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正在為市民鑒定一張書畫藏品。信息時報記者 林夢建 攝
(記者 林夢建 實習生 陳麗雅) 昨日,“博古鑒真——2013大型公益性文物鑒定及文物法規咨詢活動”在廣東省博物館啟動,上百名市民捧著收藏的寶貝過來接受專家“診斷”。截至活動結束,現場專家共鑒定了333件藏品,鑒定專家表示八成藏品是假的,提醒市民慎重交易文物藏品。
近百名市民帶“寶”求鑒定
臺上7位專家正在用放大鏡、手電筒等工具對著送上來的“家傳”、“異寶”進行望聞問切,臺下近100名市民拿著號碼等著叫號。昨日,由廣東省博物館主辦的“博古鑒真——2013大型公益性文物鑒定及文物法規咨詢活動”正式啟動。截至活動結束,文物專家一共為93名市民免費鑒定了333件藏品,藏品中以陶瓷和玉器為主。“八成的藏品都是假的,真品也很平常,都沒有太高的價值。”省博文物鑒定專家林亞興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收藏愛好者一次性把全部的藏品都拿過來讓專家“診斷”。一對夫婦背著一個黑色的背包,還拉著一個紅色的旅行箱走上臺。丈夫小心翼翼地從行李箱中捧出一個被空調毯和軟枕裹著的花瓶,不料負責鑒定陶瓷的專家黃靜一看就說:“手工還不錯,但不是貴重藏品,只是工藝品而已。”該對夫婦繼續從箱里以及背包里拿出7件大小不一的瓷器,但得到的診斷結果都差不多。
“這些都是我買回來的,我以為很值錢。”一位拿了很多錢幣過來鑒定的市民得到專家鑒定“不值錢”之后,失望地說,他表示本來還打算藏著等待好價錢賣出去。
專家稱贗品多市民莫沖動
“我今天大概鑒定了十多二十個作品吧。”負責書畫鑒定的專家李遇春說,“八成藏品是假的。基本上沒有什么真的十分貴重的藏品。”
“可以說,真品都在收藏家那里,市場中流通的大部分都是贗品。在此我們也普及文物的知識,希望市民能夠謹慎買賣。”負責鑒定古幣的專家林亞興也表示,市場上流動的大多數古幣都是贗品,真品少之又少。外行人很難分辨,就算找相關書籍來學習,十年八年內也不一定學到在行。
鑒寶陸續有來
本年度省博的免費鑒寶活動還將有四場,分別在5月9日、7月11日、9月12日、11月7日,上午9:30~11:30。家中有寶貝需要鑒定的市民也可以在博物館工作日(周一除外)進行咨詢與預約。鑒定藏品范圍分書畫、陶瓷、玉器、雜項、錢幣五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