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藝術家何健君在創作上一直保持著對生活和社會各種現象的思索,并以抒情浪漫的形式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人文關懷。從過去的作品《對話》、《森林之神》、《臨風》,再到近期的《花仙子》、《義薄云天》《一馬當先》等作品中,無論是青銅系列還是漢白玉系列,現代風格還是古風古韻,都充滿了純真、誠善、優雅。在當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充斥著太多的急躁、庸俗、奢華,鋼筋水泥的建筑森林遮擋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視線,而何健君的雕塑作品為當下匆匆碌碌的人們再造一處別樣的風景。
“我把抽象的思維和感情以具象的雕塑傳遞給人們,立體的雕塑,其力度是全方位的,帶給人們的感受比起繪畫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是何健君擁有這種藝術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創造出如此至善至美的雕塑作品。雕塑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它結合了視覺傳達和觸覺傳達兩種不同的感觀來表現形體和空間,這種藝術感受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給予的。何健君對形體生動入微的細膩刻畫,用寄情于景的手法,讓雕塑作品充滿敘述性。一位身長翅膀、手持荷花、輕輕地揚起下巴、溫柔地注視前方的天使。面部恬靜高貴純真,展現出善意而神秘的微笑,修長、柔美的身體造型配合半張開的翅膀,飄逸、灑脫。造型優美高雅,手持的荷蕾、出塵超脫的氣質讓人不禁想起那個傳說中能給大家帶來幸福的——花仙子;一個橫刀立馬、豪氣萬丈的關云長,氣宇軒昂,不怒而威,充滿正義、情義之氣;披肩造型圓潤飽滿如一片云天,開闊而高遠,馬匹神駿,武圣豪邁。作品《花仙子》、《義薄云天》中典雅、純真、誠善的形象塑造,含蓄自然地感染著觀眾。何健君在造型和空間上有著獨到藝術見解,做到“經營位置”,同時“氣韻生動”,在形準的基礎上,去營造神準,他結合西方雕塑的寫實技巧,融入中國“經營位置”、“氣韻生動”藝術精髓,交匯了中西方的兩個雕塑體系,創造出了富有個人藝術造就,原創且獨特的雕塑作品。

何健君在雕塑藝術上的獨到見解,令他無論是在公共方向的城市雕塑上還是傳統的架上雕塑上都取得非凡的成績。從2005年到2011年間,何健君獲獎不斷。2005年作品《恒》獲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紀念雕塑招標(亞洲)二等獎(一等獎空缺);2006年作品《圓夢》獲2008北京奧運景觀雕塑設計大賽(全球)優秀獎;2009年作品《恒》被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選作該區與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市締結為友好城市之紀念雕塑,放大鑄銅永久安裝在葉卡捷琳堡市內;2010年《馬魂》入選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全國征集的亞運雕塑中;2011年作品《森林之神》在廣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展作品評比中獲得金獎等等。在城雕公共藝術有所建樹的同時,何健君并不缺少對拉近日常生活與微觀現實世界的關注,在生活實踐中提煉出來藝術的創造,使得他在公共雕塑和架上雕塑都獲得各方的認可。其實就雕塑創作而言,藝術公共性包含了雕塑家個人創作與公共空間、公共權利的關系。公共性存在于個體性之中,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藝術自由創作即個體意識的呈現,從社會實踐空間到自我精神空間,何健君用自身獨有的藝術語言和藝術經驗,在創作空間中不斷思考,將內心深處的藝術訴求最終呈現為藝術表達,讓作品與觀眾在思想交流層面上產生對話與互動。
羅丹曾經說過,雕塑家一切都要在空間中思考。藝術家何健君在雕塑藝術創作空間中傳達藝術的訴求理念,對真善美的執著與自信,用作品去感染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相信人們內心的終極追求將獲得真善美的回歸。
藝術作為一種創造,正如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 所言:“創作一幅作品就如同創造一個世界。”藝術家何健君用心和手打造的每一座雕塑作品,就如同是在創造一個真善美的世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