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粉青釉粉彩蟲紋葉式筆掭
在不久前舉行的紐約亞洲藝術周蘇富比[微博]拍賣會上,筆掭成為眾多藏家關注的焦點。其中一件乾隆粉青釉礬紅描金葫蘆式筆掭,成交價為11.875萬美元。另外一對乾隆粉青釉粉彩蟲紋葉式筆掭(上圖),成交價為46875美元。
伺候筆的文玩很多,諸如筆筒、筆海、筆格、筆洗、筆掛、筆屏、筆船、筆插、筆簾、筆盒等等。這些器物,各司其職,又都成為文房中既實用又能摩挲的東西,故被視為文房珍玩,其中筆掭無疑是最受藏家關注的品種之一。
筆掭又稱筆硯,用于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制成片狀樹葉形。為下筆行文描畫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筆之間發生墨色濃淡不均的現象。“筆覘”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風氣愈漸興盛,其間文人競相編書立作,論述文房器物,經典文著有《長物志》與《考盤余事》。特別是在屠隆的《考盤余事》中,一共列舉了45種器物,筆覘排在第八位,可見筆覘在當時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明代晚期,筆掭已是文房常設用品。到清代,隨著墨盒的興起,筆掭的實用性下降,更多是作為賞玩的文房雅物出現在文人的書齋案頭,造型和材質也有了很大改變。清代各個時期在筆掭造型圖案上也是極盡巧思,制作時十分注重細節,務求典雅,意取吉祥,從根本上迎合人們觀覽賞玩的審美情趣。在2012年紐約佳士得[微博]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代綠料仿碧玉桃形蓋盒配隨形碧璽筆掭,成交價達到了20.05萬美元,這也是目前筆掭在拍賣市場上的最高價。
在筆掭的收藏中,如果能有名家收藏過的痕跡,無疑會更加受到追捧。許多特殊的雕刻工藝,也往往可以為筆掭增色。在2011年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有一件清代的翡翠俏色雕荷葉形筆掭,成交價為57.5萬元。其器形小巧,荷葉邊緣翻卷,合圍成筆掭之形,設計奇巧。葉緣俏色浮雕螳螂與鸞鳳為飾,筆掭背面亦浮雕荷花、瓢蟲,其中兩朵盛開的荷花、一枝待放的花苞、百蠢蠢欲動的瓢蟲均俏色雕就,成犄角之勢,以保持布局穩定。全器工藝精湛,雕刻葉、花、鳳、蟲均栩栩如生,陰線淺刻蟲腿、葉脈、鳳羽細致入微,器壁薄而品相保存良好,為難得的文房小器。翡翠作為首飾和玉雕用材的年代較晚,清代翡翠雕刻傳世無多,以俏色工藝制成的文房賞玩之件尤屬鳳毛麟角,極為珍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