來主義”。大到公司架構、營銷模式、人才管理,小到公司的裝修風格、服務設施,陳東升都進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它的營銷體制來自東南亞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同時借鑒國泰、安泰模式,而信息技術、精算、管理、財務和投資等內務方面則向歐美學習,精算師和財務總監在全球招募。“我甚至連別人公司里面飲水機的牌子都記下來了。”
和之前一樣,這次的“模仿”也頗見成效。在“左眼看平安,右眼看友邦,兩只眼睛看世界”的口號下,2002年4月,陳東升打破保險業“一張保單只能保一人”的傳統,在全國率先推出“一張保單保全家”的組合式保單系列,兩個月內即令這項產品的保費收入突破2200萬元。
2005年1月18日,全世界注目的《財富》(中文版)2004年度中國商人揭曉,陳東升作為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獲此殊榮,登上了2005年《財富》(中文版)第一期的封面。在這次企業家論壇上,陳東升又在“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對話中闡明創新觀點:模仿的過程就是創新,創新就是將拷貝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不是機械的拷貝和模仿,而是一種企業實實在在的創新。他說,實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創新原則。時代的創新是100年一次、或是20年一次,微觀企業的創新實際上是每天辛苦地面對競爭對手、面對市場的變化,不斷地進行決策、不斷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整個過程加起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創業過程。“一個企業的成長,3年決定生死,5年打下基礎,8年站穩腳跟,10年小有品牌,20年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如今,泰康人壽已經步入了第17個年頭,在保險行業的意識形態逐步提升之時,陳東升又從美國養老社區得到了啟示——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社區。
陳東升很佩服蘋果前CEO喬布斯,也認可喬布斯的人生信條:“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在陳東升看來,喬布斯是通過創新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他則希望通過將保險業與養老產業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創新來改變中國老年人的生活和中國人對養老的態度,拔高一點,“就是改變對生命的態度,特別是改變老年人對生命的態度”。
2012年6月, 泰康人壽在北京啟動了面向高端人群的保險業首個養老社區的建設—— 一個將保險、地產、養老和醫療等整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服務。用陳東升的話來說,就是“深耕壽險產業鏈”。一個人只要每年購買泰康20萬元的養老保險,在10年之后他就可以享受泰康提供的各項養老服務,他也可以選擇不享受養老服務、但連本帶息獲得投資收益。陳東升透露,目前泰康買地的投入已經有100多億元。
回歸平常心時代
2012年2月17日,陳東升站到了哈佛商學院的講堂上,面對全球的MBA精英群體,充滿激情地分享一個來自東方的民族保險企業的成長故事。
故事的主角,自然是他和泰康人壽。這次講演的意義在于:泰康成為第一個進入哈佛案例庫的中國保險品牌,陳也成為哈佛講堂上的“中國保險第一人”。
陳東升是典型的學者型企業家,博學強記,閱讀量驚人,對身邊的大小事都會深入思考,常常做出理論化的表達。陳東升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看《參考消息》,高中時期大量地閱讀了諸如《鹽鐵論》、《中國哲學史》等對高中生而言內容深奧的著作。在武漢大學求學時,他是多學科討論會的副主席。最近幾年,他系統地研究了美國商業史,對照美國能夠把中國看得更加清楚。
他認為美國這15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有三波清晰的浪潮: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誕生了石油大王、鋼鐵大王這樣的工業巨頭;二戰后中產階級崛起和消費浪潮中,誕生了麥當勞[微博]、可口可樂、迪斯尼等一大批偉大的企業;20世紀70年代后出現的計算機、互聯網,帶來的數據革命浪潮,出現了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一大批互聯網公司。而中國的情況是,“工業時代、消費時代、數字時代在同一個時點上交會了”。
“中國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高峰期,服務業的啟蒙期。”陳東升說。他認為中國還有10年左右的次高增長期(增長率8%左右),而支撐這個次高增長期的,正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和消費時代的來臨。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消費的動力和活力帶來的經濟結構變化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正在釋放的消費潛力,從泰康的保費可略見一斑——2006年泰康人壽保費為400億元,2011年已達到820億元。按照陳東升的規劃,未來5年,泰康人壽將啟動“1511”工程,目標達到資產1萬億元,凈資產500億元,利潤10億元,客戶數量1億個。
已經創業17年的泰康人壽,是陳東升寄予最大期望的公司。面對正在來臨的消費時代,陳東升和泰康人壽也在積極地做準備。泰康在價值和內涵經營上的轉向,源于陳東升對服務業本質的認識。“所謂的服務業,就是中產階級崛起之后,把家庭服務外包。”陳東升說,比較高端的三包是法律服務、醫療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比較低端的三包是買車、買房、買保險的中介服務。“在泰康,一個經紀人只要擁有300個客戶,便可終身豐衣足食。”
當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步入消費時代時,“這個領域最有可能成就一些巨型公司。”由于歷史形成的原因,中國的工業和金融行業是用國家的方式完成積累,基本是國企主導;在互聯網行業,基本是民營企業主導。“未來的消費時代也一定是屬于民營企業的。”陳東升舉例說,娃哈哈可能會成為中國的可口可樂,“這要看創始人是否有這么深遠的認識”。
上市或許是泰康人壽下一步考慮的問題。有趣的是,這些在消費時代有可能大放異彩的公司,包括泰康、萬達、娃哈哈等,都是身形巨大、市值千億元的未上市公司。
“年輕時候我總是很著急,恨不得一天做十件事,第二天就成功。”陳東升說,“后來我說一年只做一件事,后來我又說三年只做一件事,現在我說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我的理想就是(泰康)成為中國人生活一部分,10個人中就有1個是我的客戶。做到這點就算得上是偉大的公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