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博物館里的古董鼻煙壺展品
作者:潘才岳 [微博]
鼻煙壺,顧名思義即為盛鼻煙的容器。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在古代的時候便于攜帶,但如今的收藏市場卻是難尋蹤跡。
筆者在春節前夕應邀參加了一個本地區的鑒藏協會展覽,開幕當天與眾多藏界人士交流時,鼻煙壺竟喧賓奪主地成為了當天的主要話題。緣于上個月我連續撰寫了四篇關于鼻煙壺鑒藏的系列文章,首刊發表于新浪收藏頻道,從而被國內各大網站紛紛轉載。系列文章受到了藏界的關注,因此鼻煙壺收藏一下子在網上火熱起來了。一些報刊及網絡轉載后,還專門策劃專題讓編輯記者們根據文章里的內容再繼續拓展深挖報道。筆者身邊許多的藏友們也看到了相關的新聞資訊,從而在展覽開幕當天對于鼻煙壺的鑒藏話題聊了不少。當時大家都紛紛在推測鼻煙壺未來的收藏趨勢,更有本來只玩文革紅色藏品的藏友也對古代鼻煙壺產生了濃厚興趣。
盡管當今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已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被當作是收藏界里的一門類古代藝術品,成為了文玩愛好者們的珍藏把玩之物。除了在收藏業界可以偶爾見得到鼻煙壺外,我想只能夠是博物館才可以見得到了。而筆者在佛山周邊的博物館參觀時,發現珍藏有鼻煙壺的博物館也是很少。唯獨比較多一些鼻煙壺的博物館當屬廣東省博物館了。但廣東省博物館里面古代鼻煙壺的展品,也不過是好幾件而已。而回憶起這幾年在收藏界里參觀過的不少古玩展覽中,鼻煙壺展品也同樣是很少見。
緣于鼻煙壺越來越受到藏家們的青睞,其價格也一直在不斷上漲。拍賣會里的天價落錘現象,固然是頻頻出現。而相比民間的古玩一些市場,卻難以被藏家們所尋得真跡。這是什么緣故呢?我想大概是因為鼻煙壺,在以前是屬于相對比較偏的藏品。一些有眼光的藏家及行家們都在幾年以前,就以比較低的價格在市場上收入囊中。因為購藏價相對屬于撿漏價,所以也沒必要隨意就拿出來賣掉。再一個就是因為大多數行家們的客戶對象大多數都是圈中的業內人士,行家價基本都清晰。只要是行貨的流通藏品,哪怕是你幾年前買的東西,資深的行家們頂多只是給個小小的差價。因此,以前低價買回來的鼻煙壺行家們,覺得賺得少也沒必要隨便賣。而也有一部分藏家是為了不斷得讓時間來沉淀鼻煙壺的價值,從而只收不出,等其價值真正抵達了自己心理價位幅度再把東西拿到拍賣行去上拍。藏家們對待鼻煙壺如此態度,在藏界也是屬于很正常的收藏現象。但導致其真品難覓及價格上漲的最終因素還是緣于鼻煙壺流傳下來的數量確實是非常少。因為鼻煙壺在古代的時候也絕非是一般人用得起,基本都是高官達貴的御用之物。由于存世量的稀少,又加上涌入藏界的人越來越多。鼻煙壺也如同其他古董一般,增多粥少。所以,市場上就比較難見得到真品了。
2013年春節過后的最近這段時間,筆者也如同其他藏家一樣“逛完花市,逛藏市”。在走訪珠三角的古玩市場的幾個主流古玩時,也有意識地在留意著鼻煙壺。筆者許多的行家朋友們的店鋪,大部分都是沒有老鼻煙壺賣了。前幾天,我在一位佛山本地的古玩行家的店鋪喝茶。提及鼻煙壺的鑒藏時,他就講了一句:“古董鼻煙壺在做行貨生意的行家們的表面市場是屬于不溫不熱,而在一些非行家角色的文玩藏家眼中早就火了。”他還表示,鼻煙壺熱點資訊沒有成為新聞之前,在文玩專業戶圈子里就已經是屬于火熱的藏品了。
查閱鼻煙壺的歷年來拍賣市場上屢屢創下的天價成交記錄,確實是可以說明鼻煙壺早就已經火了。我們一般的藏者之所以感覺不到,是因為專業玩鼻煙壺的藏家少。而鼻煙壺收藏專業戶,基本都是瘋狂“大掃貨”。如果不這樣理解的話,那又如何解釋“一線古玩市場上的真品老鼻煙壺哪里去了?為何又沒有經常被行家們熱議呢?”。
2013年2月27日 凌晨
于【岳寶軒】
來源:新浪收藏博客博主 潘才岳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886e4d0101jban.html?tj=1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