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獻資料
卷帙浩繁的文獻典籍,薪火相傳,延續了5000年中華文化。歷史典籍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創造力。青島市圖書館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中,致力于不同類型文獻資料的采集,尤其注重古籍與珍貴地方文獻的收藏與保存,這些文獻資料不僅承載著歷史,許多至今仍在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館藏優秀古籍珍稀
建館以來,經歷幾代圖書館員的辛勤工作,市圖書館已形成了以明清兩代山東人著作為特色的古籍收藏體系。館藏現有古籍14萬余冊,其中善本87種1000余冊。
這其中有五部古籍入選了前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另有111部館藏古籍入選了前兩批《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入選國家名錄的包括:《周易傳義大全》,由胡廣等人采納多家先儒易經注釋輯成,為明代前期內府本;《文獻通考》,是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著作,記載了從上古到宋朝寧宗時期的典章制度;《范文正公集》,收集了范仲淹所著文集、家書等,在宋代時流傳普遍;《范忠宣公文集》,范仲淹次子,范純仁所撰詩詞文集;《金史》,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興衰始末。
此外,市圖書館還為《山東文獻集成》的影印出版提供了44部底本,該集成是山東省政府特批的重大文化工程,自2006年開始歷時5年,搜集流傳不廣但是價值較高的稿本、鈔本、刻本等山東先賢著述1000種,分為四輯,共200冊。
2009年《青島市圖書館古籍書目》出版,這是一部研究和利用青島市圖書館古籍館藏的工具性書籍,將館藏古籍五千多種全部收錄,榮獲了2010年度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近期,圖書館還精選了館藏山東文獻300部,編撰出版了《青島市圖書館藏山東文獻珍本圖錄》,比較全面地展現了館藏齊魯文化的優秀成果,對鄉幫文獻資源的共享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館藏青島文獻獨特
地方文獻是不同于其它文獻的一種特色文獻,它充分體現著地域的特色,記錄著本地區的社會、政治、歷史、經濟、軍事、物產資源以及人文活動等。
目前,市圖書館收藏的解放前青島地方文獻500余種,1000余冊。其中不乏珍品,如:1935年出版的《避暑錄話》,是由當時在青的洪深、老舍、王統照、孟超、王亞平、臧克家、吳伯簫、王余杞、李同愈、杜宇、劉西蒙、趙少候12位作家共同創辦的一個同仁性文學周刊,這份刊物現已存世稀少,因此,館藏《避暑錄話》合訂本更顯得尤其珍貴。
《(同治)即墨縣志》記載了自先秦下迄清乾隆二十八年的歷史,以清代為主。全志十二門,七十一目,附圖十三幅。這是了解青島歷史、自然、地理、藝文等方面的重要史料;《膠澳志》是第一本作為“市”的城市志,也是青島市的第一本方志,中國政府1922年收回青島后稱為 “膠澳商埠”,1928年出版了地方志《膠澳志》。
解放后的青島地方文獻共收藏1萬余種,1萬余冊,均為文革后文獻。藏書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青島市志》共66卷分志,大約1400萬字,2002年出版,是山東省唯一按分志編纂出版的市級志書,它以大量的志書史料為依據,記述了青島地區各方面事業的發展。
《青島年鑒》自1988年創刊至今,系統記載了20多年來青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是反映全市各行各業現狀的權威市情資料,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閱覽室已收藏了20多卷;《青島港近代史》則記錄了日占時期青島港的港口貿易,北洋政府接收青島港后的半殖民畸形發展,七七事變后,青島港再次淪為殖民地港口,之后在美蔣統治下,青島港滿目瘡疤,從而使這部文獻成為一部侵略與反侵略,壓迫與反壓迫的斗爭史,是幾代青島港口工人用血汗書寫的歷史。
館藏舊外文文獻拾遺
一戰、二戰時期,日、德兩國撤離青島時,遺留下了幾萬冊的圖書資料,有地圖、年鑒、連續出版物等,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工業技術等諸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資料中有涉及一戰、二戰時期山東、青島的地方文獻500余冊,特別是關于青島地方的情報調查資料尤為罕見。
由于這些珍貴的文獻翔實地記述了當時社會狀況,能夠填補我國各地區在日占領時期侵略和社會發展的某些空白記錄,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學術研究價值和利用價值。長期以來深受各地研究日占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發展等的專家學者和修史編志人員的青睞,對于透視歷史、正視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對日本和中國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查閱和研究價值,并能起到拓展研究課題的導引作用。
古籍珍本再造工程進行中
市圖書館于2009年開始籌建青島市古籍修復中心,積極開展古籍保護工作。采購了古籍翻拍臺、零邊距掃描儀等古籍修復設備,同時,抓緊培養古籍修復人才。
圖書館現有的500余平方米的古籍特藏書庫內,安裝有獨立的恒溫恒濕中央空調系統,同時采取樟木防蟲、氣體滅火等措施,以保證書庫能夠嚴格符合國家標準,為古籍文獻提供良好的保存環境。扎實、有效的古籍保護措施使青島市圖書館連續多年被評為“山東省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在努力做好古籍保護工作的同時,市圖書館還大力開展古籍以及地方文獻的整理、開發工作。古籍和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與此同時,古籍珍本再造工程也正在積極的籌備當中,通過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圖書館將對古籍、珍貴歷史文獻進行數字化加工,原風貌保留原著內容,使歷史文獻能夠更多地為讀者提供服務,進一步滿足市民群眾的學術研究需求。(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