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詩丹頓:腕上藝術的瑰寶
撰文:朱倩 圖片提供:香港蘇富比 中國嘉德 北京保利 香港佳士得
鐘表拍賣專場上,功能復雜的機械表總是外形嚴肅,讓人倍感冰冷,偶爾出現(xiàn)的造型出眾,引人青睞的江詩丹頓表,總是能在瞬間抓住人們最驚于新奇的心理,成為拍場上的點睛之作,亦創(chuàng)下專場中的最高價。
享悠遠之傳統(tǒng)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鐘表制造廠,它成立于1755年,總部設置在日內(nèi)瓦,兩百多年來一直傳承著瑞士最精湛的制表技藝,從未間斷過生產(chǎn),為世界各地輸送了不勝枚舉的腕上精品。
自創(chuàng)立以來,江詩丹頓就因其精美絕倫的表形修飾一直在制表界獨領風騷,其對工藝的追求鍥而不舍。從1840年始,江詩丹頓將每只手表的生產(chǎn)圖紙、記錄、銷售日期以及機芯表殼編號等資料都完整無缺地保留在公司的檔案柜中,做到精細有序。
江詩丹頓用“最小批量,最優(yōu)質(zhì)量,最高賣價”的經(jīng)營戰(zhàn)略打造出一個聞名遐邇的鐘表王朝。而“創(chuàng)意”正是這個王朝一直保有的內(nèi)在價值和指導多項活動的原則。在江詩丹頓,每個階段的工作都高度崇尚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就生產(chǎn)層面而言,創(chuàng)意理念使江詩丹頓不斷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從而制造出高度復雜的腕表機芯,創(chuàng)意理念也激發(fā)出美學設計上的前瞻性風格,在江詩丹頓風格多變的腕表已有2000多種記載,在內(nèi)外兼修的同時,更精益求精。
1755年,在經(jīng)歷了10年的鐘表學徒生涯后,創(chuàng)始人Jean-Marc Vacheron成立了第一家工作室(Cabinotier workshop),這一率先的舉動,成就了江詩丹頓最初的雛形。當時的歐洲正值動蕩時期,Jean-Marc Vacheron在工作室里招收新人,培育出一批鐘表能將,人們稱呼他為“閣樓工匠”,但是極劇變動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尤其是1789年到1799年的法國大革命),使得大量的法國貴族客戶流失,工作室經(jīng)營面臨巨大壓力。1803年Jean-Marc Vacheron去世,他的二兒子Abraham Vacheron成為他的接任者,Abraham Vacheron的潛心經(jīng)營將工作室慢慢擴大。經(jīng)濟開始好轉,工作室逐步與寶璣(Breguet)、利賓娜(Lepine)等公司合作,1814年,Abraham Vacheron之子Jaques-Barthelemy Vacheron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面對公司日益繁忙的管理業(yè)務和海外推銷的雙重壓力,1819年,他成功引進了資歷豐厚的商人Francois Constantin成為其合作伙伴。Francois Constantin的出現(xiàn)成功為江詩丹頓打開了廣闊的世界市場,在公司里Francois Constantin主要負責銷售,他為江詩丹頓創(chuàng)作了“悉力以赴,精益求精”的品牌座右銘,至今沿用。Francois Constantin自信樂觀,他為公司構建了一個大規(guī)模的銷售網(wǎng)絡,并且將江詩丹頓打造成第一個走出日內(nèi)瓦的手表品牌,其卓越的市場銷售能力,受到公司內(nèi)外的一致褒獎,而Francois Constantin的名字也進入到手表的品牌中,表廠正式更名為Vacheron Constantin,即我們現(xiàn)在所稱的“江詩丹頓”。
在江詩丹頓還有一位杰出的人物Georges-Auguste Leschot,它才華橫溢,于1938年加入江詩丹頓,成為技術總監(jiān),帶來了精良的技藝和改寫整個鐘表界歷史的非凡才智。Georges-Auguste Leschot是機械方面的天才,豐富的想象力加上過人的遠見,讓他不斷設計出極富靈感和精準高效的機器配件。首部可以重復大量生產(chǎn)多種鐘表零件的儀器—Pantograph就是他的作品,而這一作品為當時整個瑞士的制表工業(yè)帶來了突破性的變革,在他加入江詩丹頓的短短兩年間,他便為江詩丹頓發(fā)明和制造了多種能自動生產(chǎn)鐘表配件的機器,而機器的成品精確度也極高,突破之前所有的生產(chǎn)商。憑借這些機器,Georges-Auguste Leschot獲得了由The Societédes Arts辦法的工業(yè)重要發(fā)明大獎,也再次讓江詩丹頓登上鐘表第一的寶座,它成為了第一間擁有機械生產(chǎn)配件技術的鐘表制作廠。這種絕對的優(yōu)勢,后機器生產(chǎn)帶來的成本降低,給江詩丹頓的市場帶來捷報,一度成功超越其他的鐘表品牌。到如今,江詩丹頓在經(jīng)歷了幾代繼承人的延續(xù),生產(chǎn)出了不少高貴典雅的腕表和功能出色的懷表。
聚奢鉆之光芒
江詩丹頓擁有七大鐘表系列,分別是:Patrimony、Malte、Royal Eagle、Overseas、1972、Egérie和Kalla系列,每一個系列都擁有獨特的風格和外形,從奢華高貴的鉆石腕表到優(yōu)雅精簡的日常款式,無不彰顯著江詩丹頓的迷人外質(zhì),是瑞士高級鐘表的藝術瑰寶。
Klla系列中的鉆石腕表是江詩丹頓的頂級力作,將鐘表的精致與鉆石的奢華一并綻放,這種高貴和精細是世間萬物都不及的。江詩丹頓的品牌標志—“馬耳他十字”,亦是合成鉆石在短波上折射出來的光芒形狀,它不僅代表了早期手工制表時代用來調(diào)整發(fā)條松緊的精密齒輪,更代表了江詩丹頓非凡的鐘表技藝和悠久的手工制表傳統(tǒng)。
20世紀80年代,為了慶祝英國王妃戴安娜與查爾斯王子的婚禮,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的亞邁尼酋長特地向江詩丹頓定制了一只最為昂貴、小巧的腕表“Lady Kalla”。這只鑲嵌有108顆柱形名貴鉆石共計30克拉的精致腕表在戴安娜王妃的手腕上,向世界展示了它所蘊含的一切奢華典雅。
世界上最昂貴的手表叫卡里斯泰(Kallista)出自江詩丹頓,制作于1886年,表身表帶鑲嵌有118顆經(jīng)過嚴格挑選的上等藍白方鉆,總重130克拉。江詩丹頓廠為制造此表,招集了最優(yōu)秀的技師,歷經(jīng)20個月6000小時工作才得以完工。Kallista在希臘文中是完美無暇的意思,而其成品也的確完美之至。
集璀璨于拍場
在細致嚴謹?shù)溺姳砼馁u場上,江詩丹頓以其內(nèi)外兼修的本質(zhì)受到追捧,其璀璨奪目的鉆石腕表更是屢次輕易地捕獲席下的所有藏家,鉆石與鐘表的完美聯(lián)姻,碰撞出拍場的驚人天價。2007年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款拍品編號為1965的江詩丹頓King Kalla系列罕見及華麗的18K白金長方形表殼腕表以高出估價兩倍的價格成交成為當場最高價,這款成交于5,479,500港幣的腕表周身鑲嵌有重達101.27克拉的鉆石,年份1990,也是目前國內(nèi)江詩丹頓拍場上的最高價(參考雅昌藝術網(wǎng))。
在北京保利,一款1996年制的江詩丹頓Pagode Kalla系列18K白金全鑲鉆手動上弦腕表以3,220,000人民幣的高價在2011年12月9日的“西韻朝華—名貴腕錶、古董鐘表及樂器專場Ⅰ”上成交, 222顆無暇方鉆重達85.09克拉,配以經(jīng)典的1052型手動上弦機芯,可以說是鐘表制造大師與珠寶師的完美結晶。
鉆石腕表之所以昂貴,是因為鉆石的顏色本就本就千差萬別,要擁有一級的凈度,和完美的切工,就要求顆顆鉆石都能做到精致無暇,而稍微有一顆的差異都會導致色澤不勻,鑲嵌的時候,一絲不吻,都猶如白雪上的污痕,一目了然。鉆石腕表擁有的萬眾矚目是背后近乎苛刻的篩選、切割、鑲嵌和打磨締造出來的。
江詩丹頓與珠寶的合作令鐘表在腕上生輝,璀璨的藝術在拍賣市場中博得高價,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奢華之風。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