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千萬元唐代壁畫由寧波藏家從日本拍回

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
海外奪寶
關鍵詞
價值千萬元唐代壁畫由寧波藏家從日本拍回
新聞回放:龍年新年伊始,一部成龍功夫喜劇賀歲片《十二生肖》在寧波熱映,作為全片線索的圓明園銅獸首再次“走進”寧波人的生活。
去年,12銅獸首中的牛豬虎猴曾經“親赴”寧波,“參加”保利集團舉辦的寧波巡展,一段傷痛的古老記憶第一次離我們這么近。
去年4月,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國家文物鑒定責任鑒定員徐濤,復旦大學教授、唐墓壁畫研究專家李星明和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文物鑒定專家陳根遠聽說有兩位寧波民間藏家赴日本斥巨資拍回一幅唐代壁畫,激動不已,立即相約來寧波考察,經過仔細比對鑒定,三位專家一致認為此畫為海外回流的唐墓壁畫真跡。曾經參與過唐武惠妃石槨被盜壁畫考證工作的徐濤告訴記者:至今為止,唐代壁畫從海外回歸故里只有兩次。一次是他曾經參與鑒定的唐武惠妃石槨的5幅被盜壁畫,是我國通過法律途徑首次成功追索的國家一級文物;另一次就是兩位寧波藏家從日本輾轉拍回的這幅壁畫。
商報點評:統計數字表明,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中國自2003年開始啟動國寶工程,搶救流失文物,而民間藏家海外奪寶的零散行動一直有之。而這其中,寧波藏家一直舉重若輕。從日本拍回價值千萬元唐代壁畫,夏孤帆和胡海平兩位藏家的這一義舉,折射出一個寧波海外奪寶群體10多年里,徐其明等寧波大藏家已經從海外購回了很多珍貴文物。
拍賣紀錄
關鍵詞
張作霖金幣刷新中國老錢幣拍賣最高價
新聞回放:2011年11月24日,雅昌藝術論壇的民國版版主、寧波資深藏家“鴿子”在香港邦瀚斯“中國古董瓷器和工藝精品”拍賣會上,以410萬港幣拍得張作霖50元金幣,刷新了中國老錢幣成交最高紀錄。
這個消息在寧波乃至全國的收藏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也給被愁云慘霧籠罩的秋拍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
商報點評:小小一枚張作霖金幣居然拍出410萬元港幣,這讓人不能不發出感嘆:東西越小越金貴。
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占全球份額40%,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然而2012年,市場卻從高處一路探底。在2012年國內文物藝術品秋季拍賣季中,全國共有272家拍賣公司上拍拍品28萬件,其中僅11.6萬件成交,成交率僅42%。而用以衡量市場熱度的高價拍品數量更是急劇下滑,億元拍品僅有1件。
2012年,寧波本地的拍賣也處于買賣脫節的狀態,新老拍場在內的拍賣成績都不盡如人意。但無論如何,看好后市的想法都是一致的,2013年,缺乏投資通道、同時對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的寧波人一定會看好藝術品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
文房升溫
關鍵詞
由“宮廷名家”延伸至“文人情懷”
從文人瓷淺絳彩的橫空耀世,到明清文人手卷令藏家愛不釋手,再到寧波藏家錯失道光鈴鐺杯,清中粉彩值得關注,再到文房清玩成為“三江薈萃”收藏精品展焦點,再到文人紫砂玉成窯首次送拍寧波拍場……2012年藝術品市場,說不盡的文人收藏題材。2012年,在書畫、瓷器、雜項等寧波收藏大類中,有一個現象相當明顯:作品藝術價值開始回歸,龍年的藝術品收藏熱,已由“宮廷名家”延伸至“具有文人情懷的佳作”上。
熱點一:文人瓷收藏熱情達到空前規模
新聞回放:2012年保利秋拍,一對估價為250萬元至260萬元的淺絳彩人物花鳥龍耳瓶廣受關注。而在數年前,它就在寧波藏家手中,只是一件讓大家隨意把玩的普通藏品。2006年,一位寧波藏家偶然在慈溪周巷的古玩商處花5萬元淘到這對淺絳彩人物花鳥龍耳瓶。但他想不到的是,時隔6年,一件并非主流的淺絳彩作品會以翻五十倍的價格登上大雅之堂公開拍賣。
商報點評:淺絳彩又叫文人瓷,它在收藏市場的崛起其實也是中國文人藝術品收藏的一個縮影。2012年,文人瓷收藏熱情達到空前規模。晚清淺絳彩瓷和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民國瓷的價值已被人們逐漸認識,從多年以前拍賣會上的附庸品,到現如今已登上了收藏家的大雅之堂。其價格呈現不斷攀升的情形。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張浦生發出感慨稱,淺絳彩瓷是中國古代瓷器史上的最后一個亮點。是一門獨具文人價值,更見文人風骨的陶瓷藝術。
熱點二:明清文人手卷炙手可熱
新聞回放:2012年嘉德四季拍賣會中國書畫一粟山房專場,一幅明代佚名十八羅漢圖卷,因有明代善詩文的寧波人聞龍的題跋,這幅約5.8平尺見方的手卷成交價高達69萬元。在2012年的西泠印社春季拍賣專場中,起拍價為350萬元的明代黃道周楷書《曹遠思推府文治論》手卷,拍出了這個專場的最高價1955萬元,而在三年前市場價僅100萬元左右。
商報點評:而這只是今年書畫收藏的一個縮影,從中反映出中小名頭的高水平作品,在整體淡市中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尤其是清三朝以前文人書畫手卷。真正代表收藏市場方向的文人手卷價值急速回歸。寧波藏家收藏古畫不單看名頭,更看重作品質量和文人情懷。一件經過眾多名家題簽、題跋、鈐印的手卷,除了自身的審美價值外,還留下諸多珍貴的歷史與人文信息。
市場變局
關鍵詞
古玩城此消彼長呼吁龍頭交易市場
事件回放:2012年9月,曾經紅紅火火的古玩城已陷入半停業狀態,部分商家店內藏品所剩無幾。同樣是在經濟不景氣的2012年,太一祥、廣德藝術交易中心等寧波新建、在建的古玩城一下上馬了四五家,三江拍賣等市場新軍進軍藝術品拍賣市場分食蛋糕,各路資本你方唱罷我登場,而這只是“看得見”的藝術品交易場所大擴容。還有“看不見”的諸如茶會所、玉會所、紫砂會所、古玩會所以及開在老宅及各種文化地標內的高端私人會所等,一家接一家的藝術會所接二連三地冒出來,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新開的至少已有近百家。
商報點評:此消彼長,2012年寧波收藏市場大變局正式拉開帷幕。藝術會所遍地開花,藝術品變現暗流涌動,收藏界圈層文化藉此繁榮生長。但也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市民選購藝術品還需擦亮眼睛。
而多處古玩城項目上馬,拍賣新軍不斷涌入,這場市場競爭的最佳結果未必是哪一家最終勝出,而是寧波能整合發展出具有經營特色的集古玩交易與鑒賞為一體的龍頭集市,讓喜歡淘寶的玩家各得其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