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瓶高21厘米,口徑5.8厘米,足徑7.6厘米,原為清宮御用瓷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瓶呈三瓣花式,長頸,圓腹,圈足。內壁施松石綠釉,口、足沿飾紅釉邊,外體施白釉上繪粉彩花卉紋。緊貼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嬰嬉戲。三嬰或攀爬,或站立,玩耍著同樣以堆塑法塑在瓶頸上的紅絲帶。瓶足底施松石綠釉,留白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清宮造辦處檔案乾隆二十年(1755)《記事檔》載:“四月二十六日,員外郎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杰傳旨:著交唐英照從前燒造過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進瓶等樣款式燒造五十件。要趕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賞人用。欽此。”該三子瓶應即檔案中所說的這種瓶,乾隆朝生產三子瓶至少有過兩次。
此瓶的可貴不僅在于人物造型的活潑可愛,充滿生活情趣,還在于創新地把堆塑運用在制瓷中。堆塑與繪畫完美結合,成就了此瓶成為傳世之作。繪畫與堆塑相結合是清代瓷器紋樣裝飾的一項創新技法,在整個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間廣為流行。此瓶雕塑手法細膩生動,色彩素凈淡雅,堆塑的嬰孩使瓶體分外新穎別致,頗具情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