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3月29日發行了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其中1公斤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南海觀音造像,并襯以“海天佛國圖”景觀造型及海水紋飾組合設計。該幣在設計中完美地再現了這座普陀山標志性景觀,向世人展示了普陀山南海觀音的大慈大悲之相,傳達了觀音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佛法教義,令觀者感受到一種蕩滌心靈的宗教力量,那是一種關于善的召喚。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說的便是觀音菩薩,她是世上佛教信眾的信仰核心。作為海天佛國象征的南海觀音像,猶如佛教印記,已將佛的精義集于一身了。
南海觀音露天銅像位于普陀山東南的龍灣崗巔,像高33米,重70余噸,是當今觀音銅像之最。佛像頂現彌陀,觀音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狀、慈祥,體現了觀世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南海觀音矗立蓮座之上,身形飽滿。仰而視之,仿若高聳入云,大佛之相,頓刻感化人心。其臉如滿月,眉目清秀,顯現出大慈大悲之相,可謂光耀天日,壯麗無比。1公斤金幣背圖中的南海觀音造像以還原的手法再現了這一巍峨壯麗的景象,其形容、其神態無一不昭示著觀音大士的大慈大悲之相、普救人間疾苦之心。
幣面中,那上舉的無畏印在靜默中生出了無限的力量,那是具無所畏之德,離怖畏之印明,是象征施一切眾生安樂無畏之印。而南海觀音微闔雙眼,俯看世相,一種的深沉的悲憫情懷油然而生,讓觀者頓生朝敬之感。觀世音菩薩的神情慈悲靜默,在線刻的海天佛國悠遠浩渺仙姿的映襯下,更顯示出南海觀音的深沉與壯闊,以此傳達出南海觀音菩薩普渡蒼生、救濟眾生的大慈大悲心。觀音的這種慈悲為懷與其無畏印達成了一種佛理上的統一。無畏印,屈臂上舉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這一手印表示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愿,使眾生所祈求之愿皆能實現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從此,這無畏印便成了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相的另一種表達。
該南海觀音造像飽滿生動,浮雕以柔緩流暢為主,高、低浮雕間過渡和緩,衣裙線條簡潔干凈,裝飾華麗,盡顯南海觀音大士的慈悲與壯麗之相。觀之,讓人的內心頓感安撫與希望。此外,幣面下端海水紋飾的修飾,使普陀山海天佛國的美譽有了形象的表達。而海水之上,觀音大士正端立蓮座,仿佛欲渡海傳佛法,去布施那“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慈悲心懷。(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